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韬

作品数:16 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颈椎
  • 6篇韧带
  • 6篇纵韧带
  • 5篇眩晕
  • 5篇腰椎
  • 5篇后纵韧带
  • 5篇交感
  • 5篇交感神经
  • 4篇椎间盘
  • 4篇颈性
  • 4篇颈性眩晕
  • 3篇融合术
  • 3篇手术
  • 3篇前路
  • 2篇症状
  • 2篇神经纤维
  • 2篇神经症
  • 2篇神经症状
  • 2篇前路减压
  • 2篇前路手术

机构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顾韬
  • 11篇王新伟
  • 11篇袁文
  • 6篇汤俊君
  • 5篇张颖
  • 3篇唐勇
  • 3篇韩竹
  • 3篇贾连顺
  • 3篇刘伟
  • 3篇陈雄生
  • 2篇宋滇文
  • 2篇林秋水
  • 2篇董军
  • 2篇施伟伟
  • 1篇周许辉
  • 1篇黄凯
  • 1篇许国华
  • 1篇何海龙
  • 1篇赵定麟
  • 1篇陈德玉

传媒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临床评价初步探讨被引量:36
2007年
目的报告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评价方法及其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本治疗组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1.5;年龄为34~72岁,平均50.5岁。入选条件:①明确诊断为脊髓型或神经根型\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②均有交感神经症状。③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中均切除后纵韧带。其中8例术前影像学显示有椎节不稳,其余患者未见明显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及颈椎不稳。交感神经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心慌,记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或早搏等心电图异常,胃肠道症状,面部潮红,出汗等。交感神经症状评价采用20分评分法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定。患者主观满意度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0~48个月随访,术前交感症状评分6.0分;术后2.8分;患者主观满意度19例为优,16例为良,8例为可,4例为差,有效率为87.5%。结论切除后纵韧带的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交感神经症状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王新伟顾韬袁文陈德玉韩竹汤俊君唐勇陈雄生贾连顺赵定麟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交感神经系统纵韧带眩晕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性眩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分析了1998~2005年本治疗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所治疗的伴有颈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32例。观察比较术前、术后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片和症状改善情况,并进一步通过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前X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或椎间盘突出现象,单节段不稳者9例,两节段者13例,三节段者7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者10例,两节段者15例,三节段者7例。所有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获10~48个月的随访,平均26个月,术后有效率为87.5%,症状和功能评分分值有明显提高(均数由术前13.89提升到术后23.98),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伴有颈性眩晕颈椎病中对颈性眩晕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顾韬袁文王新伟刘伟
关键词:颈椎不稳颈性眩晕颈前路手术
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椎管后方1例报告
2008年
1临床资料患者严某,女,60岁,以“右下肢麻木10年,加重伴双下肢疼痛1年,间歇性跛行3个月”于2007年4月6日入院(病案号:397146)。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症状尚可耐受,未予特殊诊治,口服药物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1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疼痛,以左侧为重,行牵引、推拿及口服对症药物后症状改善不明显,3个月前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100m左右即需坐下休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遂赴我院治疗。
顾韬袁文王新伟
关键词: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椎管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6月至2006年2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112例,均排除先天异常、结核、肿瘤、外伤。男47例,女65例;年龄43~67岁,平均54.7岁;病史6个月~15年,平均3.4年。单纯腰背痛10例,单纯神经根痛21例,腰腿痛76例,合并马尾神经症状者3例,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症状者74例,其中单纯问歇性跛行5例。87例患者腰椎右侧凸,25例左侧凸。术前常规行2~6个月的保守治疗。根据术前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开窗神经根减压术、多节段开窗或碟形减压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回顾性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l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神经根受压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78%的患者右侧凸,22%的患者左侧凸,L3和L4神经根多在凹侧受压,而L5和S1神经根则多在凸侧受压。随访时间10个月~5-3年,平均3.1年。疗效评定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推荐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治疗效果优73例(65%)、良21例(19%),可15例(14%),差3例(3%)。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15°-46°,术后Cobb角平均矫正12°。术后随访10个月~5-3年(平均3.1年),骨性融合率分别为1年98%、3年95%和5年9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多同时合并其他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稳定脊柱,矫形次之,后路椎弓根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伟贾连顺陈雄生宋滇文顾韬
关键词:腰椎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颈椎间盘与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的解剖学观察及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中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切取8只兔子颈椎间盘及颈椎后纵韧带,用冰冻切片-乙醛酸(SPG)法对其交感神经纤维进行特异性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辅以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5.0)观察其分布特点。结果颈椎间盘外环有少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颈椎后纵韧带椎间盘区有大量密集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它们互相交叉成网状或排列成丛状,且有着复杂的三维空间联系。分布于后纵韧带浅层的交感神经较深层密集(P<0.05)。结论分布于颈椎间盘外环及后纵韧带上的交感神经纤维是感受颈椎间盘紊乱、病变刺激的生理基础,可能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顾韬王新伟袁文张颖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纵韧带颈痛
AdCMV-BMP-7促进兔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促进软骨的再生和重建。实验拟证实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促进兔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pAdTrack-CMV,pAdEasy-1及pGEM-T-BMP-7质粒均由许国华博士惠赠;大肠杆菌TG1、DH5a、BJ5183及包装细胞株293为本实验室保存;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只购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中心。②实验过程及评估: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CMV-BMP-7:首先将骨形态发生蛋白7序列插入到穿梭载体pAdTrack中,得到重组腺病毒pAdCMV-BMP-7;传代培养至第3代兔骨髓基质细胞,加入不同滴度值的AdCMV-BMP-7培养7d,以感染腺病毒空载体和未感染AdCMV-BMP-7的兔骨髓基质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观察碱性磷酸酶含量与时间及剂量的关系。结果:①重组AdCMV-BMP-7的构建:采用的AdEasyTM-1载体系统含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筛选时间大为缩短,得到大约34kb大小的AdCMV-BMP-7。②AdCMV-BMP-7促进兔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结果:感染AdCMV-BMP-7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合成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而骨髓基质细胞感染腺病毒空载体对碱性磷酸酶合成无影响,提示骨髓基质细胞在单一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作用下即可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实验结果提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CMV-BMP-7能够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且成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
施伟伟叶晓健许国华顾韬何海龙张桦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腺病毒骨髓细胞细胞分化
颈后纵韧带交感神经在伴颈性眩晕颈椎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伴颈性眩晕颈椎病一直是临床难以有效诊治的常见病。现有理论学说与临床现象的矛盾引起广泛争论和分歧,主要原因是确切发病机制的不明确。我们在前期实验中发现:颈后纵韧带上分布有丰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且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和...
顾韬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交感神经颈性眩晕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伴硬脊膜破损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腰椎骨折可伴随硬脊膜破损、假性硬膜膨出及脑脊液漏,若术前漏诊.易导致术中神经损伤、术后持续性脑脊液漏、硬膜炎或脊髓炎,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治疗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近年来处理的14例伴严重硬脊膜破损的腰椎骨折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张颖樊骏唐勇顾韬汤俊君林秋水王新伟袁文
关键词:腰椎骨折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术前漏诊骨折患者
对颈性眩晕的认识和诊治现状被引量:20
2006年
顾韬袁文王新伟
关键词:颈椎眩晕治疗学
颈后纵韧带交感神经纤维分布特点及在颈性眩晕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临床上颈椎病患者常同时伴有颈性眩晕,其症状复杂,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因而疗效不确切。目前在各种对颈性眩晕成因的解释中颈交感神经刺激学说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但该学说并不能确切解释所有的临床症状。通过对该类病例的临床观...
顾韬
关键词:交感神经椎间盘后纵韧带颈性眩晕颈前路手术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