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治疗抑郁症
  • 2篇重复经颅磁刺...
  • 2篇经颅磁刺激
  • 2篇磁刺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患...
  • 1篇血性
  • 1篇血液供给
  • 1篇药物治疗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皮质
  • 1篇皮质下
  • 1篇皮质下缺血性
  • 1篇缺血
  • 1篇疗法

机构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济宁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高霞
  • 3篇李玉芝
  • 2篇马艳平
  • 2篇庞文峰
  • 2篇张鸿
  • 1篇李国庆

传媒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5年
李玉芝高霞李国庆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帕金森病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弥散张量改变
2011年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变化的特点。方法对45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正常非痴呆对照者,测量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其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改变。结果在SIVD患者中左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的FA值小于右侧,而ADC值大于右侧。与对照组比较,SIVD患者在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侧脑室前后角区白质和胼胝体膝部弥散张量改变。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的FA值与MMSE评分正相关。结论不同脑区的FA、ADC等弥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可能为SIVD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高霞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张鸿李玉芝庞文峰高霞马艳平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抗抑郁药长期服药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随着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其临床价值。本文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用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20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张鸿李玉芝庞文峰高霞马艳平
关键词:抑郁症精神病治疗磁疗法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