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卫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动脉钙化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对心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成纤维
  • 1篇心肌成纤维细...
  • 1篇心肌干细胞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性
  • 1篇心脏性猝死
  • 1篇性猝死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伍卫
  • 2篇王景峰
  • 2篇周淑娴
  • 1篇蔡乃绳
  • 1篇韦育林
  • 1篇过鑫昌
  • 1篇郑韶欣
  • 1篇欧冰
  • 1篇温主治
  • 1篇谢玉才
  • 1篇张燕
  • 1篇薛声能
  • 1篇张坤
  • 1篇陈颖
  • 1篇雷娟
  • 1篇聂如琼
  • 1篇黄辉
  • 1篇张旭明
  • 1篇罗年桑
  • 1篇王彤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2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Takotsubo综合征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
2023年
【目的】探讨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22年1月诊断为TTS患者的住院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诱发因素、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并发症和治疗措施,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TS患者住院死亡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TS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TTS患者62例,其中男21例(33.9%),女41例(66.1%),绝经后女性26例(41.9%),年龄(55.6±16.2)岁,躯体应激50例(80.6%)。住院期间死亡17例(27.4%),存活45例(72.6%)。TTS死亡组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存活组低,其发生晕厥比例、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肌钙蛋白T(hs TnT)水平均较存活组高(P值均<0.05);诱发因素中,死亡组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所诱发TTS的比例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发生心原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呼吸衰竭及治疗用多巴胺、治疗用去甲肾上腺素、血液透析及机械通气的比例均较存活组高(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晕厥、NT-proBNP、LVEF、神经系统疾病、心原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呼吸衰竭、治疗用多巴胺、治疗用去甲肾上腺素、血液透析及机械通气是TTS患者住院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疾病[OR(95%CI)=5.651(1.195,26.715),P=0.029]、心房颤动[OR(95%CI)=6.217(1.276,30.298),P=0.024]、治疗用去甲肾上腺素[OR(95%CI)=8.847(1.912,40.949),P=0.005]是TTS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系统疾病、心房颤动、治疗用去甲肾上腺素是TTS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注意神经系统疾病、心房颤动的防治,对于已确诊TT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需慎重使用�
蒙媛丽冯日清王培伟陈曦伍卫韦育林
关键词:住院死亡
Syndecan-1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syndecan-1(Sdc1)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Sdc1 siRNA质粒和Sdc1高表达质粒,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无关序列和空载质粒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胶原(羟脯氨酸)分泌能力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Sdc1 siRNA组心肌成纤维细胞S期比例、增殖指数、细胞活力、胶原(羟脯氨酸)分泌量和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36±0.23)%、(13.2±0.5)%、(1.72±0.12)、(1162.3±60.4)pg/mL和170个/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P<0.01);Sdc1高表达质粒组心肌成纤维细胞S期比例、增殖指数、细胞活力、胶原(羟脯氨酸)分泌量和迁移细胞数分别为(6.48±0.22)%、(10.8±0.6)%、(1.30±0.11)、(346.8±52.1)pg/mL和50个/孔,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和空载质粒组(P<0.01)。结论 Sdc1能够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和分泌能力。
雷娟薛声能欧冰黄波水陈颖伍卫
关键词:SYNDECAN-1细胞迁移胶原分泌生物学行为
对比移植心肌干细胞与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室颤阈值短期及中期影响的研究
目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被认为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方向。干细胞移植对血流动力学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而对心电生理亦产生一定影响。实验证实: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2周后,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颤动(室颤)阈值有改善作用;...
郑韶欣王彤温主治黄辉伍卫周淑娴王景峰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及ABC出血风险评分在预测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口服非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药出血风险的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及以此为基础的ABC(年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病史)出血风险评分在老年(年龄≥65岁)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治疗后,随访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预测能力,并与传统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比较。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NVAF且接受NOAC治疗的老年患者,采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清GDF-15水平,计算以GDF-15等心脏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ABC出血风险评分及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随访期间各种出血事件,按各出血事件的严重程度[重大出血事件、临床相关非重大出血的消化道出血事件(CRNM-GIB)、轻微出血事件、无出血事件]分组,分别评价及比较ABC出血风险评分与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对各种程度出血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142例老年NVAF患者,CHA_(2)DS_(2)-VASc卒中风险评分为(4.86±1.75)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为(2.92±0.99)分,经ABC出血风险评分计算预测1年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72%±4.11%),平均随访(19.92±6.83)月,49例(49/142,34.5%)发生出血事件,其中脑出血3例,CRNM-GIB 19例,轻微出血27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GDF-15水平对CRNM-GIB[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95%CI为0.645~0.835,P<0.001]及全部出血事件有预测价值(AUC为0.670,95%CI为0.690~0.727,P<0.001),ABC出血风险评分对CRNM-GIB(AUC为0.688,95%CI为0.552~0.824,P<0.001)及全部出血事件有预测价值(AUC为0.679,95%CI为0.579~0.779,P<0.001)。与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相比,ABC出血风险评分预测脑出血能力较高(ABC出血风险评分AUC为0.868,95%CI为0.752~0.985;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AUC为0.745,95%CI为0.556~0.933,重分类改善指标(NRI)为84.17%,P=0.001),预测CRNM-GIB能力较低(ABC出血风险评分AUC为0.688,95%CI为0.552~0.824;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AUC为0.744,95%CI为0.639~0.849,NRI为-23.96%,P=0.025)。�
柯于梵钟桃娟萧湛潮梁逸伦梁立彤伍卫
关键词:出血风险
抗心律失常药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医疗水平提升使心脏病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心力衰竭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并发心律失常,且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风险极高。如何防治心力衰竭,尤其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心律失常及SCD,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且药物防治SCD的作用极为有限。本文从临床角度,简述了近年来有关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关联、抗心律失常药在心力衰竭临床应用的最新观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伍卫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药
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冠脉钙化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脉钙化(CAC)的相关性,以及对CAC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早期CKD患者39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检查结果、冠脉CTA检查结果。根据冠脉钙化积分(CACS)将患者分为非冠脉钙化组(CACS=0分)184例,冠脉钙化组(CACS>0分)207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三组,即白蛋白<35 g/L组(30例)、35 g/L≤白蛋白<40 g/L组(198例)、白蛋白≥40 g/L组(163例)。首先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血清白蛋白对早期CKD患者CAC的影响,其次对不同CAC程度患者中进行组内差异性分析、组间多重比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冠脉钙化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冠脉钙化组(P<0.05)。在早期CKD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ACS呈负相关(P<0.01),即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CAC程度越严重。【结论】在早期CKD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CAC发生率越高。并且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CA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麦培彪黄晟文张坤伍卫罗年桑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血清白蛋白
国产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观察国产辛伐他汀 (泽之浩 )调血脂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高脂血症 1 6 5例 ,男 85例 ,女 80例。平均年龄 (5 8.9± 9.2 )岁。治疗前平均血清总胆固醇 (TC) (7.0 0± 0 .88)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4.45± 1 .1 2 )mmol·L-1,三酰甘油 (TG) (2 .1 3± 0 .87)mmol·L-1。试验组 1 0 3例 ,po泽之浩。对照组 6 2例 ,po进口辛伐他汀 (舒降之 )。二组均用辛伐他汀剂量 1 0mg·d-1,疗程 8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TC ,LDL C ,TG及ApoB均明显降低 (P <0 .0 1 )。试验组血清TC ,LDL C ,TG分别下降 2 5 .0 % ,2 7.6 % ,2 4.6 % ;对照组分别下降 2 6 .8% ,34 .4% ,1 7.7%。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DL C ,ApoA1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4.9% ,对照组为 4.8% ,症状主要包括乏力、失眠和腹胀 ,程度轻微 ,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泽之浩能有效降低血清TC ,LDL C ,TG以及ApoB水平 ,对血清HDL C ,ApoA1无明显不良影响 ,与舒降之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患者耐受性良好。
伍卫张旭明蔡乃绳过鑫昌周淑娴朱文清谢玉才王敏华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药物疗法
冠心病不同检查方法的比较与评价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不同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对169例胸闷、心前区疼痛查因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典型者冠脉异常48%,静息12导联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者冠脉异常52%,活动平板试验(TET)阳性者冠脉异常66%,核素心肌显像(ECT)诊断冠心病者冠脉异常68%。结论 依靠典型胸闷、心前区疼痛可得到较可靠的初步诊断,ECG诊断冠心病最简便易行且敏感性较高,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最高,核素心肌显像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差。联合任何两种无创检查方法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谢燕萍王景峰聂如琼张燕伍卫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