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管
  • 2篇胆管肿瘤
  • 2篇肿瘤
  • 1篇胆源性
  • 1篇胆源性胰腺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抗体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治疗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机构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5篇丁谷华
  • 1篇倪雷
  • 1篇蔡瑞霞
  • 1篇韩峰
  • 1篇曹亦军
  • 1篇沈江帆
  • 1篇张家裕
  • 1篇王宝华
  • 1篇王钦尧
  • 1篇奉典旭
  • 1篇孔雷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治疗肝门部癌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无手术条件的肝门部癌行左右肝管引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癌患者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的病例资料,其中肝门部癌的分型参照胆管癌的Bismuth分型法。结果25例BismuthⅢ或Ⅳ型恶性胆道梗阻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后黄疸迅速消退,皮肤瘙痒消失,血清胆红素从术前(240.5±142.8)μmol/L下降至术后1周(110.7±42.6)μmol/L。结论BismuthⅢ或Ⅳ型肝门部癌导致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内镜下左右肝管双支架引流具有减黄确切、安全性高和创伤性小等优点。
丁谷华王钦尧张家裕倪雷曹亦军
关键词:内镜双支架胆管肿瘤胆汁淤积
胆管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包括42例手术治疗的胆管癌患者。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p53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结果外周静脉血途径检测p53抗体阳性3例(占7.1%,3/42),阳性率显著低于门静脉血途径阳性率(占52.4%,22/42)和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率(占71.4%,30/42)。胆管癌术后早期复发者门静脉血p53抗体阳性、胆管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结论联合门静脉血和癌组织p53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胆管癌患者的预后。
丁谷华孔雷奉典旭王宝华蔡瑞霞沈江帆韩峰
关键词:胆管肿瘤血清学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为了减少原发性甲亢病手术治疗并发症 ,总结手术治疗原发性甲亢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 1980~ 1998年间手术治疗原发性甲亢病患者 10 8例 ,随访 1~ 19年 ,对其中 92例资料完整者进行甲状腺功能试验、自身抗体检测、术后并发症、细胞病理及残留腺体量等方面的评价。结果 无 1例发生近期并发症 ,有 11例发生甲减 ,7例甲亢复发 ,74例正常甲状腺功能。术后甲减是原发性甲亢病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 有手术指征的甲亢患者应该术前进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甲状腺针吸细胞学检查。
丁谷华汤一麟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外科手术
胰管反流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被引量:7
2001年
丁谷华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因
22例腹股沟马鞍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2007年
马鞍疝是腹股沟疝复合疝的一种,即同侧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并存,两者的疝囊分别在腹壁下动脉内、外侧突出,形似马鞍,故取名为马鞍疝。马鞍疝临床并不少见,发生率约为4%,但因其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较难确诊。因其具有疝囊大、腹壁缺损大等特点,常规传统修补方法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不适当的人工补片异物感强,术后并发症多,且术后易复发。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此类患者22例,现将诊治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丁谷华
关键词: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马鞍疝特异性体征腹壁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