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振强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细胞
  • 4篇脉络膜
  • 3篇电图
  • 3篇新生血管
  • 3篇视网膜电图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3篇RANIBI...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血管内皮
  • 2篇原始神经外胚...
  • 2篇视网膜电描记...
  • 2篇他汀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窦血栓形成
  • 2篇疗效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吉林省德惠市...
  • 2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市博爱医...
  • 1篇吉林省公安边...
  • 1篇吉林大学第三...

作者

  • 18篇丁振强
  • 5篇魏世辉
  • 4篇张作明
  • 2篇李莉
  • 2篇李金声
  • 2篇顾永昊
  • 2篇何守志
  • 2篇常耀明
  • 2篇代海滨
  • 2篇侯豹可
  • 2篇韩立卓
  • 2篇郭群
  • 2篇张玉玲
  • 1篇米连兵
  • 1篇石力
  • 1篇耿光三
  • 1篇黄一飞
  • 1篇候豹可
  • 1篇姚毅
  • 1篇龙潭

传媒

  • 2篇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早期大鼠海马和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6周)海马和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病理学实验室完成。在建模前和建模后6周时检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尿糖和体质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和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体质量随周龄增加而明显增加;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随周龄的增加不明显。对照组大鼠的血糖始终处于大鼠血糖值正常范围,尿糖检测始终都为阴性,而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值处于模型要求的标准之上。尿糖自建模后都呈强阳性。GFAP免疫组化标记可见糖尿病大鼠海马和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且增生细胞在CA1区和CA4区最为明显。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反映了神经组织对机体糖代谢紊乱的适应性重塑过程,提示神经组织改变在糖尿病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代海滨常耀明李金声丁振强张作明谢小萍
关键词:糖尿病星形细胞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海马
普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06年
对照观察普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IS)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论:普伐他汀能够在降低血脂的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
韩立卓丁振强张玉玲耿光三米连兵
关键词:普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敏感性血管内皮功能冠心病
原发性颅内高压患者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性颅内高压患者中颅内静脉窭血栓形成(CVST)的发生率。方法:搜集并整理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在我院确诊为视神经乳头水肿患者,排除患有占位性病变、脑积水或脑膜炎患者。连续录入已行腰
丁振强魏世辉
文献传递
一种自发性基因突变的快速视网膜退行性变(rdf)小鼠及品系建立
<正>目的:介绍一种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自发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退行性变昆明种小鼠特点。方法:对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无视网膜电图的昆明种小鼠(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封闭群)进行近交、回交繁育,进行遗传学分析和近交系培育;采用...
张作明石力郭群李莉闫国林龙潭候豹可丁振强顾永昊安晶
文献传递
原发于视神经的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一例
2008年
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NET)是软组织常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好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有共同的神经外胚层起源,涉及22号染色体上的EWS基因特异性的染色体易位。随着分子诊断断发展,使得各类中枢性和外周性PNET明确诊断成为可能。
丁振强魏世辉
关键词:神经外胚瘤视神经肿瘤病例报告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型心绞痛60例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心绞痛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对患者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硝酸甘油5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2.5h内静脉滴注),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对心绞痛患者微循环指标改善是安全肯定的。
丁振强张杰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电图的变化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观察实验性糖尿病早期对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大鼠和日龄相匹配的对照组正常大鼠 ,采用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推荐的标准化方案 ,在糖尿病早期阶段 (5wk内 )对其进行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和 2 0Hz闪烁反应 5个项目的检查 .结果 :在诱导糖尿病前和建模后 1wk时 ,糖尿病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视网膜电图的异常 ;在建模后 2wk和 5wk时 ,糖尿病组杆细胞反应b波、最大反应b波、振荡电位O2 波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b波的潜伏期都比对照组相应各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 ;两组大鼠各波的幅值始终未发现显著改变 .结论 :糖尿病大鼠在早期阶段杆细胞反应b波、最大反应b波、振荡电位O2 波和明适应视网膜电图b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 ,这有可能成为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发展的指标 .
代海滨常耀明张作明丁振强李金声
关键词:视网膜电描记术糖尿病视网膜病链脲佐菌素
Ranibizumab抑制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显示,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Ranibizumab对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也增强;Ranibi-zumab浓度为0.01、0.1、1mg.ml-1时迁移至Transwell小室膜下的huvec细胞数分别为(112.68±10.03)、(58.17±6.52)、(31.67±4.84)(P<0.01)。结论Ranibizumab能够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可能是其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之一。
丁振强何守志赵娜
关键词:RANIBIZUMAB增殖迁移血管生成
Ranibizumab治疗湿性AMD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是湿性AMD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因素。大量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是湿性AMD新生血管生成和血管渗漏的重要调质。VEGF的抑制剂已在临床中应用,其中,ranib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片段,能够结合并抑制VEGF,阻止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CNV的发生。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ranibizumab不仅可以延缓患者视力的降低,同时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临床有意义视力提高。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ranibizumab很有可能首次使多数AMD患者获得良好而稳定的视力。2006-06-30ranibizumab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于湿性AMD的治疗。本文简要回顾VEGF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应用的途径,同时对ranibizum-ab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丁振强何守志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RANIBIZUMAB
缺氧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为揭示缺氧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影响及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研究。分别从对数生长期的正常及缺氧状态人RPE细胞中提取蛋白样本后行等电聚焦电泳(IEF),随后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第二次分离。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凝胶进行显色固定,Image Master 2D Elite软件行分析配比,筛选出正常和缺氧RPE细胞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随机选取差异斑点进行质谱分析,数据经蛋白质组数据库检索得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正常组分离蛋白斑点578个,组内匹配率92.90%;缺氧组559个,匹配率91.41%;两组间蛋白斑点匹配率为85.47%。发现volunle值改变超过2倍的点共92个,其中32个点表达上调,60个点表达下调。选择7个蛋白斑点行质谱分析,成功鉴定5种差异表达蛋白质(3个斑点为相同的蛋白):表达上调为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表达下调的为B肌动蛋白、B微管蛋白以及过氧化还原蛋白3。结论缺氧状态下RPE细胞表达差异蛋白可引起细胞应激能力明显增强,而主要细胞骨架蛋白下调,细胞维持形态、保持内部结构有序性的能力下降;本研究首次发现人RPE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热休克蛋白60表达上调,此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可能能够发现新的CNV致病途径;蛋白质组学方法为CNV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平台。
何守志侯豹可唐维强丁振强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色素上皮细胞低氧监控蛋白6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