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城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侨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眼表
  • 1篇眼外伤
  • 1篇眼外伤患者
  • 1篇眼症
  • 1篇异维A酸
  • 1篇伤患者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前
  • 1篇手术前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后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内障
  • 1篇内注射
  • 1篇平阳霉素

机构

  • 6篇华侨医院

作者

  • 6篇陈永城
  • 1篇郭雄伟
  • 1篇陈国生
  • 1篇郑淼

传媒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异维A酸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异维A酸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联合异维A酸和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用异维A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维A酸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中重度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陈国生陈永城沈观炘黄育青郑淼
关键词:异维A酸痤疮
广东潮汕地区481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广东潮汕地区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眼外伤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眼外伤于我院就诊的48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眼外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及类型的分布特征。结果:共收集眼外伤481例共493眼,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4.24:1),患病年龄多为10-40岁,工人、学生及农民为最常见的职业,致伤原因多为爆炸、金属异物和拳脚击伤,眼外伤类型多为眼球钝挫伤和穿通伤。结论:眼外伤为广东潮汕地区眼科常见病,应根据该地区眼外伤流行病学情况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陈永城
关键词:眼外伤流行病学
平阳霉素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2月-200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眼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2~4mg/次,每7-10d注射1次,治疗结束后定期复诊观察。结果:随访8-36个月,失访3例,失访率7.1%;治愈30例,占71.4%;基本治愈8例,占19.1%;好转1例,占2.4%。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短期临床效果良好,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陈永城
关键词:平阳霉素海绵状血管瘤瘤内注射
云南白药结合枸橼酸钠治疗前房继发性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口服云南白药结合枸橼酸钠结膜下注射治疗前房继发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12月于眼科住院的58例单眼眼外伤前房继发性出血患者进行口服云南白药结合枸橼酸钠结膜下注射治疗,记录出血吸收的时间及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的发生率,测量患眼最终恢复视力并随访12个月。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前房出血吸收时间随积血量递增,平均6.4d;出血完全吸收当天患眼视力1.0以上者占19.0%,0.5~1.0者占63.8%,0.5以下者占17.2%;本研究中出现2例角膜血染和3例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结论口服云南白药结合枸橼酸钠结膜下注射治疗前房继发性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陈永城郭镇秋郭雄伟
关键词:前房出血枸橼酸钠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调查研究
2009年
目的:评估手术治疗对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探讨生存质量量表在眼科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视功能损害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测量6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生存质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于术前术后完成视功能损害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生存质量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能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是评估白内障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陈永城
关键词:白内障
2型糖尿病眼表状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状态的临床改变。方法:将107例(107眼)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和100例(100眼)正常眼做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状态改变。结果:DM组患者发生干眼的几率为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M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为8.48±4.34mm,较对照组的13.73±4.79mm降低;泪膜破裂时间为6.78±4.08s,较对照组的14.31±4.78s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为19.6%,较对照组的6.0%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DM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平均值为80.03±40.38/m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14±33.01/mm^2:结膜鳞状化生级别较对照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可引起角膜、结膜状态的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各种手术时,要充分考虑眼表的改变,给予恰当的治疗。
陈永城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干眼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