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俊
- 作品数:22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包钢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加用或不加用硝酸甘油行诱发试验,持续监测心电和血压,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34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21例(61.76%),其中基础试验阳性6例(17.65%),硝酸甘油诱发阳性15例(44.11%)。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首选方法。
- 徐安杰陈美俊宫丽斌马向鹰
-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不明原因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硝酸甘油阳性加用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 2002年
- 韩玉霞徐安杰陈美俊
- 关键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护理配合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心病
- 右心室起搏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伴反复晕厥二例
- 目的追踪观察2例严重HOCM伴反复晕厥患者心脏DDD和VVI起搏治疗后,肥厚心肌和左室流出道梗阻的逆转情况。方法 2例反复晕厥6次以上、活动后气促、胸痛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特...
- 陈晓春葛智平周彤宫丽斌陈美俊徐安杰
- 文献传递
- 双腔起搏器休息频率的设置及临床观察
- 2014年
- 目的评价双腔起搏器休息频率模式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因病窦综合征植入带有休息频率模式的Identity Adx DDD 5286型双腔起搏器,打开休息频率模式,设置休息频率为50ppm,起搏基础频率为60ppm,术后行Holter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起搏器休息频率模式均正常工作;无1例患者有不适感。结论双腔起搏器休息频率模式工作可靠,更趋生理化,心房的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并能节省电能;是起搏治疗时一项有实用价值的功能设置。
- 李永东徐安杰陈美俊宫丽斌
- 关键词:起搏器心率
- 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 2002年
- 李巧先李俊萍陈美俊陈晓春
- 关键词:冠心病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ST段阴性特异性
- X综合征二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葛智平涂江虹陈晓春徐安杰卢丽敏韩玉霞陈美俊
- 关键词:X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术心绞痛CAG
- 冠状动脉造影术20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葛智平陈晓春涂江虹郭静萱徐安杰韩玉霞卢丽敏陈美俊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外科手术心脏
- 人工压迫和Perclose血管缝合器的股动脉止血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途径行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中止血疗效比较。方法:199例经股动脉途径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被分为Perclose血管缝合组(Perclose组,98例)与人工按压组(101例),观察两组即刻成功率,止血时间,制动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即刻止血成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98%比100%,P>0.05)。与人工按压组比较,Perclose组止血时间[(18.9±9.1)min比(2.7±0.7)min]和制动时间[(21.6±3.4)min比(6.3±2.4)min]明显缩短,并发症总发生率(16.8%比4.1%)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情况:迷走反射Perclose组明显低于人工按压组(0比7.9%,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Perclose血管缝合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后股动脉止血的优先选择。
- 李永东宫丽斌陈美俊徐安杰
- 关键词:外科缝合器股动脉射频消融术
- 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变化及再狭窄关系的研究
- 陈晓春葛智平李永东周艳芳张园卢丽敏刘巧玲陈美俊狄纪君
- 该课题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IL-6/IL-10及血浆ET和NO,ET/NO变化及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对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生物学基础有了更进...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介素6白介素10再狭窄
- 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314例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314例有症状的患者监测24 h血压,8:00-22:00每30 min测血压1次,22:00-8:00每60 min测血压1次。监测期间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结果检出夜间低下型189例,全日型45例,夜间血压上升型54例,白大衣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26例,根据血压与心率的关系,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及用药时间。结论偶测血压增高者,不应轻易诊断为高血压或服用降压药物,应行动态血压监测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 徐安杰陈美俊李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