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士欣
- 作品数:41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方法、注意事项。19例患者年龄平均38.7岁,其中男14例,女5例。随访9例患者。结果19例病理学证实均为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患者,手术疗效优良,1例患者术后出现深感觉障碍。随访的9例患者神经系统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大多初始症状轻微,反复出血致症状逐渐加重。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切除应在肿瘤与其周围的胶质增生带之间进行,注意防止肿瘤残留。肿瘤出血沿脊髓中央管蔓延时,以切除肿瘤为主,不必强求清除血肿。
- 车晓明徐启武寿佳俊顾士欣张明广孙兵崔大明
- 关键词:脊髓血管瘤海绵状中枢神经系统
- 脊髓室管膜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一部分:基于双向凝胶电泳的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蛋白组学方法,研究正常脊髓室管膜与...
- 顾士欣
- 关键词:脊髓室管膜瘤双向凝胶电泳发病机制蛋白表达谱
- 文献传递
- 应用三维鸟枪法串联质谱技术研究脊髓室管膜瘤及正常脊髓室管膜的蛋白表达谱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鸟枪法(Shot—gun)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脊髓室管膜瘤和正常室管膜蛋白表达谱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集8例脊髓室管膜瘤标本和4例室管膜标本获取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切胶和酶解,串联质谱获取肽质量指纹图谱并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室管膜组鉴定组2758蛋白,室管膜瘤组鉴定2721个蛋白。其中1631个蛋白质在肿瘤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1090个蛋白质仅在肿瘤组中表达,1127个蛋白质仅在对照组中表达。结论SDS—PAGE三维Shot—gun串联质谱技术为定量比较蛋白组学研究脊髓室管膜瘤奠定了技术平台。
- 顾士欣杨德林车晓明刘英超徐启武
- 关键词:脊髓室管膜瘤质谱
- 神经导航技术在脊柱固定手术中的应用(附16例报告)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索使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脊柱内固定。方法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对16例患者置入70根椎弓根(侧块)螺钉。通过术后X线摄片核实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置入的70根椎弓根(侧块)螺钉长度和直径选择合适,其中68根(97·1%)固定位置及方向准确;早期曾有1根穿出至椎体前方(<1mm),未作处理;1根穿出至椎间盘,经翻修后固定情况良好。无神经和血管损伤症状。结论使用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前瞻性地判断置入椎弓根(侧块)钉的大小、位置,实时监测置入过程,提高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术中脊柱影像三维重建及注册配准对神经导航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 车晓明顾士欣杨非施伟施建兵吴劲松徐启武
- 关键词:神经导航技术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手术
- 脊髓髓内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8至2012年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病例资料并随访,对手术效果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显微手术治疗21例患者,其中间变星形细胞瘤14例,胶质母细胞瘤7例.平均年龄32.5岁.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与病理学级别及MIB-1指数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McCormick评分、肿瘤切除程度、放疗、化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髓内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发病率低,预后差.对于术前考虑该诊断的患者,建议早期手术,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并根据肿瘤界面等因素决定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可予辅助性放疗和化疗.
- 顾文韬顾士欣寿佳俊车晓明
- 关键词:脊髓星形细胞瘤
- 脊髓圆锥血管母细胞瘤一例
- 2006年
- 患者女性,7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下肢剧烈放射样疼痛,伴大便排不尽感及小便失禁3周。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T12~L1锥体水平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病变内有大量异常增生的血管团块,未能切除而关闭切口,转入我院治疗。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降低,右侧腱反射减退,双下肢痛觉过敏,鞍区感觉减退。胸腰椎MR/显示T12-L1锥体水平脊髓圆锥内一类椭圆形,边界尚清,异常信号影,T1W呈稍高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邻近区域可见不规则点、线状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DSA检查见动脉期L1.2锥体水平椎管内造影剂的异常浓集区域,主要由左侧第12肋间动脉供血。手术取原切口进入,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背侧团块状迂曲的引流静脉,并在引流静脉腹侧可见棕黄色实质性肿瘤,位于圆锥右侧方的软脊膜下,椭圆形约2cm,与脊髓边界较清晰,血供丰富,手术首先切断来源于脊髓腹侧的供血动脉,然后沿边界小心分离肿瘤,边分离边电凝缩小肿瘤体积,肿瘤与数根马尾神经根粘连,小心剥离保留马尾神经,最后离断肿瘤引流静脉,全切肿瘤。病理报告:肿瘤大体呈花生米粒大小,灰褐色切面,镜下见片状分布小血管,其间夹杂瘤细胞,胞浆泡沫状,核圆,居中,免疫组化S100(+)、Lyso(+)、GFAP(-)、EMA(-)、CD34血管(+),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明显减轻,二便控制良好,复查胸腰椎MRI示肿瘤消失。
- 崔大明车晓明徐启武施炜顾士欣杨非
-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脊髓圆锥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实质性肿瘤神经根性疼痛引流静脉
- 脊髓髓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病例,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手术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1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6例症状改善,4例加重。随访时间为1—8年,肿瘤全切和近全切除患者均没有复发。结论磁共振上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手段,病灶全切除患者预后较好。
- 顾士欣徐启武陈宏孙兵寿佳俊顾文韬车晓明
- 关键词:脊髓髓内肿瘤室管膜下瘤外科手术
-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肿瘤均获手术全切除,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108个月。术前有肌力下降的5例患者,术后3个月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感觉异常;所有患者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脊髓背外侧生长且边界清楚,均匀强化的脊髓髓内肿瘤伴有明显神经根症状,应考虑髓内神经鞘瘤诊断,手术全切肿瘤是该病的最佳治疗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与预后密切相关。
- 孙兵车晓明顾士欣刘晓东寿佳俊顾文韬
- 关键词:脊髓肿瘤外科手术
- 枕大孔腹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5年
- 车晓明徐启武李泽福胡杰顾士欣
- 关键词:手术治疗术中注意事项神经组织乙状窦后血管结构疗效欠佳
- 颞叶基底桥静脉解剖的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估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显示颞叶基底桥静脉与实际解剖的差异及其在横跨颅中、后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具尸头标本和25例颅中、后窝肿瘤患者分别分成实际解剖组和虚拟解剖组。虚拟解剖组头颅MRA、CTA等在工作站融合后,虚拟环境下解剖颞叶基底桥静脉,而实际解剖组在显微镜下解剖,比较两组静脉数目、形态和Labbé静脉类型。结果颞叶基底桥静脉有4型。实际解剖组:静脉湖型17.5%,烛台型40%,单根型20%,多根型22.5%;虚拟解剖组:静脉湖型16%,烛台型42%,单根型18%,多根型24%。实际解剖组静脉属支213根,87汇入点;而虚拟解剖组分别为167属支,81汇入点。颞叶基底桥静脉汇入点分布:实际解剖组横窦区域52.87%,小脑幕区域24.13%,岩上窦区域23.0%;虚拟解剖组横窦区域54.35%,小脑幕区域23.91%,岩上窦区域23.10%。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精确显示颞叶基底桥静脉的解剖特点,为颅中、后窝骑跨肿瘤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合理依据。
- 杨德林顾士欣孙兵刘晓东车晓明徐启武李文生曲宝田
-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显微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