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析丰

作品数:100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专利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5篇基因
  • 53篇水稻
  • 25篇育种
  • 18篇叶枯病
  • 18篇枯病
  • 18篇白叶枯
  • 18篇白叶枯病
  • 15篇植物
  • 15篇突变体
  • 14篇核苷酸
  • 12篇叶片
  • 12篇核苷酸序列
  • 11篇抗病
  • 10篇番茄
  • 9篇遗传育种
  • 9篇果实
  • 7篇引物
  • 7篇作物
  • 7篇抗性
  • 7篇负调控

机构

  • 99篇浙江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合...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温州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艾青中学
  • 1篇苏州市植保植...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作者

  • 100篇陈析丰
  • 85篇马伯军
  • 19篇顾志敏
  • 7篇金杨
  • 5篇刘斌美
  • 5篇叶亚峰
  • 5篇郑茜茜
  • 5篇刘辉
  • 4篇陈龙
  • 4篇郝亮
  • 4篇刘峰
  • 3篇王月
  • 3篇孙青芝
  • 3篇周倩
  • 2篇纪志远
  • 2篇傅小进
  • 2篇王春连
  • 2篇张裕晨
  • 2篇刘霞
  • 2篇周丹

传媒

  • 14篇浙江师范大学...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植物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3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13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水稻中检测受白叶枯病诱导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水稻中检测受白叶枯病诱导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在水稻叶片上采用剪叶法侵染白叶枯病菌,侵染46~50小时后,取距离剪口处1cm之内的叶片组织进行检测。表达基因包括Os03g0...
马伯军金彬孙青芝陈析丰
文献传递
水稻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基因OsCBL8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转正义或反义OsCBL8基因的T3代株系及非转基因对照为材料,研究了转OsCBL8基因对水稻农艺性状、内源OsCBL8基因表达和幼苗耐盐、耐旱及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16个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和百粒重等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则大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部分转基因株系的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转正义基因显著增强了植株中OsCBL8基因的表达,而转反义基因则对内源OsCBL8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盐、干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实验发现,1个转正义基因株系的耐盐性得到显著增强,1个转反义基因株系的耐旱性得到显著增强。讨论了OsCBL8基因在水稻耐非生物逆境方面可能的机理。
马伯军顾志敏唐海娟陈析丰刘峰张红生
关键词:水稻转基因植株耐逆性分子机理
一个水稻高叶绿素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在水稻中花11的辐射诱变库中,筛选到1个深绿色突变体(ZM1120)。该突变体的茎、叶颜色较野生型对照深(绿);在播种后第60、90天,突变体的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分别高16.0%和7.2%,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分别高23.1%和24.2%,播种后第90天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比野生型分别高16.3%和11.4%;该突变体的各种农艺性状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株高、剑叶长、剑叶宽、每株分蘖数、穗长及结实率等显著下降,但是粒长、千粒重分别增加了7.9%和2.6%。对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2代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进一步的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将对阐明光合作用机制和水稻增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刘保甫陈析丰金杨顾志敏朱旭东马伯军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表型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的抗病及其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是植物抵御病原物的一种有效方式。植物类病变(lesion mim-ic)是一类能自发产生类似HR细胞坏死的突变体,在植物抗病机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5的抗病性研究发现,spl5增强了对白叶枯病菌4个菲律宾小种和10个中国小种的抗性,具有广谱抗病性。在spl5中活性氧显著积累,表现出HR的早期特征"氧迸发"现象,活性氧清除酶SOD,POD和CAT的酶活力也显著性变化,表明spl5中活性氧代谢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诱发HR原因之一。同时,RT-PCR分析发现1个水杨酸(EDS1)和2个茉莉酸(AOS2,LOX2)信号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及其下游2个病程相关基因(PR1a,PR1b)在spl5中表达上调,推测spl5的突变可能激活了水杨酸与茉莉酸途径的信号转导,从而启动了植株的系统防御应答反应。
傅淑芳陈析丰郝亮孙青芝金杨马伯军
关键词:水稻抗病机理
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1年
为了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温州市461例确诊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暴露史、临床症状、发病规律等进行分析,为后续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州市病例的年龄呈正态分布,性别比例接近1∶1,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乏力等;疫情地区分布呈聚集性,乐清市、瑞安市、鹿城区、永嘉县较为严重;全市病例在2020年1月22—26日达到发病高峰,随后缓慢下降,确诊效率也不断提高;其中输入病例占38.8%,基本来自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本地病例占61.2%,大多与输入病例有接触史;输入病例于1月21日达到发病高峰,在2月3日后基本结束,本地病例在1月26日达到发病高峰,2月14日基本结束.温州市的疫情流行规律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4 d,估计温州市每例输入病例平均感染1.6人左右,由于前期的隔离措施对控制疫情非常有效,本地患者基本上没有造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沈淑容许以灵马紫程徐刚高宇陈析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一个基因在增大番茄果实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基因在增大番茄果实中的应用,在番茄中敲除IFW1基因能增加番茄果实的大小,从而提高产量;所述基因IFW1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IFW1基因的2个敲除株系为ifw1‑1与ifw1‑2...
沈淑容许以灵李敏陈浩天陈析丰马伯军
文献传递
水稻spl5突变体类病变受光诱导的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光诱导植物类病变发生的机理,以水稻spl5突变体及野生型对照为材料,进行遮光和滤光处理,观察其类病变的发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DAB染色法分析光照和遮光条件下叶片中H2O2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2种光合作用的主要光源(蓝光与红光)及紫外光能诱发spl5突变体产生类病变;在spl5突变体未出现类病斑的叶片中,其叶绿体发育异常、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spl5突变体叶片经光照后大量积累H2O2,遮光后则无H2O2积累.推测spl5突变体在光照下叶绿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光能转化,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引发细胞坏死.
刘辉袁俊杰傅小进陈析丰马伯军
关键词:水稻光诱导
森林草莓SU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逆境的响应
2023年
SUN基因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本研究鉴定了二倍体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的SUN基因家族,并对各成员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进化以及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草莓有31个FvSUN基因,其编码蛋白可聚类为7个组,同一组内成员具有高度相似的基因结构与编码蛋白保守域;FvSUN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中。共线性分析表明森林草莓FvSUNs基因家族主要通过染色体片段复制产生,拟南芥与森林草莓存在23对直系同源基因。利用森林草莓的转录组数据,对FvSUNs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可归为3类:各组织均表达、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组织特异性表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一步验证结果。此外,还对森林草莓进行不同的逆境胁迫处理,qRT-PCR分析了31个FvSUNs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大部分基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受低温、高盐或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草莓SU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余瑶王紫瑶许以灵马伯军陈析丰
关键词:逆境响应
贝莱斯芽孢杆菌Bv-303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拮抗活性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23年
本研究明确了一株新型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303菌株对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的拮抗活性及其对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blight,BB)的生物防治效果。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菌株Bv-303发酵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白叶枯病菌体外拮抗的活性及其稳定性;通过对接种白叶枯病菌的水稻叶片进行喷雾处理,在水稻体内测试了该菌株发酵液(cell-culture broth,CCB)、发酵上清液及菌悬液(cell-suspension water,CSW)对白叶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并统计了该菌株对水稻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菌株Bv-303发酵上清液对白叶枯病菌的生长抑制率可达85.7%–88.0%,对热、酸、碱、紫外线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水稻叶片上,喷施该菌株的发酵液、发酵上清液及菌悬液均能提高植株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其中发酵液的效果最佳,抗病性提高率高达62.7%;且发酵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没有副作用。因此,菌株Bv-303对水稻白叶枯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刘霞陆喆晓马紫程余婷婷陈浩天王璐陈析丰
关键词:拮抗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物防治
水稻深绿穗基因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深绿穗基因的用途:负调控稻穗中光合色素的含量;该水稻深绿穗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该水稻深绿穗基因还能负调控稻穗的净光合速率。
陈析丰刘亚萍沈佳弘马伯军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