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 作品数:1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 CD105-生物素-亲和素促进滑膜干细胞黏附和筛选
- 2015年
- 目的 观察CD105-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促进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和CD105阳性细胞的筛选,探讨软骨形成的效果.方法 酶消化获取滑膜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29、CD34、CD44、CD45、CD90、CD105的表达.分3组(A:未处理+干细胞;B:亲和素化+生物素化干细胞;C:亲和素化+ CD105-生物素化干细胞),通过细胞吸光度值和显微镜下随机视野计数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细胞黏附数量;免疫荧光检测CD105阳性细胞的筛选.成软骨诱导3周后,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观察3组软骨形成.结果 滑膜干细胞贴壁生长,呈星形或梭形;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4、CD45阴性表达,CD105阳性率约为42%.C组和B组早期黏附细胞数量增加,与A组比较在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虽然多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C组黏附的CD105阳性细胞在1、2h均明显高于B组和A组.软骨诱导培养后,3组均合成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但是C组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最多.结论 CD105-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既增加了滑膜干细胞的黏附,又筛选了CD105阳性细胞,更好的促进了软骨形成.
- 范文帅陈晨李朔潘建锋阎作勤郭常安
- 关键词:CD105生物素-亲和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组织工程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发生特点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分析血醛固酮、血钾与代谢综合征各个组分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 荆菁李晓牧高健陈晨程静闫焱高鑫陆志强
- 文献传递
- 一种医用口罩防疮套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口罩防疮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以及生物敷料条,所述的基片设有与口罩上侧边沿连接的卡槽,在基片的内侧面设有与鼻梁以及脸颊部位贴合的生物敷料条。本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使用时候,直接将基...
- 刘澎陈晨徐佳岱
- 文献传递
- 一种多功能ECMO导管贴膜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ECMO导管贴膜结构,包括下层贴膜,下层贴膜上方设有上层贴膜,下层贴膜的下方设有水凝胶片和用于固定ECMO导管的固定胶布/贴膜;ECMO导管设于下层贴膜和水凝胶片之间。本实用新型起到防止移位、防...
- 韩霏吴威陈晨钟鸣
- 与惰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 徐佳岱魏征张怡安陈晨李晶刘澎
- 改良针筒脂肪抽吸活检手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改良针筒脂肪抽吸活检手柄,包括:自前向后一体化固定连接的头部模块、滑动杆、尾部手柄,和与滑动杆嵌套悬浮连接且可沿其在头部模块与尾部手柄间滑动的滑动模块,头部模块包括头部主体和位于其上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针筒...
- 刘澎徐天虹魏征陈晨
- 文献传递
- “两切口”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六年后的比较研究
- 目的 回顾性比较研究两切口”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两切口”微创置换组15 例、后路小切口置换组17 例于手术后6 年进行Harris 评分,并于Cybex20...
- 郭常安陈晨刘邦忠陈云苏阎作勤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 静脉麻醉下被动运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僵硬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总结在静脉麻醉下被动手法锻炼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僵硬效果和经验。方法 2001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于术后活动范围小于70°,行膝关节初次置换和翻修的患者19例,于静脉麻醉下行手法被动整复,分别于术后1周,3周,6周门诊随访。结果 19患者中18例获得整复后第6周门诊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为-2°(伸)~93°(屈),平均87°,合并膝关节血肿3例,无骨折、韧带断裂病例。结论静脉麻醉下被动运动配合康复运动锻炼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因功能康复不足导致的关节僵硬有效措施;静脉麻醉具有快捷、毋须椎管穿刺特点;注意操作过程的手法力度和循序渐进,防止骨折、韧带断裂等并发症。
- 陈晨夏庆姚振均阎作勤郭常安
- 关键词:肌肉骨骼手法
- 止血纳米生物玻璃/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nBG/CS/CMC复合支架修复骨缺损
- 目的:研究nBG/CS/CMC 复合材料的体内降解、骨面止血及骨修复情况,探讨其作为非承重部位骨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材料制备后通过SEM 分析三维微结构,测算材料孔隙率及孔隙度。用兔滑膜干细胞行Wst-1 实验,测定...
- 陈晨潘建锋阎作勤姚振均范文帅郭常安
- 局部植入利福平(RFP)缓释剂对P糖蛋白(P-gp)活性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局部植入利福平(rifampicin,RFP)缓释剂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活性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取32只成年雌性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3个对照组(空白/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和局部缓释组(试验组)。其中局部缓释组于左侧股骨上段植入RFP缓释剂,右侧相同位置植入空白颗粒作为对照。4周后检测外周血、骨髓内单核细胞P-gp活性,肝内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 P450,CYP450)含量,比较骨代谢血清学指标、组织学形态(HE、Masson染色)、股骨头坏死率。结果局部缓释组左侧骨髓内P-gp活性高于右侧(P<0.05)。口服、肌注组外周血P-gp活性和肝细胞色素P4503A含量高于局部缓释组(P<0.05)。HE染色示:局部缓释组左侧股骨头比右侧骨小梁增宽,脂肪细胞减少,骨坏死率降低(P<0.05);口服、肌注组股骨头骨质流失及脂肪化受到抑制。Massons染色示:口服、肌注及局部缓释组左侧股骨头骨质成熟胶原较多,矿化完全。结论局部植入RFP对外周P-gp及肝内CYP450无明显影响,可增强骨内P-gp活性,降低激素性骨坏死发生率。
- 费腾李朔潘建峰刘嘉陈晨郭常安邵云潮阎作勤
-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