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瑾

作品数:63 被引量:292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7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篇皮肤
  • 10篇细胞
  • 7篇银屑
  • 7篇银屑病
  • 7篇痤疮
  • 7篇疗效
  • 5篇信号
  • 5篇通路
  • 5篇疗效观察
  • 4篇蛋白
  • 4篇信号通路
  • 4篇血清
  • 4篇微针
  • 4篇新蝶呤
  • 4篇黄褐斑
  • 4篇激光
  • 4篇教学
  • 4篇黑素
  • 4篇DKK1
  • 4篇Β-CATE...

机构

  • 5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研...

作者

  • 62篇陈瑾
  • 19篇李惠
  • 15篇陈阳美
  • 12篇陈爱军
  • 6篇刘瑜
  • 4篇单葵
  • 4篇刘林
  • 4篇黄琨
  • 4篇赵清
  • 3篇赵恒光
  • 3篇李桂明
  • 3篇蔡涛
  • 2篇胡泽芳
  • 2篇方圣
  • 2篇魏彬
  • 2篇胡丽
  • 2篇胡冬玉
  • 2篇王萍
  • 2篇黄欣
  • 2篇曹迪

传媒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激光杂志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辐射防护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健康世界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药业
  • 1篇成都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药疹的护理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进行暴露疗法护理,以及对皮肤、黏膜、眼部、口腔、心理等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结果:重症药疹患者通过激素治疗和各种护理措施,其发热消退时间、黏膜糜烂治愈时间、躯干四肢皮疹治愈时间、肝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重症药疹患者早期、足量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对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胡泽芳陈瑾李惠
关键词:重症药疹糖皮质激素护理
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黑素瘤发生发展的调控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DKK1和β-catenin在人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DKK1和β-catenin在人原位恶性黑素瘤组织、淋巴结转移恶性黑素瘤组织、正常人表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KK1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
陈瑾
关键词:DKK1Β-CATENIN恶性黑素瘤DKK1A375DKK1Β-CATENINDKK1Β-CATENIN皮下种植瘤
文献传递
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评价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组:15例,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1次/月,共治疗6个月;联合组:15例,采用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两次激光治疗中间接受1次微针治疗,两种治疗交替进行,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73.3%)显著高于激光组(53.3%)(P<0.05),联合组的满意率(60.0%)显著高于激光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张玉洁刘瑜陈阳美邹道佩蒲以欢陈瑾
关键词:类人胶原蛋白黄褐斑满意度
皮肤光老化SD大鼠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标准的探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建立实用、有效的皮肤光老化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并探讨该疾病模型的评价标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长波紫外线结合中波紫外线模拟日光照射实验组大鼠背部皮肤,每天一次,照射总剂量递增,持续10周。光照结束后,观察皮肤外观、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生化改变。结果:10周结束后,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皮肤粗糙、缺乏弹性、出现明显深大皱纹。表皮增厚、腺体明显增生、胶原纤维减少,超微结构下可见老化坏死细胞增多;对皮肤组织进行检测,实验组丙二醛含量升高[(10.43±5.67)nmol/mgprot,P=0.009]、羟脯氨酸减少[(7.37±1.15)μg/mg,P=0.010]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21.09±8.60)U/mgprot,P=0.401]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组SD大鼠皮肤具备光老化的典型特征,表明利用紫外线剂量递增、维持10周的方法可成功构建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并为评价皮肤光老化程度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参数。
曹迪陈瑾黄琨方圣魏彬陈爱军
关键词:光老化MASSON染色
黄褐斑光电治疗与修复专家共识被引量:36
2020年
1黄褐斑的概念、病因及无创检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获得的、主要见于面部暴露部位的色素沉着斑,又名肝斑、妊娠斑。黄褐斑多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特征性表现为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深浅和形状不定,多发生在曝光或易摩擦刺激部位,常见于两侧颧骨处和面颊部,亦可累及额头、眉弓、鼻部和口唇周围,偶尔也可发生于前臂等其它部位。
杨蓉娅陈瑾
关键词:黄褐斑
白藜芦醇苷通过MAPK和Nrf2/HO-1通路减轻LPS引起的炎症反应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piceid,PD)通过MAPK和Nrf2/HO-1通路减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PD在RAW264.7细胞中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与蛋白印迹检测结果PD减少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与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抑制p-JNK1/2、p-ERK1/2和p-p38MAPK的蛋白水平,明显抑制活性氧的生产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核中Nrf2蛋白水平,明显减弱LPS诱导的TLR4的表达。结论PD通过MAPK和Nrf2/HO-1通路对RAW264.7细胞表现出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杨君沙前坤李玉先陈瑾龙馨颜丽张华
关键词:白藜芦醇苷LPS炎症反应
成纤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间力-化学信号驱动银屑病进程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易复发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基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银屑病皮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对其病理进程的影响。方法利用光子晶体细胞力显微镜(PCCFM)测量健康皮肤和银屑病皮肤的细胞硬度,通过多组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等手段筛选参与力学响应的信号通路,利用转基因小鼠模型和皮肤类器官模型验证力-化学信号对银屑病进程的作用。结果PCCFM结果显示,银屑病皮肤真皮-表皮连接处弹性模量显著增加。多组学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银屑病皮肤机械硬度的增加是由于树突状细胞通过LGALS9-CD44信号轴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其胶原合成所导致。Niche Net细胞互作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皮肤真皮-表皮细胞间基于COL1A1-ITGA1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且其下游效应分子HMGB2/RRM2的表达在表皮基底细胞中显著升高。最终,小鼠银屑病模型和皮肤器官模型的功能研究结果均表明特异性敲除成纤维细胞中的CD44可以显著降低表皮细胞的增殖能力,激活Lgals9后表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增加皮肤类器官的基质刚度后HMGB2/RRM2的表达显著增加,表皮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树突状细胞可以重塑真皮力学环境,从而促进银屑病表皮基底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理解并治疗银屑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蒋璟玮邵馨怡刘维维吴望顾忠泽陈瑾杨力雷明星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银屑病基底细胞胶原合成
WNT信号表观遗传调控在黑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21年
WNT信号通路在遗传学上高度保守,它可以调节胚胎发育并维持成年组织稳态,可传导控制几种基本的细胞功能,如增殖、分化、迁移和干性。WNT信号是由配体蛋白质WNT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的一组多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关于WNT的表观遗传失调也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进行了较广泛研究。总之,WNT信号转导的任何失调都可能导致多种病理结果。现已有大量报道强调了WNT信号在黑素瘤中的作用,但其起作用的方式复杂且相互串扰,涉及突变、免疫、微环境、表观遗传学等因素。本文回顾了WNT信号在黑素瘤的作用,并着重讨论了黑素瘤中WNT信号通路相关的表观遗传调控和潜在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
蒲以欢陈瑾
关键词:黑素瘤WNT信号通路表观遗传调控
新蝶呤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银屑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尽管银屑病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银屑病可能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性疾病。银屑病的组织病理改变为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增生、炎症细胞浸...
陈瑾
关键词:银屑病新蝶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获得性太田痣合并黄褐斑的综合治疗
陈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