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川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BESIIψ(3770)和D物理若干前沿问题和疑难问题的研究
- 荣刚张达华陈江川马海龙张炳云等
- 该研究是利用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采集的数据,研究粲夸克偶素ψ(3770)的产生和衰变规律,发现新的实验现象和作用规律;并利用其次生产物D0和D+介子的衰变研究弱作用衰变规律。该项研究为重夸克物理前沿,其实...
- 关键词:
- 关键词:正负电子对撞机高能物理
- BEPC能区强子事例形态特性及模拟被引量:1
- 1999年
- 利用北京谱仪(BES)在3.55GeV附近采集的数据和国际上已发表的数据,研究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能区强子事例形态特征的分布,对LUND模型的JETSET7.4产生子作了仔细研究,并得到与低能实验数据相符的模型参数.
- 祁向荣陈江川胡海明胡涛黄光顺巨新李金李新华毛泽普薛生田赵政国郑志鹏周莉
- 关键词:模态
- LUND面积定律产生子在R值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1年
- 对Lund弦碎裂模型强子化面积定律严格求解 ,得到e+ e- 湮没产生少体初始强子态的遍举分布 .基于面积定律的新产生子LUARLW在 2— 5GeV能区的模拟结果与BES数据的多种谱分布符合很好 。
- 胡海明台安黄光顺祁向荣蔡啸陈江川戴玉梅王至勇薛生田鄢文标周莉赵政国
- 关键词:强子化
- 从高山乳胶室族事例研究强相互作用在碎裂区的特征
- 1995年
- 利用高山乳胶室小族事例,分析了族内簇射能谱指数与族的流强的关系.蒙特卡洛模型很好地再现了实验现象的主要特征,说明在1014—1015eV能区强相互作用在碎裂区的行为没有剧烈变化.
- 陈江川陆穗苓朱清棋霍安祥
- 关键词:族事例强相互作用
- BES-II DD-bar阈上粒子ψ(3770)非DD-bar衰变的发现和D物理研究
- 荣刚张达华陈江川马海龙
- 首次发现阈上粒子的非衰变:ψ(3770)→J/ψπ+π-,揭示了阈上粒子可以通过强作用衰变到J/ψπ+π-的物理规律。该发现打破了实验物理学家认为阈上粒子几乎100%衰变到的传统认识,使他们随即转向以J/ψπ+π-为探针...
- 关键词:
- D介子稀有衰变研究(英文)
- 2006年
- 利用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的北京谱仪(BES)收集到的33pb-1的Ψ(3770)数据,寻找D 介子味道改变中性流(FCNC)和轻子数不守恒(LNV)的稀有衰变,包括4个D0介子的衰变模式(K-0e+e-,φe+e-, ρ0e+e-和K-*0e+e-)和6个D+介子的衰变模式(K-e+e-,K+e+e-,π-e+e+,π+e+e-,K*-e+e+和K*+e+e-).没有发现信号,给出90%置信水平的上限.其中,D+介子的两个衰变模式D+→K*-e+e+和D+→K*+e+e-的上限是首次测量.
- 阿布里克木.麦迪娜白景芝班勇卞建国蔡啸陈海璇陈和生陈宏芳陈江川陈进陈元柏迟少鹏初元萍崔象宗戴又善邓子艳董燎原董清风杜书先杜志珍方建房双世傅成栋高翠山高原宁顾树棣顾运厅过雅南郭义庆何康林何瑁衡月昆胡海明胡涛
- 关键词:稀有衰变D介子
- 用高山乳胶室研究超高能相互作用和初级宇宙线成份
- 陈江川
- 在s^(1/2)=4.03GeV的e^+e^-湮没中D_s^+单标记的研究及D_s^+D_s^-对产生截面的测定
- 2001年
-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和北京谱仪 (BES) ,基于在质心系能量s=4.0 3GeV的e+ e-湮没中 ,D+ s 单标记的分析结果 ,测定了D+ s →K 0 K+ 和D+ s →K0 K+ 衰变的分支比。其结果Br(D+ s →K 0 K+ ) =(3.0 2± 0 .94±0 .91) % ,Br(D+ s →K0 K+ ) =(3.2 8± 1.2 2± 0 .94) %与世界平均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用π+ ,K 0 K+ ,K0 K+ 作为单标记 ,共观测到 94± 13个D+ s 事例 ,测得在e+ e-湮没中D+ s D-s 对产生的截面为σprodD+s D-s =45 1± 6 3± 118pb .
- 白景芝班勇卞建国陈爱东陈光培陈宏芳陈和生陈江川陈鑫东陈宇陈元柏程宝森崔象宗丁慧良董燎原杜志珍高翠山高美丽高树琦顾建辉顾树棣顾维新郭子金过雅南韩世温韩缨何景棠何炬何康林何瑁衡月昆胡贵云胡海明胡敬亮胡琼辉胡涛黄秀萍
- 关键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分支比产生截面E^+E^-湮没衰变模式
- 北京谱仪积分亮度测量的新方法被引量:3
- 2000年
- 介绍了利用e+ e- 对撞中双 μ产生和双γ产生两种QED过程来测量积分亮度的新思路 .前者的特色在于用单根径迹选择双 μ事例 ,后者则是首次利用双γ事例测定亮度 .两种方法分别用于 1 998年春季北京谱仪 (BES)R值扫描 6个能量点的积分亮度测量 ,所得结果的误差分别小于 8.0 %和 7.5% 。
- 黄光顺程宝森苑长征李新华祁向荣刘靖陈光培陈江川胡海明胡涛巨新李金毛泽普薛生田张良生郑志鹏周莉赵政国
- 粒子分辨CCT方法中的δ电子效应
- 1998年
- 提出了切伦科夫相关时间测量(CCT)中初始粒子在辐射体里产生的δ电子的干扰问题,以及降低干扰的方法。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北京-C工厂探测器初步设计中CCT的π/K分辨本领。
- 朱永生陈江川程宝森
- 关键词: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