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广 作品数:23 被引量:19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C反应蛋白(CRP)对其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北京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检测透析前血清cTnT、CRP、Scr、白蛋白等,计算Kt/V,并行心电图检查。以第 1次取血时间为研究的开始,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死亡情况及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106 例MHD患者中,血清cTnT阳性28例(26.42%),血清CRP阳性32例(30.19%),2者均阳性16 例(15.09%)。平均随访(16.59±9.44)月,随访期间死亡22例(20.75%),发生心脑血管事件38 例(35.8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dT水平与CRP及Scr显著相关;血清CRP水平与年龄、cTnT及Kt/V显著相关。血清cTnT阳性组的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阴性组显著上升,P值分别为0.001和0.023。血清CRP阳性组与阴性组也表现同样结果。2者均阳性组与其他3组相比,病死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上升。生存分析显示,2者的单独阳性和联合阳性都对生存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部分患者血清 cTnT水平升高。血清cTnT阳性与血清CRP及Scr水平相关。血清cTnT及CRP阳性组总病死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2者的阴性组。 陈献广 吴华 毛永辉 王梅关键词:肌钙蛋白T C反应蛋白质 血液透析 死亡率 “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对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北京医院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对下级医联体单位(北京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医疗质量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6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前在透1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作为医联体前组,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透181例MHD患者作为医联体后组。分析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运行前后10个月下级医联体单位MHD患者透析相关管理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同期住院医疗费用的变化。结果肾脏专科医联体成立后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提高(51.3%比70.2%,χ2=3,P<0.001)、血清铁蛋白达标率明显提高(25.1%比43.1%,χ2=14.153,P<0.001)、血钾达标率明显提高(79.4%比87.3%,χ2=4.219,P=0.040)、全段甲状旁腺素达标率明显提高(25.6%比43.6%,χ2=13.673,P<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37.2%比26.5%,χ2=4.948,P=0.026);不良事件导致总住院费用明显下降(2 000 357元比958 053元)。结论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下级医联体单位MHD患者血液透析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明显降低MH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不良事件住院费用,全面节省医疗保险费用,充分证明肾脏专科医联体工作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赵班 李宏彬 梁军 王海涛 陈献广 张燕京 王松岚 刘昕 毛永辉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单中心20年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分析我中心20年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长期生存率,比较了老年患者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预后。方法收集1996--2016年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开始血液透析时间及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结果收集317例患者。心源性疾病、感染和脑血管意外是前三位主要死亡原因。老年患者(≥60岁)的平均透析龄较非老年患者短[(51.8±45.7)个月比(81.6±66.5)个月,t=4.271,P=0.000],且生存率低(x2=32.422,P=0.000)。DN患者的平均透析龄明显低于非DN患者[(44.1±33.8)个月比(69.4±60.6)个月,t=3.632,P=0.000]。DN患者生存率较非DN患者更低(x2=13.361,P=0.000)。整体5年生存率59.8%,10年生存率33.3%,20年生存率8.4%。结论我单位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长期生存率与发达国家及北京地区其他医院基本持平。前三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心源性疾病、感染和脑血管意外。对于老年和DN患者来说,总体预后较差。 徐冷楠 陈献广 李天慧 毛永辉关键词:生存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2007年 陈献广 吴华 毛永辉 王梅 孙慧娟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脑血管事件 终末期肾病 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北京医院肾内科近10年间死亡的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死亡原因和生存时间。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死亡的60岁以上的老年血液净化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有无糖尿病、开始透析时间、死亡时间及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等。结果共有15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6±7.7)岁,中位透析时间为54.1(26.9,86.4)月,其中有8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54.2%)。根据透析方式将患者分成HD(114例)和PD(39例)两组,HD和PD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7.1±7.9)岁和(75.0±7.0)岁,中位透析时间分别为56.5(27.4,104.2)月和48.3(26.3,66.6)月。HD和PD患者的原发疾病均主要为糖尿病肾病(DN,32.5%和48.7%)、慢性肾小球肾炎(29.8%和17.9%)和高血压肾损害(21.1%和10.3%),HD和PD患者前三位的死亡原因均为心血管疾病(32.4%和43.6%)、感染(29.8%和28.2%)和脑血管疾病(11.4%和15.4%),两组患者间原发疾病和死亡原因的构成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短于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χ2=12.829,Log Rank P<0.001),HD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χ2=8.161,Log Rank P=0.004)。在不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Z=-2.716,P=0.007);在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和PD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当(Z=-0.581,P=0.561)。结论老年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占比高,老年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老年HD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优于PD患者。 陈爱群 赵班 徐冷楠 孙颖 王松岚 李天慧 陈献广 王海涛 毛永辉关键词: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吻合口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外科重建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吻合口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与内瘘血管狭窄段近端重建手术的效果比较。方法搜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医院接受治疗的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吻合口狭窄7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TA(扩张组)37例及内瘘血管狭窄段近端重建术(手术组)34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成功率,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及对血管资源的保护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透析龄、内瘘使用时间和糖尿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扩张组手术成功率100%,其中,3个月内瘘通畅率为97.30%、6个月内瘘通畅率为78.38%,12个月内瘘通畅率为51.35%,所有病例在围术期没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透析通路,没有血管的损失。手术组手术成功率100%,其中3个月内瘘通畅率94.12%(χ^(2)=0.443,P=0.506),6个月内瘘通畅率82.35%(χ^(2)=0.177,P=0.674),12个月内瘘通畅率64.71%(χ^(2)=1.295,P=0.255),与扩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组围术期有5例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血管损失(2.43±0.93)cm。结论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吻合口狭窄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和同期内瘘重建术相比效果相当。PTA治疗可以减少中心静脉插管率,减轻患者痛苦,更能充分保护血管资源。 陈献广 刘昕 陈欢 李湛 徐冷楠 毛永辉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重建手术 通畅率 不同药物治疗模式下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状况及医疗费用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不同药物治疗模式下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的生化指标、临床事件及相关药品使用费用情况,探讨透析患者MBD优化治疗管理方案。方法根据北京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不同时期MBD相关药物使用情况,纳入相应时间段的MHD患者。选取2017年1月1—31日151例患者为传统药物按需治疗组,2019年1月1—31日151例患者为新型药物受限治疗组,2020年1月1—31日153例患者为新型药物按需治疗组。3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3组生化指标、骨痛、临床事件和药品使用费用的情况。结果传统药物按需治疗组、新型药物受限治疗组和新型药物按需治疗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和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药物按需治疗组、新型药物受限治疗组和新型药物按需治疗组血钙水平[2.30(2.15,2.43)mmol/L、2.20(2.11,2.34)mmol/L和2.21(2.12,2.3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K/DOQI标准的达标率分别为49.0%、57.6%和6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血磷水平[(1.74±0.51)mmol/L、(1.76±0.50)mmol/L和(1.65±0.44)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按照K/DOQI标准的达标率分别为45.0%、43.7%和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钙磷乘积[49.25(40.13,58.46)、47.42(38.59,55.95)和43.44(35.41,52.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传统药物按需治疗组、新型药物受限治疗组和新型药物按需治疗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按照K/DOQI标准PTH达标率分别为24.5%、35.8%和36.6%,按照KDIGO标准PTH达标率分别为51.0%、60.3%和66.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和P=0.048)。传统药物按需治疗组、新型药物受限治疗组和新型药物按需治疗组分别有109例(72.2%)、101例(66.9%)和87例(56.9%)患者使� 王松岚 陈爱群 毛永辉 陈献广 孙颖 徐冷楠关键词:高磷血症 单中心20年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北京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20年间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构成,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及非DN患者临床表现及首次透析原因差异,及血管通路使用情况。方法收集1994-2015年间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记录患者原发病及导致首次透析的直接原因,开始透析时血管通路情况及首次透析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DN和非DN患者及前后10年间上述指标差异。结果共收集289例患者。肾小球肾炎、DN和高血压肾病是前三位主要病因,DN患者比例近10年明显上升(16.000%上升至21.296%)。DN患者开始MHD时血肌酐水平低[(659.036±350.533)μmol/L对比(877.452±386.593)μmol/L,t=3.789,P<0.001],贫血严重[(86.839±18.890)g/L对比(93.092±22.795)g/L,t=2.064,P=0.041]、血磷[(1.648±0.481)mmol/L对比(2.006±0.753)mmol/L,t=3.865,P<0.001]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236.150±203.332)pg/ml比(460.647±480.166)pg/ml,t=2.766,P=0.007)低,但酸中毒不明显(t=-2.483,P=0.014)。DN患者进入MHD的原因以心力衰竭/水肿为主,非DN患者以尿毒症症状为主。近10年所有患者血尿素氮明显升高(30.427±14.519mmol/L比24.865±7.517mmol/L,t=-1.312,P=0.036),但血钾[(4.676±0.945)mmol/L比(5.200±0.745)mmol/L,t=1.880,P=0.037]、血钙[(2.154±0.369)mmol/L比(2.395±0.270)mmol/L,t=2.033,P=0.037]、i PTH[(399.920±435.836)pg/ml比(968.000±705.377)pg/ml,t=2.399,P=0.020]控制明显优于10年前。深静脉置管在进入MHD时最常用。动静脉内瘘的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北京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的原发病构成中第1位为肾小球肾炎,但DN比例明显上升。DN患者进入MHD的时机更早,常因顽固心力衰竭/水肿开始首次血液透析。与10年前相比,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并发症控制更佳。但需重视CKD患者AVF的建立时机及使用。 徐冷楠 赵班 王海涛 陈献广 毛永辉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原发病 糖尿病肾病 血管通路 血清肌钙蛋白T与C反应蛋白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C反应蛋白(CRP)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本院76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随后10年间死亡患者的死亡时间及原因;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Cox回归分析cTnT、CRP及其他因素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CRP阳性28例(36.8%),cTnT阳性22例(28.9%);中位生存时间为37.9个月;2年生存率为65.9%,10年生存率为2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RP阳性、cTnT阳性、老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贫血、低血清白蛋白(Alb)、Kt/V下降与长期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P=0.010)、心脑血管疾病(P=0.048)、cTnT阳性(P=0.036)、CRP阳性(P=0.009)是影响透析患者10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TnT阳性组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比35.4%,P=0.248),但2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40.9%比14.6%,P=0.015)。CRP阳性组患者2年及10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均高于阴性组(48.1%比7.0%,P=0.000;66.7%比23.3%,P=0.000)。与血清cTnT及CRP双阴性组患者相比,双阳性组全因死亡率(92.9%比55.6%,P=0.030)、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64.3%比25.0%,P=0.009)及2年内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57.1%比5.6%,P=0.000)均较高。结论老龄、心脑血管疾病、cTnT阳性及CRP阳性是影响MHD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TnT阳性可以预测MHD患者2年内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而CRP阳性则同时可预测近期及远期心脑血管疾病死亡。cTnT与CRP双阳性对于预测MHD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更有意义。 毛永辉 王海涛 徐冷楠 陈献广 汪耀关键词:肌钙蛋白T C反应蛋白质 血液透析 预后 应用MBIA法及NT-proBNP评估临床干体质量达标的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价值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法(multifrequenc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MBIA)评估临床干体质量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理想干体质量达标情况,明确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nuretic peptide,NT-pro BNP)对本组患者容量超负荷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血液净化中心临床干体质量达标的MHD患者共105例,采用MBIA法完成人体体液成分测定,得到细胞外液量(extracellular Water,ECW)与身体总水量(total body water,TBW)的比值(ECW%),确定理想干体质量是否达标,同时检测透前NT-pro BNP,分析ECW%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确定NT-pro BNP定性诊断容量超负荷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应用MBIA法测定本组患者ECW%,平均值为0.39±0.01,以校正的ECW%应用公式确定本组患者理想干体质量,结果显示在本组患者中仍有51.4%(54/105例)的患者未达到理想干体质量。年龄与ECW%呈正相关关系(r=0.578,P=0.000);性别(r=-0.251,P=0.010)、脱水量(r=-0.226,P=0.020)、各点舒张压(r值分别为-0.336、-0.374、-0.28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4)与ECW%呈负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ECW%的独立影响因素(β=0.451,t=4.892,P=0.000)。血清NT-pro BNP水平与ECW%呈正相关关系(r=0.340,P=0.000)。理想干体质量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NT-pro BNP中位数分别为3321pg/ml和5407pg/ml,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3.802,P=0.000),经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 BNP诊断理想干体质量不达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P=0.000),NT-pro BNP浓度在3937pg/ml时具有最高灵敏度(0.704)和特异度(0.627),此截点值可作为理想干体质量定性评定的参考临界值。结论年龄及NT-pro BNP水平与MHD患者ECW%密切相关,NT-pro BNP可以作为定性评价MHD患者容量状态的临床标志物,NT-pro BNP截点浓度3937pg/ml可作为临床定性判断是否干体质量达标的参考临界值。 孙颖 陈献广 赵班 刘昕 李湛 富小红 毛永辉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