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玲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室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1篇大学学生
  • 1篇调查及对策
  • 1篇心包
  • 1篇心包炎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术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猝死
  • 1篇信度
  • 1篇性猝死
  • 1篇药物
  • 1篇源性
  • 1篇在职护理人员
  • 1篇缩窄
  • 1篇缩窄性
  • 1篇缩窄性心包炎

机构

  • 4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作者

  • 4篇黄玲
  • 2篇赵俊
  • 2篇雷欣
  • 2篇鞠丹
  • 2篇谭莉明
  • 2篇张玉红
  • 2篇刘琨
  • 2篇喻林
  • 1篇邓又斌
  • 1篇刘宇
  • 1篇武清芳
  • 1篇陈功泉
  • 1篇袁玉玲
  • 1篇崔琳

传媒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纵向运动功能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能力。方法对CP患者40例(CP组)及4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检查,并存储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分析并记录各个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及各个切面的总体纵向峰值应变,计算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结果 CP组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总体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有心包覆盖的室壁纵向峰值应变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CP患者心脏纵向运动功能减低,心肌存在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较射血分数更早检出心肌损伤,为评估CP患者心功能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法。
刘琨张玉红邓又斌崔琳喻林胡卯秀刘宇陈功泉黄玲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缩窄性心包炎心室
在职护理人员情境实践能力需求问卷的编制及检测
2015年
目的:编制在职护理人员情境实践能力需求问卷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反复修改后形成初始问卷,经预测与相关专家审核后修改了部分条目,形成正式问卷并检测其信效度。问卷包括15个条目,分为分析判断、决策计划、执行实施、监控评价4个维度。测试对象为900名在职护理人员,收回有效问卷856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4个因子模型共解释81.52%总变异。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AGFI=0.84,GFI=0.89,NFI=0.97,RMSEA=0.095,IFI=0.98,能较好的验证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问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为0.394~0.546,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693~0.894。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折半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29、0.829、0.794。结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在职护理人员情境实践能力需求的初步工具。
赵俊鞠丹黄玲武清芳谭莉明
关键词:在职护理人员信度
某大学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调查及对策探讨被引量:16
2013年
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最危重的病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心源性猝死是西方发达国家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已成为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研究显示,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最佳抢救时间为4min内,超过6min成功率仅为4%,然而据统计,目前120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约12min,远远超过4min内的“黄金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低于1%。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由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CPR)。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其接受知识能力强,对他们进行CPR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意义深远。因此对某校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对CPR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并针对当前的现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赵俊鞠丹黄玲雷欣谭莉明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大学学生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
超声斑点追踪评价蒽环类药物对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旋转及扭转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主化疗方案的患者30例,依据蒽环类药物在体内累积量的不同分为A(化疗前)、B(120~340 mg/m^2)、C(360 mg/m^2)三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及存储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水平短轴切面动态二维图,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水平短轴切面各节段的旋转角度值及扭转角度值,比较随着蒽环类药物体内累积量的增加时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及左心室旋转扭转参数的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组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旋转角度呈减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C组左心室基底部前间隔、前壁及心尖部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后间隔旋转角度明显减低( P<0.05);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总体旋转角度及左心室扭转角度明显减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左心室心尖部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及后间隔旋转角度明显减低(P<0.05);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总旋转角度及左心室体扭转角度明显减低( 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在早期更准确反应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所致局部心肌旋转及扭转的异常变化。
刘琨张玉红喻林胡卯秀袁玉玲黄玲雷欣
关键词:蒽环类药物左心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