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元辉

作品数:35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沉积物
  • 11篇白令海
  • 10篇硅藻
  • 9篇表层沉积物
  • 8篇冰消期
  • 5篇末次冰消期
  • 5篇古海洋
  • 5篇沉积环境
  • 4篇末次冰消期以...
  • 4篇南极半岛
  • 4篇古海洋学
  • 4篇海洋学
  • 3篇岩心
  • 3篇倾角
  • 3篇粒度
  • 3篇南海北部
  • 3篇矿物
  • 3篇古海洋学意义
  • 3篇海域
  • 3篇沉积硅藻

机构

  • 26篇国家海洋局第...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同济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海洋沉积与环...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出版社

作者

  • 35篇黄元辉
  • 24篇陈志华
  • 13篇石学法
  • 13篇葛淑兰
  • 8篇刘焱光
  • 7篇唐正
  • 5篇王春娟
  • 5篇王汝建
  • 5篇闫仕娟
  • 5篇邹建军
  • 5篇刘合林
  • 4篇蓝东兆
  • 4篇刘建兴
  • 4篇方习生
  • 4篇董林森
  • 3篇程振波
  • 3篇赵仁杰
  • 2篇吕华华
  • 2篇方琦
  • 2篇顾海峰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海洋学报
  • 5篇极地研究
  • 4篇2014中国...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Marine...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末次冰消期以来白令海古环境及古生产力演化被引量:8
2012年
对白令海B5-4岩心沉积物中有机碳、CaCO3及17种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分析,结合AMS14C年龄数据,恢复了白令海13.7ka以来古环境和古生产力的演化历史.结果显示,B5-4孔沉积速率高达34.2cm/ka,新仙女木(YD)、Bolling-Allerod(BA)及冰川融水信号在B5-4孔都有记录.白令海陆源沉积物的输入受源区气候、海平面变化和生源物质稀释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末次冰消期白令海以高生产力和底层水体缺氧为显著特征.冰川融水及太平洋暖水团输入是导致末次冰消期白令海高生产力的2个主要因素.末次冰消期底层水体缺氧与表层高生产力和次表层水体层化有显著的关系.但是,太平洋中层水通风能力及太平洋底层环流减弱也是导致底层水体出现缺氧现象的潜在因素.全新世,阿拉斯加环流成为白令海古生产力和古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生产力及古环境在全新世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邹建军石学法白亚之朱爱美陈志华黄元辉
关键词:古生产力末次冰消期白令海
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被引量:8
2008年
对南海北部MD05-2904孔上部0—398cm段共152个样品的硅藻鉴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SSS)变化历史,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末次冰消期以来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呈阶段性变化,与季风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季风降水强度变化可能是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珠江冲淡水是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其影响程度在全新世中晚期有所减弱。末次冰消期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硅藻记录还明显反映了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这一短期气候事件,事件发生期间南海北部表层海水盐度明显上升,主要与当时季风降水明显减少有关。MD05-2904孔硅藻盐度记录基本可以与17940孔有孔虫盐度记录相对比,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全新世中晚期,主要与两者代表不同盐度含义有关,后者代表由局地淡水收支变化引起的盐度变化,而前者代表所有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盐度变化。
黄元辉
关键词:硅藻东亚季风南海北部
末次冰消期以来白令海盆的冰筏碎屑事件与古海洋学演变记录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对白令海盆中部BR02岩芯高分辨率的颜色、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地层的研究发现:(1)该岩芯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末次盛冰期结束以来(约16.3 ka BP)的多期冰筏碎屑事件,包括H1、OD、YD和北方2期,其中以H1和YD最为显著,反映了末次冰消期以来该地区海冰/冰山以及区域性冰川的消长变化;(2)BR02岩芯上部17—25 cm段出现富Mn、富Ba的氧化型沉积,说明在全新世高海面时期,白令海与北太平洋、北冰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达到极点,白令海环流加强,海盆底层水含氧状况明显改善,并引发海洋生产力增加;(3)CaO、Na2O、Sr、Zr及Na2O/K2O比值的分布说明,海盆冰筏碎屑主要来自富碳酸盐的育空河流域,其次为阿拉斯加半岛和阿留申群岛等火山岩区;岩芯上部Na2O/K2O比值的递增暗示10 ka BP以来与火山物质输运有关的北太平洋入流(阿拉斯加流)可能增加。
陈志华陈毅王汝建黄元辉刘欣德王磊邹建军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
白令海深海异常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在白令海北部陆坡及海盆等深水区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对其开展沉积学等研究,系统归纳该海域常见的异常沉积类型及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成因。BR02孔出现至少3段浊积层,浊积层主要分布于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B5-4孔存在至少2段火山碎屑沉积层,其沉积年代分别约为1.3 ka BP和13.2 ka BP。B5-7站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组合以新近系硅藻化石Kisseleviella carina Sheshukova-Poretzkaya和Kisseleviella ezoensis Akib为主,且与附近海域其他表层沉积物的硅藻组合面貌差异明显,可能是沉积物再沉积结果,其初始沉积年代大约为早中新世。白令海北部陆缘/陆坡区附近遍布的海底大峡谷对该区沉积物沉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可能是导致该区浊流沉积与再沉积物的主要原因。此外,白令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北美板块交汇区边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该区地震与火山等构造活动相对活跃,进而进一步促使该区海底异常沉积现象频发。
黄元辉石学法葛淑兰刘焱光陈志华王旭晨吕华华
关键词:白令海浊流火山碎屑
温、盐度及营养盐对不同藻株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2001年11月至2003年2月从长江口、闽江口和北部湾水域表层沉积物中分离的休眠孢囊,萌发获得三株塔玛亚历山大藻,并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对它们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来源于三个不同海区的藻株在水温32℃的条件下均无法存活,温度对长江口藻株(ATDH01)及广西北部湾藻株(ATGX02)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闽江口藻株(ATMJ02)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海区的藻株,其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ATDH01藻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生长盐度为30,且在盐度15和35仍有较高的生长率;而ATMJ02藻株及ATGX02藻株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4℃和20℃,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20~30,盐度超出此范围生长率明显降低。ATDH01藻株的生长繁殖能力最强。营养盐对三个不同海区藻株生长的影响基本一致,在低P(1.2μmol/L)组中,三株藻的指数生长期较短,细胞密度明显的低于f/2组;而在低N(44μmol/L)组中,虽然在培养初期,三株藻的细胞生长明显快于f/2组,但在生长后期由于氮的限制,最终细胞密度仍低于f/2组。
方琦顾海峰蓝东兆黄元辉
关键词:温度盐度营养盐塔玛亚历山大藻
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现代沉积特征与沉积速率
通过对东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系列表层沉积物和浅层沉积物(多管和箱式插管)样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海区浅表层沉积物的类型、粒度特征、陆源碎屑与生源组分含量、沉积速率,以及沉积作用的基本分布格局和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物来源、...
陈志华王豪壮唐正李云海黄元辉刘合林王春娟葛淑兰
关键词:沉积速率
南极半岛东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通过对南极半岛东北部海域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1)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的分布范围为49.67&#215;10-6~183.60&#215;10-6,平均值为93.87&#215;...
陈志华黄元辉唐正刘欣德王春娟葛淑兰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物源示踪
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变(英文)
2007年
利用南海东北部上陆坡处所取的D孔(21°23′02″N,116°47′13″E,水深405m)进行硅藻分析,结合粒度分析与碎屑矿物分析结果,探讨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粒度与硅藻分析结果较为吻合,共同显示D孔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0-2cm)的砂质沉积层为经冰后期海进过程改造的晚更新世残留沉积层;下层(2-130cm)主要是末次冰期形成的浅海沉积。整个柱样可反映出海洋同位素MIS4期海退至MIS3期海进与MIS2期海退至冰后期海进的沉积韵律。
黄元辉蓝东兆
关键词:硅藻粒度分析沉积环境末次冰期南海东北部
白令海与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四醚膜类脂物研究及其生态和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中国第3次和第4次北极考察在白令海和西北冰洋采集的65个表层样沉积物中生物标记物四醚膜类脂物(GDGTs)的研究,发现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类异戊二烯和支链GDGTs的浓度分布大致以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的陆坡为界线,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与水体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有关。基于GDGTs的陆源输入指数BIT显示,从楚科奇海北部到高纬度区的阿尔法脊,陆源有机质的相对比例明显增加,与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等结果一致,表明BIT可以用来指示北极陆源有机质输入量的变化。应用前人TEX8L6-SST方程估算的研究区表面海水温度SST与现代年均SST和夏季平均SST的相关性较差,原因可能与陆源输入的类异戊二烯GDGTs干扰以及低的古菌生产力有关。从季节性海冰覆盖区到永久性海冰覆盖区,基于支链GDGTs的环化指数CBT明显升高,可能反映了CBT对海冰覆盖状况的响应,但其响应机制还不清楚。基于支链GDGTs的环化指数CBT和甲基化指数MBT估算的北极陆地年均大气温度和土壤pH差异较大,可能是由表层沉积物的来源复杂以及混合作用造成的。
王寿刚王汝建陈建芳陈志华程振波汪卫国黄元辉
关键词:白令海CBT
地磁场强度和长期变对白令海岩心冰消期14ka以来的年代约束
葛淑兰石学法黄元辉陈志华刘建兴闫仕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