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远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人民币汇率传递与企业进出口商品定价
-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其变动会改变国内外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从而影响贸易商品价格、生产商利润以及国内价格水平。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后,日趋加剧的汇率波动现象,不仅增加了企业进出口战略的不确定因素...
- 陈望远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传递进出口商品
- 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随机系数模型的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战略,吸引外资以期换来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时至今日,此举是否真正换来了技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值得我们细分研究。本文选取1999-200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行业增加值数据,通过采用面板随机系数模型分析了FDI对三次产业中各个细分行业的影响,从而得出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FDI对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有影响,但不够显著;FDI对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显著;FDI对第三产业内绝大多数行业增加值的影响显著。进而表明FDI的流入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 陈望远黄金波
- 关键词:FDI行业增加值产业结构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定,从农民追求预期净收益现值最大化出发,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递归方法,推导出均衡条件下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方向和程度。研究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率的滞后值、城乡实际收入差距、非农产值比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有正的影响,但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值偏小;城镇失业率、城乡消费支出比和农村工业化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有负的影响;制度变迁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也有一定程度但不显著的正影响。为了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应加强城乡联动共同发展。
- 蔡武陈望远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率
- 基于空间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集聚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把中间产品投入和产业集聚外部性分别引入农村和城市部门生产函数,通过模型推导出均衡条件下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的城乡收入差距决定因素的方程,并在方程中纳入空间相关因素,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省区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集聚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邻省区间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的相互影响,产业集聚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对相邻省区间城乡差距的影响具有传递性和迭加性。(2)非农产业的空间产出密度和集聚规模指数、人力资本比度量的城乡全要素生产率比、城乡资本投入比、农村中间产品投入价格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劳动力比缩小了城乡差距。
- 蔡武陈望远
- 关键词:集聚经济城乡收入差距
-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来自广东的证据被引量:2
- 2012年
- 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广东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最大的省份,经济增长高度依存于对外贸易。分析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的影响就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的分析方法,对2005-2010年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广东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存在显著的影响,ML条件成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
- 陈望远蔡武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进出口J曲线效应
- 汇率传递与出口商品策略定价能力研究——基于面板随机系数模型的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从出口企业定价的微观视角出发,选取广东省2005-2010年出口商品月度数据,通过采用面板随机系数模型对HS分类商品进行了细分行业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东省分行业出口商品在面对人民币升值时,汇率传递有较大差异;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汇率过度传递现象,出口商具有超强的策略定价能力,在国际市场中,面对人民币升值时,有提高出口价格的能力;对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则存在逆传递的现象,出口商在面对人民币升值时,通过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大多数行业介于这两者之中,人民币汇率的出口价格传递呈现不完全传递的状态。
- 陈望远李仲飞蔡武
- 关键词:汇率传递
- “中国货币之谜”:事实还是假象被引量:3
- 2012年
- 本文坚持传统的二分法,避开短期问题的复杂性,利用非参数回归方法和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着重研究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关系。实证检验结果否定我国存在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反常规"关系,得出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长期正相关关系,而且随着观察间隔期的延长,这种正相关关系越来越显著,以上结果对于三种不同的货币度量口径和两种不同的回归方法(参数和非参数)都是非常显著和稳健的;长期内,M0和M1增长率变动能解释通货膨胀率变动的90%,但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边际影响小于1;对非参数估计结果与参数估计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我国的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现非线性关系;最后,我们认为基于简单数量方程得出的我国存在"超额"货币供给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从而我们得出所谓的"中国货币之谜"只不过是一个假象。
- 陈望远李仲飞黄金波
- 关键词:非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