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燕妮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微动
  • 10篇微动磨损
  • 10篇磨损
  • 10篇合金
  • 7篇TC4合金
  • 5篇钛合金
  • 5篇不锈
  • 5篇不锈钢
  • 4篇晶间
  • 4篇晶间腐蚀
  • 4篇晶间腐蚀敏感...
  • 4篇奥氏体
  • 4篇奥氏体不锈钢
  • 3篇晶粒
  • 3篇晶粒尺寸
  • 3篇TC4钛合金
  • 3篇尺寸
  • 2篇连接接头
  • 2篇接头
  • 2篇扩散连接接头

机构

  • 16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6篇何燕妮
  • 13篇俞树荣
  • 5篇宋伟
  • 3篇景鹏飞
  • 3篇李淑欣
  • 1篇孙璐
  • 1篇王婷婷
  • 1篇王璐
  • 1篇赵鹏程
  • 1篇蔡洁琼

传媒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表面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钛工业进展
  • 1篇中国腐蚀与防...

年份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晶粒尺寸对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微观形貌观察、电化学方法以及晶界分布特征分析研究316L不锈钢扩散连接接头的晶间腐蚀敏感性,探讨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对不锈钢扩散连接接头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连接接头在650℃下敏化100 h后晶界处几乎没有发现络合物的析出,而母材经过8 h敏化则析出大量络合物。随着晶粒的增大,316LSS晶间腐蚀敏感性降低。晶粒粗化和低能晶界比例的提高导致扩散连接接头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提高,但晶粒粗化是主要因素。
俞树荣何燕妮李淑欣王璐
关键词:扩散连接接头晶间腐蚀敏感性晶粒尺寸
TC4合金微动腐蚀行为的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研究TC4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微动磨损行为,分析不同摩擦副材料下载荷与磨损形貌、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动磨损机制是粘着磨损-疲劳脱层-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腐蚀介质下摩擦系数曲线比干空气的低且平稳;Al_2O_3/TC4摩擦系数曲线波动较大,载荷较大时由微动转为往复滑动。Si_3N_4/TC4磨损量和磨损率均比GCr15/TC4的大,GCr15/TC4耐磨性优于Si_3N_4/TC4,GCr15球作摩擦副材料时磨损性能最好。TC4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失重是由机械磨损、腐蚀和磨损的交互作用造成的。
俞树荣孙璐宋伟何燕妮景鹏飞
关键词:TC4合金微动磨损微动腐蚀氯化钠溶液
TC4合金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动磨损行为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采用SRV-IV微动磨损试验台,研究TC4钛合金在空气和纯水介质中不同位移幅值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及其在模拟海水中的微动腐蚀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磨痕表面形貌、磨损体积及磨痕轮廓进行表征,分析了钛合金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微动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位移幅值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磨损体积随位移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较高且波动剧烈,磨损体积较小,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并伴有氧化磨损;与干摩擦相比,水介质中的摩擦系数较低,磨损体积显著增大,且模拟海水中的摩擦系数更低更稳定,磨损轮廓更深,说明腐蚀与磨损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TC4合金在纯水介质中的微动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而在模拟海水中的微动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
宋伟尘强俞树荣何燕妮景鹏飞
关键词:TC4钛合金微动磨损环境介质
轴承钢GCr15高速冲击绝热剪切带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加深对风机轴承失效的进一步理解,从而提高其服役寿命,本文提出并研究了轴承钢GCr15在动载荷下的失效模式,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轴承钢GCr15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SEM和FIB/TEM研究动态载荷下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机理和组织变化.研究表明:冲击载荷下GCr15内部产生致密的绝热剪切带,且裂纹伴随着剪切带产生.剪切带中的晶粒被严重细化,由亚结构和纳米等轴晶组成.带中心部位大量位错缺陷的存在说明晶粒是在动态回复和不完全动态再结晶主导机制下逐步被细化的过程.细化的晶粒使得ASB内显微硬度值显著升高.
赵鹏程俞树荣李淑欣何燕妮
关键词:GCR15轴承钢绝热剪切带纳米晶SHPB动态再结晶
微弧氧化对TC4钛合金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高硬度氧化陶瓷层(MAO),对比研究了TC4钛合金基体与微弧氧化陶瓷层在2种不同位移幅值下的微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位移幅值由80μm增大到150μm时,TC4钛合金基体微动损伤机制由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转变为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而微弧氧化陶瓷层的损伤机制始终以氧化磨损为主;位移幅值为80μm时,TC4钛合金基体与微弧氧化陶瓷层磨损量均较小,而摩擦系数大且波动大;位移幅值为150μm时,两者磨损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摩擦系数略有下降且趋于平稳;与TC4钛合金基体相比,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平均摩擦系数小,磨损轮廓浅,且磨损量仅为钛合金基体的70%。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能够保护钛合金基体表面,有效改善TC4钛合金耐磨性。
俞树荣马邦豪宋伟何燕妮景鹏飞尘强
关键词:TC4钛合金微动磨损微弧氧化表面形貌
TC4合金微动磨损部分滑移区摩擦参数的演变被引量:3
2021年
选取三种硬度对偶件(HV680GCr15、HV1500Si_(3)N_(4)和HV2300Al_(2)O_(3))为变量,研究TC4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微动磨损部分滑移区摩擦特性参数的演变。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硬度对偶件配合下,TC4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的微动磨损均处于典型部分滑移区,未发生向其他两区域的转变。对偶件硬度对部分滑移区摩擦特性参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偶件硬度对表面损伤的影响最为突出,磨痕表面由清晰可辨的黏着与微滑两区逐渐转变为黏着、微滑以及严重塑性变形的环状过渡区,表面轮廓由凹凸峰曲线转变为中心明显凹坑、边缘较为粗糙的规则“U”型斑;对偶件硬度对损伤机制的影响较小,由黏着磨损逐渐过渡到氧化伴随黏着磨损;对偶件硬度对摩擦系数几乎不产生影响,曲线变化规律,稳定值基本相同。
何燕妮俞树荣李淑欣尘强
关键词:TC4合金微动磨损
TC4合金微动磨损过渡区摩擦行为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TC4合金微动磨损过渡区摩擦行为特点,采用SRV-I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球/平面接触的GCr15钢球/合金TC4摩擦副在100 N法向载荷下进行微动磨损试验,得到TC4合金微动磨损过渡区的范围,分析不同状态下摩擦因数演变及磨痕表面形貌特点,研究磨损机制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动状态下,摩擦因数在磨合阶段波动剧烈,达到稳定磨损阶段后趋于稳定,且稳定状态下的摩擦因数随着位移幅值的增加而增加;往复滑动状态下,不同位移幅值下的摩擦因数曲线近乎重合且波动剧烈;微动磨损过渡区的摩擦因数变化处于2种状态的转变阶段。微动状态下,磨痕表面轮廓线粗糙,损伤轻微,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和疲劳剥层为主;往复滑动状态下,轮廓线更光滑且损伤严重,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及塑性变形为主;微动磨损过渡区轮廓线由粗糙变为光滑,磨损深度及宽度突增,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
俞树荣邵晨何燕妮景鹏飞
关键词:钛合金微动磨损过渡区
Ti6Al4V钛合金在粘着作用影响下微动磨损的微裂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SRV微动磨损试验机进行Ti6Al4V钛合金与摩擦副GCr15钢的微动磨损试验,通过分析摩擦系数曲线和截面形貌,探讨了Ti6Al4V钛合金在粘着作用影响下微裂纹的成核与扩展,并探讨了微动磨损的主要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i6Al4V钛合金的截面形貌中发现摩擦转化层(tribologically transformed structure,TTS),微裂纹在TTS中形成,裂纹中的疲劳剥落碎片有助于裂纹的开裂,微动磨损机理主要以疲劳脱层为主.
俞树荣蔡洁琼何燕妮苏云帅
关键词:TI6AL4V钛合金微动磨损
SAF 2707HD旋转弯曲疲劳性能
2021年
针对SAF 2707HD双相不锈钢进行旋转弯曲疲劳实验.利用升降法计算得到疲劳极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疲劳寿命(S-N)曲线,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疲劳断口进行观察,分析了疲劳裂纹源的类型和断裂机制.统计数据表明:由于试样表面裂纹源引起的断裂基本发生在105次循环或之内,而由于内部裂纹源引起的断裂基本发生在106次循环,相差近一个数量级.为此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疲劳寿命计算,预测结果与实验所得S-N曲线进行对比,确认了疲劳寿命分析的可靠性.
俞树荣程月何燕妮宋伟
关键词:疲劳断口数值模拟
摩擦氧化层对TC4合金磨损行为和摩擦系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选取TC4合金与3种对偶件微动磨损的完全滑移区,研究摩擦氧化层的形成对TC4合金微动磨损行为和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摩擦系数曲线经历阶段性变化,磨损表面未形成摩擦氧化层,磨损率均较高。合金基体加热至260℃时,TC4/GCr15微动摩擦系数曲线最早出现由动态稳定向直线稳定的过渡,最早发生轻微磨损转变和摩擦氧化层的形成,磨损率明显减小,TC4/Si3N4和TC4/Al_(2)O_(3)微动磨损表面未形成摩擦氧化层,磨损率急剧攀升至最大值。继续升温至450℃时,TC4合金与3种对偶件微动磨损均形成不同于基体的摩擦氧化层,磨损率低于室温且达到最小值。TC4合金良好的高温微动磨损性能可归因于分布均匀、连续致密、粘结良好的摩擦氧化层的形成。TC4合金轻微磨损转变前微动损伤由粘着和磨粒磨损控制,轻微磨损转变后由氧化磨损伴随轻微磨粒磨损控制。
何燕妮俞树荣李淑欣尘强
关键词:TC4合金微动磨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