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隽雪艳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和歌
  • 2篇翻译
  • 1篇道教
  • 1篇道教研究
  • 1篇指归
  • 1篇中国学家
  • 1篇日本人
  • 1篇日本文化
  • 1篇生命
  • 1篇生命美
  • 1篇生命美学
  • 1篇生命意识
  • 1篇生死
  • 1篇生死观
  • 1篇诗论
  • 1篇思想史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史
  • 1篇无常
  • 1篇美学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作者

  • 8篇隽雪艳

传媒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日本学刊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日本学研究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关于空海的《三教指归》及其生命意识
2001年
一、引言空海(774~835)是日本真言密教的创始人,也是日本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在日本宗教思想史、文化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空海曾于804~806年入唐求法,回国后,在传教的同时还积极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如今在中国受到高度评价的中国诗论《文镜秘府论》即出自空海的手笔。
隽雪艳
关键词:文化史诗论空海交流史
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被引量:25
2008年
日本人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视角或逻辑常常与我们所习惯的审美经验颇不吻合,并且,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意识又常常与佛教的无常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日本人的美意识,直接涉及日本人的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对我们理解现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飞花落叶’之美"、"不圆满的美"、"‘侘’与‘寂’之美"三个方面讨论了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的联系。
隽雪艳
关键词:生死观日本文化
《文集百首》与白居易的中隐思想被引量:1
2007年
9世纪中叶,白居易还在世的时候他的诗文集就已经传到了日本,此后至少400年间在日本一直十分流行,受到古代日本文人的极大尊崇。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对白居易文学的受容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本文以日本镰仓时代初期问世的《文集百首》为中心,仅就白居易在日本历史上的隐者形象略作钩沉和叙述,同时,也通过本文的分析揭示了日本人吸收中国文化时的取舍选择和具体过程。
隽雪艳
关键词:白居易
日本的中国学家蜂屋邦夫
2007年
蜂屋邦夫博士是日本研究中国思想史、道教史的著名专家。他不局限于对某一个别时期的个别问题的研究,而是注重从整体把握中国思想史的特征,同时还非常重视对原始材料的调查和整理。蜂屋博士从语义学开始中国思想史研究,然后又花了十年功夫治理经学,其后才全面展开对儒、道、佛三者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功底扎实。1987~1988年、1992~1994年,蜂屋博士在中国又进行了两次有关道教的实地考察,为后来的青年学者树立了典范,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蜂屋博士的丰硕成果是后辈的必读书,他的扎扎实实的治学态度和经验也值得学习和发扬。
隽雪艳
关键词:道教研究思想史
句题和歌:翻译·改写·创作被引量:1
2007年
句题和歌是日本文学所特有的一种体裁,其句题与和歌的关系是多样的,动态的。本文从句题和歌与中国文化东渐、句题和歌的性质——翻译、改写、创作和句题和歌的启示——诗学比较与文化重写三个方面讨论了句题和歌的性质和意义,试图把句题和歌放在更广阔的历史平台上,评价它在中国文化东渐以及日本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隽雪艳
关键词:翻译改写
亚洲翻译家论坛跨越亚洲
2006年
国际译联第4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于2004年10月29-3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是一次跨越国界洲界的翻译学术盛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250多名翻译工作者出席。大会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罗选民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作了讲话,国际翻译家联合会(国际译联)主席Betty Cohen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题为《全球化与多元化对翻译者意味着什么?》的主题发言。
隽雪艳
关键词:翻译
多元系统理论与日本的句题和歌
隽雪艳
文献传递
从《徒然草》看吉田兼好的生命美学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从"无常与感动"、"对盛衰之变的理性认识"和"兼好生命美学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吉田兼好以《徒然草》为代表的生命美学。并指出,吉田兼好的死与美相结合的美学思想本质上是对人类无常哀感的克服和超越,是古代日本人对待死亡情结的一种形而上的解决方法。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使我们对日本人的传统价值观、生命观,对日本的深层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隽雪艳
关键词:生命美学《徒然草》无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