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雪棠

作品数:45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14篇哲学宗教
  • 7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庄子
  • 11篇《庄子》
  • 8篇周易
  • 7篇《周易》
  • 6篇文学
  • 5篇逍遥
  • 4篇英译
  • 4篇诗经
  • 4篇文体
  • 4篇《诗经》
  • 3篇代文
  • 3篇战国
  • 3篇儒道
  • 3篇逍遥游
  • 3篇巫术
  • 3篇词源
  • 3篇词源学
  • 2篇帝王
  • 2篇意象
  • 2篇意蕴

机构

  • 3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4篇于雪棠

传媒

  • 4篇北方论丛
  • 3篇励耘学刊
  • 3篇民俗典籍文字...
  • 2篇学术交流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高教学刊
  • 1篇克山师专学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东疆学刊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评介
1998年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评介于雪棠从民族融合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是本世纪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煌煌巨制与杂篇散论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众说纷纭中,李炳海教授的《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一书独辟蹊径、卓然特出...
于雪棠
关键词:民族融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文学样式主体民族文学表现
词源学视角下“真”“真人”“真知”意蕴发微被引量:5
2022年
"真"的词源意义是充实,《老子》中的"真"均可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庄子》中的"真"有些可以从词源学角度得到重新解读,既符合具体文本语境,也符合其整体的思想旨趣。《渔父》阐述的"真",指的是情感的充实饱满。《大宗师》提出"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的重要命题,"真人"指充实以道、充实以德之人。《大宗师》所述"真人"集中写出其充实博大、容藏万物之象。《德充符》刻画的全德之人,是"真人"的另一种指称。"真"的充实义引申有整全义,真知,是感官内通、知觉融贯的体道方式。真知,既指向道,也指向回归自身的生命。知,并非客观知识,而是感知和体认。"真"的充实义与"真人""真知"的哲学意蕴相通。
于雪棠
关键词:庄子真人真知词源学
从战国公共理性看《庄子》的思想方法与话语方式被引量:1
2019年
“辨”是战国诸子普遍运用的思想方法,“辩”是诸子普遍运用的话语方式,二者构成战国公共理性的两大基石。儒、墨、道、法、名诸家不仅实践“辨”与“辩”,亦对二者皆有论述。诸子均重“辨”,对“辩”则态度不一。战国论辩之风的盛行,催生众多侧重辨析的公共议题。《庄子》虽有齐物之论,但辨察物之分际,疑析概念之确定性,亦是其重要方法。书中虽标举“辩不若默”,然而,论辩亦是其常用的话语方式。命名与析理是《庄子》之辨的展开方式。其命名,是在纯思理的世界提出概念,并加以界定。推进式地析分,穷究事物之理,是《庄子》之辨的显著特征。《庄子》对某些公共议题的辨析,其命名与析理方式,拓展并深化了战国公共理性的内涵。《庄子》以长于辨析的话语方式将论辩文的艺术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于雪棠
关键词:庄子公共理性
先秦两汉文体研究
于雪棠
关键词:先秦两汉尚书说苑
夸诞之言·似道之言·两行之言——《庄子》“寓言”含义词源学考辨
2013年
本文从词源学角度,运用因声以求义的训诂方法,并结合《庄子》一书的语境,考辨'寓言'一词的含义。'禺'、'寓'、'颙'、'愚'、'喁'、'遇'、'偶'、'耦'为同源字。'寓'在古音侯部,侯部的字有厚、大之义。'禺'有相似义,'寓'也有相似义。'寓'通'耦'(偶),有二物相并、相对义。'寓'之厚大、相似、相对三个义项,都可以从其声音的来源上找到根据,三者统一于'寓'的词源意义之中。在《庄子》中,'寓言'的本义是大言,亦即夸诞之言,兼具似道之言(与道相似的言说)和两行之言(不执着于是非之争的言说)义。
于雪棠
关键词:庄子寓言
发经典之壶奥 播文学之芳馨——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经验摭谈被引量:1
2015年
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既有与本国学生一致的地方,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到他们的特殊性。在留学生教学上,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点:1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不求全面;2布置作业,培养能力;3图片展示,文学讲解与文化传播相结合;4注意教学语言与论文语言有区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排除古与今、中与外的文化隔膜,领悟经典所蕴含的智慧,体会文学所给予我们的感动。
于雪棠
关键词: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经验
从《齐物论》篇题英译看其多重意蕴
2023年
《齐物论》篇题歧义颇多,其英译主要有万物之齐同、万物齐同之论、视万物或物论为齐同、使万物均等的分类方式、万物生而平等五大类。陈汉生的英译译出了篇题的双重意蕴,难能可贵。葛瑞汉的译法和毕来德的解说最能揭示《齐物论》的哲学意蕴,将“齐物论”译为一种观物方式、思考方式或认知方式。译者的哲学思考、哲学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于雪棠
关键词:《齐物论》齐物观物方式
西汉诏策与帝王所受经学教育
诏策,是西汉一种重要的文体。西汉二百余年,保留下来的诏策文章数量颇丰。西汉帝王十分重视诏书的写作,诏策多为自拟,汉武帝还曾请司马相如等文士为之润饰给淮南王刘安的草稿。对于帝王的师受情况,多有记载。西汉诏策的内容、体制及风...
于雪棠
《周易》与中国上古文学
于雪棠
关键词:周易易经
《周易》的人生哲学与儒道两家的艺术显现
2000年
《周易》经传指出,面对人生的困逆之境,应当反身修德或遁世而无闷,表现出 旷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孔子和庄子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共同之处,都在天命观的基础上,表现 出与《周易》相近的人态度。《论语》和《庄子》这两部书,通过对几位人物的记述和塑造,艺术地 体现出儒道两家旷达开朗的人生哲学。
于雪棠
关键词:旷达开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