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鱼晓惠

作品数:28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建筑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城市
  • 5篇城市规划
  • 3篇生态
  • 3篇乡村
  • 3篇乡村聚落
  • 3篇小城
  • 3篇小城市
  • 3篇聚落
  • 2篇循环经济
  • 2篇山区生态
  • 2篇生态城
  • 2篇生态空间
  • 2篇西北黄土高原
  • 2篇协同式
  • 2篇旅游
  • 2篇景观
  • 2篇教学
  • 2篇教学策略
  • 2篇城市化
  • 1篇循环农业

机构

  • 27篇长安大学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27篇鱼晓惠
  • 6篇林高瑞
  • 2篇武联
  • 2篇王丝申
  • 1篇余侃华
  • 1篇杨宇峤
  • 1篇赵红斌
  • 1篇霍小平
  • 1篇赵敬源
  • 1篇吕楠
  • 1篇周庆华
  • 1篇任璐
  • 1篇魏燕燕

传媒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城市问题
  • 2篇特区经济
  • 1篇规划师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商贸
  • 1篇福建建筑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北建筑工程...
  • 1篇前沿
  • 1篇重庆建筑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 7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生态单元特征及空间优化
秦巴山区是中国内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探究这一地区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关系,优化山地乡村空间布局,促进山地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对这一生态敏感区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界定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生态单...
王旭鱼晓惠
关键词:乡村聚落人居环境
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通过对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重庆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以及安康市月河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这5个案例标准的对比研究,构建具有普适性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框架。首先对各案例指标体系因素层指标的关系进行剖析,利用基于定量的权重分析法对普适性指标和特色性指标进行提炼并归纳指标项的构成关系,然后解析各个指标体系的指标属性与实施阶段的设置规律,最后筛选组建一套涵盖指标建设与落实并满足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及社会生态等要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马西娜赵敬源鱼晓惠
关键词: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技术指标
青海省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2001年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青海省的城镇建设又将面临一个新的机遇 .通过对青海省城镇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提出青海省城镇的发展战略 ,探索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引导下 ,青海省城镇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动力机制 .
林高瑞鱼晓惠
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生态单元的建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以秦巴地区人居环境生态安全为目标,文章在探讨乡村聚落生态单元基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着手构建以秦巴山区地理空间系统为基底的乡村聚落生态单元科学理论模型,提出构成乡村聚落生态单元模型的三个系统,以期对乡村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有所启示。
魏燕燕鱼晓惠武联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以柏林地区两座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历史建筑保护方式的选择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日益加深之矛盾的途径之一。通过运用场所理论,从城市区位、建筑形态及人的心理认知方面,分析两座柏林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对人的心理影响,及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我国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应根据城市发展环境、建筑特定历史条件及现状特质,并结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与功用进行,建立历史建筑在城市中多元共生的发展途径。
杨宇峤霍小平鱼晓惠
关键词:再利用城市意象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有机生长规划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出现的缺乏内在自组织进化的问题,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城总体规划为例,应用系统的"有机生长"理论,研究了具体案例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自规划角度引入有机生长的"人为干预"对策,进而从宏观(城市外部地域功能与空间)和微观(城市内部地域功能与空间)两个层次研究了有机生长规划方法,提出了在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城市人居环境的调整完善等方面的规划对策.
林高瑞鱼晓惠赵红斌
关键词:西北黄土高原小城市
循环农业模式下关中平原乡村景观要素研究——以龙池镇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绿色发展是全球的发展共识,中国要求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但是当前乡村地区传统农业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景观建设未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生态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基本国策密不可分的,也是在乡村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循环农业模式的研究,总结适宜关中平原的循环农业模式,在此基础上以龙池镇为例,从基质、斑块、廊道三方面分析现状景观构成要素,并与循环农业模式下该镇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对比,从宜居、宜乐、宜业三方面对循环农业模式下乡村景观要素进行分析与完善,得出该模式下的乡村景观要素体系,为乡村景观规划提参考与借鉴。
鱼晓惠吕楠
关键词:循环农业乡村景观关中平原
基于Form Syntax的同仁历史城区街道空间形态保护策略研究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历史城区的街道空间面临街巷整合度低下、空间肌理模糊、功能辐射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青海省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同仁为例,以存量更新为出发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结合Form ...
金福强鱼晓惠
关键词:历史城区
“零散工”城市驻留空间模式设计——以西安市为例
2013年
城市零散工属于异地务工人员,是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市内零散工等工招工、住宿、救助管理等城市驻留空间供给模式的调研与分析,总结出现存的问题与矛盾。在社会发展的一段时期内,为改善零散工生活境况,促进其就业正规化,本文提出零散工城市"驻留空间"新型供给模式。该模式从当代中国典型大城市出发,发掘城市立体交通中低利用率的"失落空间",以"失落空间"为基地,根据零散工的实际需求,对"驻留空间"内功能、设施、管理模式、资金来源进行了探索性设计。最后针对城市驻留空间模式提出配套的保障体系和措施建议,以提高模式的可行性。
王丝申鱼晓惠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
以循环经济理念引导生态旅游区建设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决旅游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出现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理论。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生态旅游区物质与能量利用最优化为目的,遵循"3R"原则,从生态旅游区内部、旅游区与服务区协作区域和社会系统三个不同的空间层次提出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体系,以便能真正实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林高瑞鱼晓惠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旅游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