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国伟

作品数:34 被引量:29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食管
  • 17篇肿瘤
  • 16篇食管癌
  • 14篇食管肿瘤
  • 10篇细胞
  • 8篇预后
  • 8篇手术
  • 8篇外科
  • 7篇淋巴
  • 5篇术后
  • 5篇外科手术
  • 5篇小细胞
  • 5篇非小细胞
  • 5篇肺癌
  • 4篇病理
  • 3篇血管
  • 3篇食管癌患者
  • 3篇切片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细胞

机构

  • 31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4篇马国伟
  • 31篇戎铁华
  • 19篇傅剑华
  • 18篇龙浩
  • 17篇张兰军
  • 14篇李小东
  • 13篇林鹏
  • 13篇张旭
  • 11篇苏晓东
  • 10篇王军业
  • 7篇曾灿光
  • 6篇王欣
  • 6篇朱志华
  • 6篇杨名添
  • 5篇吴秋良
  • 5篇司徒冬荣
  • 4篇胡祎
  • 4篇黄晓平
  • 3篇余辉
  • 3篇郑燕

传媒

  • 12篇癌症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二零零六年广...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Ⅱ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马启龙马国伟
以STI571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实验治疗食管癌
戎铁华林鹏傅剑华梁永钜李小东马国伟张旭
该课题证实了食管癌组织中PDGFR的强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体外试验发现STI571可对PDGFR表达阳性的食管癌细胞株CE-81T具有杀伤作用,其杀伤机制可能为抑制PD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PDGFR...
关键词:
关键词:STI571杀伤作用食管肿瘤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的临床鉴别及治疗被引量:21
2006年
背景与目的: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虽然具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但是临床上不易鉴别。本研究比较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原则。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肉)瘤20例和间质瘤1例肿瘤组织中CD117和CD34等一组抗体表达,结合病理学形态表现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总结各自的治疗原则及疗效。结果:16例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有5例CD117(+),按照间质瘤评定标准,均为非高度侵袭危险性食管间质瘤,余11例CD117(-);1例原间质瘤CD117(+)和CD34(+),为高度侵袭危险性食管间质瘤;4例食管平滑肌肉瘤CD117(-)和CD34(-)。食管非高度侵袭危险性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病理学形态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没有明显差异;食管高度侵袭危险性间质瘤和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学形态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病理学形态表现和临床表现无法区分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肿瘤,CD117等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是区分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肿瘤必不可少的手段。食管非高度侵袭危险性间质瘤和平滑肌瘤局部切除术或部分食管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预后良好;高度侵袭危险性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肉瘤需行食管部分切除术。
张旭戎铁华吴秋良傅剑华龙浩张兰军马国伟苏晓东李小东汪道峰胡祎杨弘
关键词:食管肿瘤间质瘤平滑肌肿瘤免疫组化
Cyclin D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检测食管癌中CyclinD1的表达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与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D1在食管癌组织、配对的邻近食管上皮中的表达状态。分析探讨CyclinD1的表达状态与食管癌临床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61%和35%的病例分别在食管鳞癌及其邻近上皮组织中显示CyclinD1表达增加。食管癌组织与其邻近的上皮组织之间CyclinD1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2=8.776,P<0.01)。不同T分期的肿瘤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3+T4期的表达率为70%,T1+T2期的表达率为40%(T3+T4vsT1+T2,!2=5.363,P<0.05);在T3期的表达率为70%,T1期的表达率为30%(T3vsT1,!2=4.646,P<0.05)。【结论】CyclinD1可能是参与食管癌化的分子标志物,并且可能是区分不同食管癌T分期的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张旭黄晓平马国伟苏晓东朱志华戎铁华
关键词:食管肿瘤CYCLIND1组织芯片分子标志物
上腔静脉回流无阻断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所有肺癌侵犯上腔静脉(SVC)患者中,约1/3需要进行SVC完全切除及置换手术。此类手术多在SVC回流阻断的情况下施行,SVC阻断时间较长会出现严重的脑水肿。我们在术中应用建立临时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的方法,避免了血管置换过程中SVC回流被阻断,保证了手术的安全,现总结报道如下。
马国伟傅剑华王进峰孟于琪龙浩司徒冬荣郑燕姜龙戎铁华
关键词:人工血管置换术肺癌外科置换手术SVC上腔静脉肺癌侵犯
应用病理大切片确定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分布情况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利用病理大切片对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分布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可为确定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手术标本70例,制成病理大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的分布情况,根据等比回缩法将镜下长度推算为术中实际长度。结果(1)70例中有22例(31.4%)患者有主瘤周围原位癌,其中近端4例,远端10例,两侧均有8例。近端有7例主瘤相连,远端有8例与原发肿瘤相连。(2)近端原位癌长径最长者为4.00 cm,近端原位癌灶内缘距主瘤最远者为4.43 cm,近端原位癌灶外缘距主瘤最远者为4.83 cm。远端食管癌周围原位癌长径最长者为12.00 cm,远端原位癌灶内缘距主瘤最远者为7.73 cm,远端原位癌灶外缘距主瘤最远者为12.00 cm。结论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的发生率高,分布范围广,确定食管癌手术的适宜切除长度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马国伟王军业张旭吴秋良龙浩傅剑华林鹏黄植藩曾灿光张兰军李小东戎铁华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原位显微切片术
支架置入术后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背景和目的: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哪些是主要因素,目前尚不明了。本文分析影响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探索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对1997~2001年连续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经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102例,以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度、食管狭窄程度、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N、M)、术前治疗、术后治疗(放疗和/或化疗)等12个因素作为分析因子,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组支架置入成功率98.3%。所有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P=0.000)、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明显提高(P=0.000),并发症发生率43.1%(44/102)。术后3、6、9、12个月生存率分别是67.53%、40.59%、27.43%、18.65%。Cox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是原发肿瘤浸润程度(P=0.0410)和远处转移情况(P=0.006),两者的OR值分别为1.750(95%CI,0.996~3.074)和1.527(95%CI,1.126~2.069),支架置入术后放疗或/和化疗对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主要是原发肿瘤的浸润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支架置入术后进一步放疗和/或化疗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傅剑华戎铁华李小东马国伟胡睧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晚期食管癌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
非自扩支架与自扩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评价非自扩支架及自扩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按应用食管支架类型的不同,分成非自扩支架组(23例)、自扩金属支架(SEMS)组(16例),从技术成功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支架的脱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全组随访4~60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全组吞咽功能状态:支架置入术前15、21、3例分别为2、3、4级,支架置入术后27、12例分别为0、1级,吞咽功能明显改善(z=-5.531,P=0.000),取得满意的近期效果。非自扩支架及SEMS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进食状态。两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置支架术后吞咽功能状态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7)。非自扩支架组、SEMS组初次置入支架脱落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9/23)、6.3%(1/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4.6%、31.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0),但再狭窄的原因不同。结论对于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可采用支架治疗,选用非自扩支架在安全性及远期疗效上均优于SEMS。
傅剑华戎铁华黄植藩杨名添林鹏李小东马国伟
关键词:食管狭窄
电视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小切口开胸手术(minimalincision thoracotomy,MIT)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其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特点。方法我们的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生活质量的阶段分析。共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1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6例NSCLC患者(男57例、女49例,平均年龄57.60岁),采用单中心、双盲试验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VATS组(n=57)和MIT组(n=49)。利用肺癌症状量表(LungCancer Symptom Scale,LCS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6、9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所在肺叶、肿瘤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管置留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VATS组内各指标评分与术前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T组内术后1个月食欲[(1.04±0.71)vs.(2.00±0.83),F=6.357,P=0.021]、疲劳[(4.55±1.17)vs.(10.19±2.10),F=4.721,P=0.043]、气促[(2.18±0.86)vs.(10.26±2.05),F=10.020,P=0.005]及疾病对正常生活的影响[(5.16±1.70)vs.(17.60±3.17),F=12.319,P=0.002]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TS行早期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恢复平稳。
龙浩郑燕林勇斌司徒冬荣马国伟姜龙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小切口开胸术肺癌生活质量
纵隔淋巴结清扫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33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将全组患者分为纵隔淋巴结清扫组(LND)和淋巴结取样组(LNS)。运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和 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性233例,女性97例;中位年龄60岁。Ⅰ A 期98例,Ⅰ B 期232例。LND组140例,LNS 组190例;平均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分别为(13.3±4.7)个和(5.2±3.0)个(P<0.01);平均每例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两组分别为(3.7±0.9)组和(1.3±1.1)组(P<0.01)。LND 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0%和66.1%,LNS 组为65.9%和43.0%(P<0.05)。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诊断时是否出现症状、肿瘤分期、是否侵犯脏层胸膜和肿瘤大小。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术前有无症状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生存率。
苏晓东王欣戎铁华龙浩傅剑华林鹏张兰军王思愚温哲盛马国伟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预后统计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