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迎松

作品数:37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油藏
  • 11篇含水
  • 11篇含水期
  • 11篇高含水
  • 11篇高含水期
  • 8篇油田
  • 8篇渗透率
  • 8篇剩余油
  • 7篇特高含水
  • 7篇特高含水期
  • 7篇相对渗透率
  • 6篇采收率
  • 5篇渗透率曲线
  • 5篇水驱油
  • 5篇水驱油藏
  • 5篇提高采收率
  • 5篇驱油
  • 5篇相对渗透率曲...
  • 4篇渗流
  • 3篇油水

机构

  • 2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6篇黄迎松
  • 9篇崔传智
  • 5篇谷建伟
  • 3篇冯其红
  • 3篇杨勇
  • 3篇张以根
  • 3篇张先敏
  • 3篇贾俊山
  • 2篇张文静
  • 2篇王端平
  • 2篇魏明
  • 2篇刘显太
  • 2篇王森
  • 2篇翟亮
  • 2篇鞠斌山
  • 2篇吕广忠
  • 2篇吴聃
  • 2篇张凯
  • 2篇曹琦
  • 2篇邴绍献

传媒

  • 7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计算物理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非均质油层分类及评价被引量:11
2007年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油层多、非均质性强,油田开发进入'精细挖潜、深度开发'阶段后,挖潜方向以层内挖潜为主。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特征,利用多参数乘积法、灰色关联分析、总信息量分析等方法开展油层分类研究,提出了非均质流动系数的概念,建立了油层分类标准,实现了分类标准定量化。将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油层分别分为3类,建立了不同类型油层采收率预测模型,进行了理论采收率预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沉积类型单元的采收率预测模型,为胜利油区整装油田进一步挖潜提供了理论支持。
黄迎松
关键词:河流相三角洲
水驱油藏均衡驱替开发效果论证被引量:30
2016年
注水开发是目前油田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受地层、流体、井网等条件的影响,注入水在地下驱替不均衡。油田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开发调整措施面临较大的困难。生产实践表明,注入水在地下驱替的均衡程度与油藏开发效果密切相关,为此提出均衡驱替的概念用以指导油田开发调整方案设计,但目前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定性认识,缺少定量的、理论上的论证。因此,基于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理论,首先推导注水开发过程中各注采方向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式,来描述各注采方向的驱替动态;然后推导各注采方向的驱替动态和油田开发净现值的关系式,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推导均衡驱替注采井距及注采压差优化设计公式。
冯其红王相王端平黄迎松
关键词:油藏开发
一种考虑井网影响的油藏边水水侵可视化模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井网影响的油藏边水水侵可视化模拟装置,包括边水供给系统、模拟储层和采出液计量系统;边水供给系统包括平流泵、高压活塞中间容器、压力表和水容器;采出液计量系统包括计算机数据采集模块与电子天平;模拟储层包括...
孙仁远魏艳黄迎松乔明全刘冬冬王磊王承祥范坤坤孙莹张云飞张元法雷少飞
文献传递
低渗透油藏径向钻孔技术极限井距及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依据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低渗透油藏一源一汇开发时油藏任意位置的压力梯度计算式,并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随流度变化的基础上,给出了技术极限井距隐式计算式,分析了原油黏度、渗透率及径向孔长对技术极限井距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径向钻孔可以明显增加技术极限井距,且随着钻孔长度的增加,技术极限井距增大;原油黏度越大,径向钻孔技术极限井距越小;渗透率越大,技术极限井距越大。将技术极限井距应用于胜利油田某低渗透油藏的径向钻孔作业,油井采油能力提高为原来的2.50倍,注水井注水能力提高为原来的1.75~30.00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验证了极限井距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该研究对于注采系统实现有效驱替具有重要意义。
崔传智吴忠维郝永卯杨勇黄迎松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直井
极端耗水层带形成机制及流场调控增效模式——以陆相砂岩特高含水后期整装油田为例
2024年
以胜利油区陆相砂岩油藏整装油田为代表,主力单元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含水率大于95%),局部区域出现极端耗水现象,水油比急剧上升,注入水利用率大幅下降,吨油操作成本成倍增加,经济效益变差,但油藏中还有60%左右剩余地质储量。注入水沿着极端耗水层带窜流是制约陆相砂岩整装油田特高含水后期效益开发的关键问题。以提高特高含水老油田开发效益为目标,明晰了极端耗水层带形成机制及调控机理,建立了基于老井的变流线调控极端耗水层带扩波及方法,形成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精准描述及调控极端耗水层带扩波及的效益开发技术体系。通过应用流场调控技术,使传统认为含水率98%近废弃油藏开展示范应用,基于极端耗水层带流场调控经济寿命期延长10a以上,产油量大幅增加,含水率下降,吨油操作成本下降,实现了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低成本开发。
束宁凯刘丽杰姚秀田黄迎松赖枫鹏崔文富
基于流场新劈分的顶底封闭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被引量:3
2018年
在常规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中,由于忽略了水平井水平段跟端与趾端的球面向心流,导致产能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或者由于流场劈分过于精细而导致公式复杂,不利于矿场应用。为获取准确的、便于矿场运用的水平井产能公式,文中进行了新的流场劈分。将流场分为外部径向流、内部径向流及内部球面向心流,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渗流坑道理论等,推导了求解简便的水平井产能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文中公式的产能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在计算采油指数较小的水平井产能时精度最高。该精度能够满足矿场应用的需求。
黄迎松
关键词:水平井稳态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方法,包括:步骤S1:收集样本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得到归一化后的进汞、退汞、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步骤S2:构建步骤S1中归一化后的4个曲线的编码模型训练样本...
谷建伟周鑫翟亮黄迎松王森李乐王雅萱魏志勇张凯
文献传递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时间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精细化研究周期生产时间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孤岛油田某区块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设计7种不同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时间方案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周期生产时间开发效果最好的方案再设计12种方案进行定量化精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各周期生产时间的减少,模拟区块的开发效果变好。模拟区块共设计10个吞吐周期,当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时间递减率:2~4周期递减率为7%,5~7周期递减率为11%,7周期以后递减率为3%时,开发效果最好。孤岛油田实际区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时间最优方案比各周期生产时间相同的生产方式的累积产油量提高1.56×104 m3,采出程度提高0.43%。研究成果对蒸汽吞吐高效开采稠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田亚鹏鞠斌山鞠斌山黄迎松吴聃范璎宁朱孟高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数值模拟
水相分流量全过程有理式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水相分流量曲线是研究油藏开发动态的重要基础资料之一,主要获取途径是室内实验测试。受实验周期及实验设备限制,注入量有限,无法直接得到水相分流量曲线端点值。现有的计算模型基本未考虑极限驱替,曲线端点值无法通过拟合计算获得。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明确水相分流量曲线的理论关系、曲线特征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数学模型,确定采用有理式函数为基础形式建立水相分流量的全过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4%,计算精度高,能够实现极限驱替时刻残余油饱和度预测以及相对渗透率比值全过程曲线的计算。研究过程所需参数可从相对渗透率测试报告中获取,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实用性,能够为水驱油藏开发的理论极限、剩余开发潜力及下一步调整方向提供指导和帮助。
吕晶刘显太孙业恒陈德坡黄迎松
关键词:残余油饱和度
亲油多孔介质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亲油多孔介质中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以毛细管渗流模型为基础,结合边界层理论,建立膜状残余油微观渗流模型.根据亲油多孔介质中膜状残余油的分布特征,推导毛细管中油、水微观运移方程;改进毛细管模型,推导不等径毛细管模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达式,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毛细管半径、边界层厚度和流体黏度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半径增大,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边界层厚度减小,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油黏度增大,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右下方逐渐平移,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没有变化.该结果对分析高含水期残余油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谷建伟张文静张以根黄迎松
关键词:边界层理论相对渗透率曲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