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周云

作品数:72 被引量:472H指数:1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基因
  • 25篇细胞
  • 21篇肝炎
  • 18篇多态
  • 17篇病毒
  • 16篇多态性
  • 12篇艾滋病
  • 11篇肝癌
  • 10篇慢性
  • 10篇基因多态性
  • 8篇等位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免疫
  • 8篇肝炎病毒
  • 7篇等位基因
  • 7篇丙型
  • 7篇丙型肝炎
  • 6篇树突
  • 6篇慢性乙型

机构

  • 47篇解放军第30...
  • 14篇解放军第三○...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解放军302...
  • 4篇纽约大学西奈...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河南省卫生防...
  • 2篇深圳市卫生防...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解放军第三0...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作者

  • 72篇雷周云
  • 58篇王福生
  • 37篇金磊
  • 31篇刘明旭
  • 17篇施明
  • 16篇张冰
  • 11篇徐东平
  • 10篇王慧芬
  • 9篇韩凤连
  • 9篇洪卫国
  • 8篇施红
  • 8篇侯静
  • 8篇洪卫国
  • 8篇施红
  • 7篇汤紫荣
  • 7篇杜清友
  • 7篇邢利和
  • 7篇吴祖泽
  • 6篇刘敬超
  • 6篇朱传琳

传媒

  • 12篇肝脏
  • 8篇中华实验和临...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国性病艾滋...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西医结合杂...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 9篇2002
  • 21篇2001
  • 1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7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与中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1991年
本文报道181例CAH患者,分组采用干扰素(IFN)与中药联合、单一IFN、清热解毒中药及中西药综合四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78.5%、73.6%、54.5%、40.4%;HBeAg阴转率分别为66.6%、73.3%、15.4%、21.8%。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及单一IFN冶疗组的疗效较佳,其中联合治疗组比清热解毒中药组和中西药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p值分别<0.05和<0.01;IFN组仅比中西药综合治疗组疗效佳,p<0.05。结果提示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也优于单一的IFN治疗组。
雷周云张玲霞蒋性凡欧阳琼莲陆江春李安信
关键词:乙型肝炎干扰素中药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的初步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干扰素产生细胞 (IPCs)的特点。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2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2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PCs数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测 ,同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PCs的百分数 ( 0 .0 97± 0 .0 82 )较正常人 ( 0 .310± 0 .0 87)明显降低 ,两者相差3.2倍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而CD4+ /CD8+ 的比值 ( 1.79± 0 .46 1)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的 1.39± 0 .396 (P <0 .0 1) ,同时发现在HBVDNA阳性的患者中 ,其IPCs的百分数和CD4+ /CD8+ 的比值分别为 0 .0 83± 0 .0 5 7和 1.98± 0 .5 2 7,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患者 (分别为 0 .0 42± 0 .0 2 9和 1.47± 0 .46 6 )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IPCs的数量降低 ,后者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的进展以及血清中HBVDNA阳性有关 ,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邢利和刘敬超朱传琳王慧芬雷周云王福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产生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耐受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观察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其介导的人野生型 p5 3、GM CSF和B7 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不同MOI的Ad GFP感染肝癌细胞 ,48h后计算感染效率 ;BB 1 0 2以5 0MOI感染肝癌细胞 ,48h后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 p5 3表达 ,ELISA检测GM CSF的含量 ,FACS测定B7 1的表达。结果 MOI为 5 0 pfu/细胞时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达 80 %以上 ,目的基因均可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结论 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 ,目的基因均可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BB 1 0
施明王福生刘明旭金磊雷周云邱兆华高兰兴吴祖泽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肝癌细胞GM-CSFB7-1
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抑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和/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llogenicantigen,TAA)刺激的正常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7402的生长抑制。方法:体外分别用人GM-CSF、IL-4、TNF-a、BEL-7402肿瘤相关抗原(TAA)和人IL-2刺激正常人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免疫效应细胞),6d后混合培养DC和免疫效应细胞1d。体外实验时效应细胞分无DC刺激组(A0组)、细胞因子培养的DC刺激组(A1组)、细胞因子和TAA培养的DC刺激组(A2组)。体内实验时,裸鼠分为3组:预防组(Ⅱ),于接种BEL-7402前2天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治疗组(Ⅲ),待全部裸鼠移植瘤长出时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组Ⅱ、Ⅲ于给予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后再间断给予DC培养上清液6次。对照组(Ⅰ)给等量的1640培养液。结果:体外实验中最大杀伤效率:A2组为81%,A1组为68.1%,A0组为3.5%。体内实验中:组Ⅰ和组Ⅲ第12天时12例全部发生移植瘤;组Ⅱ,观察30d时,6例有1例发生移植瘤,观察45d时,仍只有1例发生移植瘤,组Ⅰ、Ⅱ相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466);于给予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后的第45天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组Ⅰ、Ⅱ、Ⅲ两两比较相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C在抗恶性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孙早喜王福生孙诚谊邢利和雷周云施明
关键词:树突细胞单核细胞
实验性肝内胆汁郁积的肝血流量研究
雷周云许建华杜晓燕
关键词:褐家鼠血液流动实验动物病血管扩张药肝内胆汁郁积
CIK细胞体内外抗肝癌细胞作用被引量:51
2001年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CIK(cytokine inducedkiller)细胞的体外杀伤自体肝癌原代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及正常人CIK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分别分离获得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加入细胞因子 ,体外诱导成CIK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 ,并与正常人的CIK细胞作对比。用51Cr释放法 ,测定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杀伤自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BEL 740 2 ,观察CI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 ,并与LAK、PBMC细胞相对比。结果 :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力强 ,至培养 2 8天时达到最大增殖倍数 30 0多 ,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CD3+ CD5 6 + 双阳性细胞得到了大量的扩增 ,其含量由原来的 0 2 3%上升到第 2 1天的 17 8%。体外实验表明 ,肝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自体原代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自体的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 ,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其抑瘤率可达84 7% ,高于LAK细胞的 5 2 8%及PBMC的 37 1%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肝癌细胞活性 ,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上肝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杜清友刘明旭王福生雷周云孙文兵陈菊梅吴祖泽
关键词:CIK细胞肝癌细胞免疫活性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观察表达人野生型p5 3 ,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 10 2 )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BEL 74 0 2 ,HLE和HuH 73株肝癌细胞被 5 0MOI的BB 10 2转染后 ,Westernblot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MT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当MOI为 5 0pfu/细胞时 ,腺病毒载体对 3株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均达到 80 %以上。转染BB 10 2后 ,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11倍和 2 8倍 ,对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3 .75倍和 2 0倍。而BB 10 2的转染对BEL 74 0 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没有影响。结论 :BB 10 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能显著提高p5 3基因突变的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和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 ,因而增强顺铂和丝裂霉素 C对HLE和HuH
施明王福生刘明旭张冰雷周云邱兆华高兰兴吴祖泽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P53基因丝裂霉素-C
家兔冠状动脉左室枝结扎后心肌微循环的改变被引量:2
1991年
利用家兔开胸冠状动脉左室枝结扎为心肌梗塞模型,采用TTC染色确定梗死区,观察了冠状动脉结扎后6、12、24小时的心肌微循环改变。主要结果:(1)梗塞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梗死区血流量和正常对照及正常区相比、显著减少(P<0.01);(2)梗死区心肌水含量明显增加(P<0.01)、周边区水含量仅12、24小时轻度增加(P<0.05);(3)梗死区心肌6-Keto-PGF_(1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正常区(P<0.01);(4)正常心肌AKP染色微血管呈强阳性,梗死区多阳性、周边区和正常区无变化”(5)梗死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严重水肿、周边区和正常区未见内皮细胞水肿。上述结果表明梗死区心肌微循环在功能、代谢、形态三方面有显著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加重心肌细胞损伤。我们的结果证明在梗死区侧面不存在边缘区。
戎广亚方永鑫雷周云刘育英刘风英许建华王勇田牛
关键词:心肌梗塞微循环
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后免疫活性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1
2003年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CIK细胞 )回输后 ,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 ,评价CIK细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成份血采血机采集13例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后 ,于培养的第 4、7、10、13、1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 ;CIK细胞回输前及回输后取病人外周血 ,流式细胞仪测定Ⅰ型树突状细胞(DC1)和Ⅱ型树突状细胞 (CD2 )的比例。结果 诱导培养后 ,CD3+ CD8+ ,CD3+ CD5 6 + ,CD2 5 + 效应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 ,分别由最初的 33 5 %± 10 1%、7 7%± 2 8%和 12 3%± 4 5 % ,上升至 36 6 %±9 0 %、18 9%± 6 9%和 16 4 %± 5 9% ,其中CD3+ CD8+ 可维持较高水平 ,CD2 5 + 和CD3+ CD5 6 + 比例分别于培养后的第 7天和第 13天开始下降。CD3+ CD4 + 和NK细胞比例略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CIK细胞回输后DC1和CD2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升高 ,分别由回输前的 0 5 9%± 0 2 3%和0 2 6 %± 0 12 %上升至回输后的 0 85 %± 0 2 7%和 0 4 3%± 0 2 0 %。CIK细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施明张冰汤紫荣雷周云王慧芬冯永毅刘敬超范振平李捍卫牟劲松王福生
关键词:肝癌杀伤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亚群免疫疗法
人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化疗药物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化疗药物和CIK细胞联合化疗药物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为临床上联合应用CIK细胞和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成分血分离机采集 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含IFN γ、IL 2以及抗CD3单抗的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成CIK细胞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裸鼠肩胛部皮下接种BEL 74 0 2肝癌细胞 ,第 5天起相同部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对照组 )、不同剂量的CIK细胞 (CIK 1组和CIK 2组 )、丝裂霉素 C(单纯化疗组 )和CIK细胞联合丝裂霉素 C(联合治疗组 ) ,观察它们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多因子诱导培养后 ,CD3+ 、CD3+ CD8+ 、CD3+ CD5 6 + 和CD2 5 + 效应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升高 ,分别由最初的 6 4 .0 %、2 8.0 %、7.8%和 9.1% ,上升至 94 .7%、6 7.7%、6 1.3%和 84 .0 % ,其中CD3+ 、CD3+ CD8+ 细胞的比例在培养期间内可维持较高水平 ,CD2 5 + 和CD3+ CD5 6 + 细胞的比例分别于培养后的第 7天和第 13天达最高值 ,而后开始下降。在 90d的观察期内 ,对照组、化疗组、CIK 1组、CIK 2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裸鼠成瘤率分别为 10 0 %、70 .0 %、80 .0 %、70 .0 %和 6 6 .7% ,生存率分别为 10 .0 %、6 0 .0 %、4 0 .0 %、5
施明姚莉王福生雷周云张冰黎文亮刘敬超汤紫荣周光德
关键词:杀伤细胞化疗药物裸鼠肝癌移植瘤CIK丝裂霉素-C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