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德五

作品数:241 被引量:1,614H指数:2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3篇内毒
  • 133篇内毒素
  • 91篇血症
  • 90篇毒素血症
  • 90篇内毒素血症
  • 63篇源性
  • 62篇肠源性
  • 60篇肠源性内毒素
  • 59篇肠源性内毒素...
  • 56篇细胞
  • 41篇肝硬化
  • 37篇肝炎
  • 31篇蛋白
  • 29篇脂肪
  • 24篇肿瘤坏死因子
  • 24篇坏死因子
  • 23篇脂多糖
  • 23篇衰竭
  • 20篇纤维化
  • 20篇慢性

机构

  • 202篇山西医科大学
  • 77篇山西医科大学...
  • 25篇山西医学院
  • 22篇长治医学院
  • 1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2篇山西中医学院
  • 5篇南加州大学
  • 5篇山西省肿瘤医...
  • 4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太原市中心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山西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山西职工医学...
  • 2篇久留米大学
  • 2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241篇韩德五
  • 89篇赵元昌
  • 53篇许瑞龄
  • 40篇赵龙凤
  • 37篇马学惠
  • 31篇尹镭
  • 24篇刘近春
  • 24篇李红
  • 22篇赵中夫
  • 21篇王锋
  • 19篇郭建红
  • 19篇刘立新
  • 18篇陈贤明
  • 15篇苗宇船
  • 14篇周鑫
  • 13篇张慧英
  • 10篇刘明社
  • 9篇王蕊
  • 9篇陈贤明
  • 9篇韩柏

传媒

  • 57篇中国病理生理...
  • 3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9篇中华肝脏病杂...
  • 9篇世界华人消化...
  • 8篇山西医药杂志
  • 8篇中国药物与临...
  • 7篇中华传染病杂...
  • 6篇肝脏病杂志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解剖学杂志
  • 3篇肝脏
  • 3篇山西医学院学...
  • 3篇新消化病学杂...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 16篇2008
  • 19篇2007
  • 23篇2006
  • 11篇2005
  • 13篇2004
  • 9篇2003
  • 9篇2002
  • 14篇2001
  • 10篇2000
  • 12篇1999
2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油和猪油在大鼠脂肪性肝炎形成中不同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观察玉米油和猪油在复合因子所致的大鼠脂肪性肝炎形成中的差异。方法:雌性大鼠21只,随机分为玉米油组、猪油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复合因子致肝硬化模型的造模方法饲喂前3w,形成脂肪性肝炎,测定血浆ET、MDA、TNFα的含量变化,并做石蜡切片,HE和VG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玉米油组MDA、ET、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与猪油组相比,玉米油组MDA、TNFα显著增高(P<0.05),ET水平有升高趋势。HE和VG染色可见模型组均形成Ⅲ带大泡型重度脂肪性肝炎,玉米油组的纤维化更显著。结论:玉米油比SFA更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发脂肪性肝炎形成。
苗宇船韩德五赵元昌
关键词:玉米油猪油脂肪性肝炎
双利肝合剂治疗各型肝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赵龙凤韩德五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中医药疗法
抗组胺治疗对实验性肝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肝脏炎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研究抗组胺治疗对实验性肝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和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15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8只、慢性肝炎组12只和抗组胺治疗组10只.慢性肝炎组和抗组胺治疗组采用40%四氯化碳溶液皮下注射,同时辅以低蛋白、低胆碱、高脂肪、高醇饮食,抗组胺治疗组在造模成功(一周)后用酮替芬(1.25 mg/kg体质量)抗组胺治疗.4周末处死动物,取血分别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类胰蛋白酶、组胺、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2、IL-10与IL-4水平,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肥大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 慢性肝炎组血浆内毒素、ALT、TBil、类胰蛋白酶、血浆和肝组织中的组胺浓度分别为(81±19) pg/mL,(186±140) U/L,(10.2±6.2) μmol/L,(0.75±0.21)mg/mL,(145±52) ng/mL和(107±43) ng/100 mg,抗组胺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除TBil外,其余指标与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慢性肝炎组有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形成,而抗组胺治疗组肝损伤明显减轻;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慢性肝炎组肝脏血管周围及纤维间隔内大量正在脱颗粒和已经脱颗粒并充满紫色颗粒的肥大细胞,而抗组胺治疗组仅见细胞质中充有少量紫色颗粒.慢性肝炎组肥大细胞的数量为(10.9±1.6)个/HP,而抗组胺治疗组为(6.5±1.5)个/HP,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2±0.9)个/HP,P=0.000].电镜下,慢性肝炎组肥大细胞明显脱颗粒,抗组胺治疗后脱颗粒减少.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抗组胺治疗组的IL-4和IL-10水平较慢性肝炎组明显降低(P<0.05),IL-12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抗组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
李红赵龙凤郝彦琴韩德五
关键词:组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一氧化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与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体重为(260±20)g的W 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n=8)和模型组(n=32),后者又分为3 h、12 h、24 h和36 h组,每组8只,观察血浆内毒素(ET)和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血浆ET水平和血浆NO含量于造模后3 h明显升高,与SO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各时间点逐渐增高,提示3 h开始有IETM形成,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81,P<0.01)。结论:IETM可促使血浆NO含量的增加,后者对胰腺又造成“二次打击”,加重病情的发展。
李文星王锋韩德五
关键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一氧化氮
茯苓提取物对实验性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被引量:10
1994年
采用半乳糖胺诱发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经茯苓提取物治疗6次。结果表明,茯苓可降低肝损伤动物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及尿素氮含量,减轻黄疸及肾功能障碍,并可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减轻肝枯否细胞损害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同时,茯苓还可使血浆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恢复正常,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
许瑞龄马学惠韩德五尹镭赵元昌陈贤明陈永献张振伦
关键词:茯苓肝功能衰竭急性中医药疗法
胰岛素抵抗对不同性别实验大鼠脂肪肝形成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对不同性别实验大鼠脂肪肝形成的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按性别不同随机分为4组,雌性对照组、雄性对照组,每组8只。雌性脂肪肝组、雄性脂肪肝组。以复合因子的造模方法饲喂3w后,形成脂肪肝,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脂质、血浆内皮素(ET)、ALT、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空腹血糖(FBS)、胰岛素(FINS)的含量变化,计算肝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做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雌性脂肪肝组、雄性脂肪肝组大鼠肝脏均有重度脂肪变,肝指数、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血清TG与TC、ET、TNF、FB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ALT均较两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雌性大鼠肝组织匀浆TG、ALT、FINS与HOMA-IR均显著高于雄性组(P<0.05或P<0.01),各组大鼠FBG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性脂肪肝组、雄性脂肪肝组大鼠发生了脂肪性肝炎和胰岛素抵抗,其中以雌性大鼠更加显著。在脂肪肝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苗宇船李夏郭建红韩德五赵元昌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性别脂肪肝
氨对脑细胞胞浆游离钙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与方法 :采用Fura 2 /AM探针技术观察NH4 Cl对离体急性分离之Wistar乳鼠大脑细胞胞浆游离钙[Ca2 +]i 含量的影响。结果 :NH4 +浓度为 2 .5mmol/L时脑细胞内 [Ca2 +]i 含量升高。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NH4 +浓度的加大 ,细胞内Ca2 +持续升高。NH4 +的升钙作用主要被Nicardipine所阻断 ,其变化特征类以KCl。 结论 :NH4 +主要通过影响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的开启而导致细胞内钙稳态失调。氨中毒时所引起的各种脑的功能 。
李夏青韩德五赵元昌
关键词:钙离子脑细胞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大鼠实验性肝硬变腹水形成与TNFα的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TNFα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制.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硬变对照组(n=12)和肝硬变伴腹水组(n=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复制肝硬变动物模型.各组均测定腹主动脉血中TNFα和内毒素水平,肝硬变组还测定了腹水量.结果随着肝硬变形成,大鼠血中TNFα水平(μg/L)增高,各组含量分别为908±107和958±128(肝硬变组和肝硬变伴腹水组).相关分析表明肝硬变组腹水量与血中TNFα成正相关(r=086,P<005,内毒素水平增高,并与TNFα的浓度成正相关(r=075,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形成与血中TNFα升高相关,而TNFα的升高则源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
郜玉珍吴筱芳闫晋平闫晋平武希润韩德五
关键词:肝硬变腹水病因学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内毒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中药双利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2 6例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正常组 10例为健康人 ,肝功能正常 ,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分三组 :正常组、对照组 (一般用药组 )、治疗组 (一般用药 +双利肝组 )。检测以下指标 :血浆内毒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T细胞亚群和肝功能。结果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治疗前血浆ET、TNF -α、IL -6及ALT水平明显升高 ,治疗后明显下降 ;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CD+ 3 、CD+ 4下降 ,CD+ 8上升 ,CD+ 4/CD+ 8下降 ,治疗后CD+ 3 与CD+ 4升高 ,CD+ 8下降 ,CD+ 4/CD+ 8升高。对照组与治疗组ET、CD+ 3 、CD+ 4及CD+ 8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血浆中ET水平与CD+ 3 、CD+ 4、CD+ 4/CD+ 8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38(P <0 0 5 )、 -0 6 76 (P <0 0 5 )、 -0 6 12 (P <0 0 5 )。结论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 ,且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双利肝通过降低内毒素水平 ,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 ,达到治疗目的。
李琴赵龙凤韩德五
关键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对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采用放免法测定了37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探讨内皮素在肝硬化患者肾功能障碍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血浆内皮素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较正常人及肝硬化伴腹水和肝肾综合征患者明显增高,且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66,P<0.05),揭示血浆内皮素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刘近春张秀莲闫柱王蕊韩德五
关键词:内皮素肾功能肝硬变肾疾病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