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丽华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主义
  • 1篇动力论
  • 1篇动力系统
  • 1篇依法
  • 1篇依法执政
  • 1篇执政
  • 1篇执政方式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发展动力
  • 1篇社会历史
  • 1篇生产力
  • 1篇唯物
  • 1篇唯物主义
  • 1篇问题辨析
  • 1篇历史唯物主义
  • 1篇力系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建国
  • 1篇建国后

机构

  • 3篇南开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篇万丽华
  • 2篇龚培河

传媒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探索
  • 1篇中共郑州市委...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建国后党的执政方式的演变及其对坚持和完善依法执政的启示
2005年
在我党五十多年的执政历史中,其执政方式曾历经三次演变,从“政党直接指挥型”到“政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型”再到“依法执政型”。回顾我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坚持和完善依法执政,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启示。
万丽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社会发展“动力丛林”问题辨析被引量:7
2006年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中存在“动力丛林”问题———这些动力因素在同一个社会中有没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呢?它们是如何联动起来推动社会前进的?到底谁是核心的、关键的动力?本文通过梳理研究成果,探寻根本原因,来尝试解读这个问题。笔者把动力丛林分成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从全局来看,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在总体上发挥作用;其二,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动力是不同的,是变化的,它可能是生产力因素(经济关系),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其三,最终起基础作用的还是生产力因素(经济因素),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它发挥的是间接的基本作用。
龚培河万丽华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动力
究竟哪一个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对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逻辑考察被引量:6
2006年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有多种说法,如“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争(革命)”、“人民群众”、“历史合力”、“现实的人的需要(利益)”、“现实的人”、“创新”、“改革”等。就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表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有七个层面——现实的人的需要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体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历史规律性发展的根据;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动力;历史的“合力”构成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机制。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不同语境中,从不同层面上的问题出发作出的不同表述,彼此相通相融,不存在矛盾现象。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其“动力”是指客观现实性的、本原意义上的动力。当前,又有几种新提法,如“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需要(利益)”、“创新”、“改革”、“新‘合力’动力论”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并非对“生产力”动力论的超越。
龚培河万丽华
关键词:生产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