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发
- 作品数:3 被引量:1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杉木林间伐强度自然稀疏与结构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在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中,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分自然稀疏的变化,揭示自然稀疏株数与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对杉木林密度管理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M=k1·k2作出检验,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直径、树高和林冠结构等。自然稀疏研究表明,CK和弱度间伐自然稀疏起始期高峰期早,稀疏量大,稀疏过程具连续性,按其稀疏量可分为轻微稀疏期、剧烈稀疏期和延续稀疏期等3个阶段,若不加以人为干预,自然稀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度和强度间伐稀疏起始期和高峰期之间呈间歇性、稀疏阶段性不明显。研究发现,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枯死木株数均有重要作用,但密度比立地条件更重要。杉木林密管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经检验,相对误差3·91%,精度较高;对其用于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地位指数林分的实用性检验结果,CK相对误差5·23%,其他检验项目相对误差均<5%,为容许试验误差,实用性较强。研究揭示了不同间伐强度林分径级和树高级分布规律等。研究还得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枝下高、林冠长度和林冠相对高度的生长差异、变化动态及其与林龄增长的各种相关规律,并分别提出其与林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相关的数学模型。
- 张水松陈长发何寿庆吴克选詹有生
- 关键词:杉木林间伐强度自然稀疏林分结构
- 杉木林间伐强度材种出材量和经济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9
- 2006年
-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下林场10年生杉木林中进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1996年10月结束,历时20年。采用定位研究,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揭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材积依照径级的分布规律呈正态分布,有一个峰值,偏向小径级位置。林分大径材材积及其比例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小径材则相反,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材积无显著性差异。林分活立木出材量大致占总出材量90%~95%,间伐木和枯损木约占5%~10%,间伐不能有效提高林分总出材量及伐后20年间定期增加值。强度间伐能比对照极显著增加大径材出材量,小径材则相反,中度和弱度间伐大径材出材量比对照也有显著增加,但间伐强度之间中径材出材量无显著性差异。30年生林分总产值、活立木产值及其20年间定期增加值均以强度>中度>弱度>对照;强度间伐极显著大于对照,中度和弱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间伐林分活立木产值及其定期增加值显著大于对照的原因系大径材产值增加的结果。伐后20年间,依照林分年平均产值及其定期年平均值的变化,从经济上分为4个时期,即上升期、高峰期、高峰延续期、下降期。研究提出以木材产品市场价值及其相应经济效果确定杉木林主伐期,可望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并以此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主伐期:对照24a、弱度和中度30a、强度30~35a。
- 张水松陈长发吴克选何寿庆詹有生
- 关键词:杉木林间伐强度材种出材量
- 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20年生长效应的研究被引量:70
- 2005年
- 1976年6月在江西省奉新县(磾)下林场开展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效应的定位研究,供试林分10年生,1996年11月,历时20年.结果表明:强度、中度、弱度间伐林分平均树高及其定期生长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加约3%~8%,但定期生长量无显著差异,间伐不能有效促进树高生长.间伐林分平均胸径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7%~19%和6%~28%,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间伐可有效促进胸径生长.间伐林分总断面积及其定期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约4%~6%和1%~7%,但间伐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伐林分保留木断面积小于对照,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总断面积、保留木断面积及其生长量.间伐林分单株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于伐后5年和8年即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间伐可以有效促进林分个体生长量.间伐林分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比对照增加约2%~4%,保留木材积、活立木主伐材积及其定期生长量与对照比较增减值均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差异不显著,间伐不能有效增加材积生长量及其总产量.按生长效果而言,杉木林实行占株数40%左右强度间伐为宜.
- 张水松陈长发吴克选占有生何寿庆
- 关键词:杉木林间伐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