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乐旋
-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变异和快速适应的分子基础
-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 Griseb.)原产南美洲,是一种恶性入侵植物,目前在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广泛分布。喜旱莲子草对不同水陆生境有广泛的适应性,且不同生境中生长...
- 高乐旋
-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基因差异表达表观遗传调控
- 文献传递
- 不同水陆生境下入侵种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变异的发生与植物激素信号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是一种恶性入侵植物,依赖极强的表型可塑性成功入侵不同水陆生境。为揭示喜旱莲子草响应生境条件变异发生表型可塑性反应的相关信号通路,作者在模拟不同水陆生境的同质园环境下,利用多种植物激素及其抑制剂设计了一系列“正反”处理实验,比较喜旱莲子草形态特征可塑性变异式样在不同处理下的异同。结果表明:从陆地到水生环境后,喜旱莲子草响应环境变异发生快速的节间伸长、髓腔扩大的适应性可塑性反应;节间伸长和髓腔扩大的形态可塑性反应都需要乙烯的参与,而赤霉素仅参与节间伸长的形态可塑性反应,生长素仅参与髓腔扩大的形态可塑性反应。这些结果说明,环境因子主要通过乙烯、赤霉素和生长素信号通路介导了水陆生境变异下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变异的发生。
- 高乐旋
-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植物激素
- ‘凤丹’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规律被引量:8
- 2015年
- 为了给油用牡丹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凤丹’种子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变化、脂肪酸累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后0~60 d是‘凤丹’种子的快速发育阶段,60 d之后种子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种子平均干质量在110 d达到最高(0.33 g),110 d以后略有降低;种子含油率呈“S”型变化,在花后100 d时达到最高(24.62%)。种子发育过程中检测到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上升。根据‘凤丹’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将种子的成熟过程划分为绿熟期、黄熟期、完熟期、枯熟期4个时期,将脂肪酸的积累可以分为脂肪酸积累初期、脂肪酸迅速积累期、脂肪酸含量降低期等3个阶段。完熟期应该是油用‘凤丹’种子的适宜采收期。
- 刘炤韩继刚李晓青李健唐雪高乐旋袁军辉张颖胡永红
- 关键词:种子发育脂肪酸
- 不同水陆生境下入侵种喜旱莲子草与土著种莲子草表型变异和细胞渗透势调节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能成功入侵不同水陆生境,而其同属近缘种莲子草(A.sessilis(Linn.)DC.)适于生长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为揭示两物种生态幅差异的机理及与其入侵潜力的关系,我们在模拟不同水陆生境的同质园环境下,比较了喜旱莲子草和莲子草的形态特征、细胞渗透势变异状况和细胞内溶质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蛋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对环境变异更敏感,表型变异幅度更大,具有更有效的渗透势调节能力;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在喜旱莲子草进入水生环境的早期阶段表现出短暂上调的特殊表达趋势。这说明有效的细胞渗透势调节机制与喜旱莲子草对不同水陆生境的广泛适应性和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力可能有关,从而帮助其在不同生境中成功入侵。
- 高乐旋
-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莲子草表型可塑性
- 不同水陆环境中喜旱莲子草甲基化调控因子表达水平和差异表达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参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并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作用。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维持是胞嘧啶甲基转移酶、染色质重塑酶、组蛋白修饰因子和去甲基化因子等协同作用的结果,环境胁迫能诱导植物体内DNA甲基化状态改变,进而改变基因表达水平和式样,影响植物的适应性。喜旱莲子草是一种恶性入侵植物,种内遗传多样性很低,主要依靠极强的表型可塑性侵占不同水陆生境。对克隆繁殖的喜旱莲子草个体进行不同时间的淹水处理,并用定量PCR方法检测16个DNA甲基化调控基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趋势,发现其中13个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且在淹水植株中多数基因在处理前期被强烈诱导上调表达。运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技术对两个在不同水陆条件下明显差异表达基因(Contig942和Contig23336)的上游启动子区甲基化动态进行分析,发现启动子区多个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修饰状态在不同水陆条件下及淹水处理的不同时期呈现快速且可逆的动态变化,可能影响这些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能帮助了解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变异和适应性发生的分子机理。
- 邓莹高乐旋朱珠杨继
-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
- 表型可塑性变异的生态-发育机制及其进化意义被引量:36
- 2008年
- 表型可塑性赋予生物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通过产生不同表型来维持其适合度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可塑性变异的产生是基于对环境变异信号的响应、改变基因表达式样并调整发育轨迹的结果,表观遗传调控体系在基因选择性表达和可塑性变异的跨世代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物种和种群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发生可塑性变异的能力以及可塑性反应模式不尽相同,预示着控制可塑性能力并独立于控制性状的可塑性基因的存在,这些基因是直接响应环境信号并控制表型表达的调控基因。表型可塑性不仅是物种适应性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选择进化的产物,物种的表型可塑性变异对其生态适应和进化模式有深远的影响。
- 高乐旋陈家宽杨继
- 关键词:进化表型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