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品
- 作品数:22 被引量:2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回击过程中具有多个接地通道闪电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根据广东顺德与青海大通地区2002年夏季多次雷暴过程中地闪的电场和光学资料,研究了一次回击过程中具有多个接地点的闪电(MGPF)和产生、影响MGPF的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371次地闪中MGPF有62次(约16.7%);青海119次地闪中MGPF有21次(约17.6%).2)广东与青海MGPF的相邻接地点间的时间间隔分布分别为20~342 μs和8~172 μs.3)随着回击次数的增加,闪电在回击过程中具有多个接地点的几率降低.4)广东与青海MGPF的回击前梯级先导速度无量级差异.闪电在一次回击过程具有多个接地通道,因而对地面设施将产生更大的危害,这对雷电防护设计和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孔祥贞郄秀书陈成品张广庶张彤
- 关键词:地闪
- 一例长生命史雷暴云分裂过程的回波特征被引量:13
- 2004年
- 在对平凉冰雹云演变规律研究中,发现一例长生命史强雷暴云分裂成两个不同移动方向的单体雹云。结合探空资料和环境风场,分析了此个例强雷暴云分裂过程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风切变环境中,u与v分量呈反相关,且随高度增强,低层1~3km为弱气旋旋转,中层3~8km为强反气旋旋转,上层8km以上是强气旋旋转。这对右移雷暴云发展中有优势引导作用,导致强雷暴云上层偏向分离发展,分裂发生在强雹暴云有强下沉气流阶段。分裂后,左、右移单体各自维持发展,并产生降雹。整个雷暴发展演变过程维持长生命期,回波特征有四个不同阶段。
- 张鸿发左洪超陈成品郭三刚
- 关键词:雷暴云回波特征
- 全球定位系统同步亚微秒高精度时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同步亚微秒高精度时钟。复合电路一端与1PPS的输出连接,另一路与晶振的驱动电路连接,其两个控制输入端,一路接入计数器,另一路接单片机。单片机的串口1经接口转换电路与GPS串行数据输出口...
- 张彤张广庶郄秀书张义军陈成品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雷暴的闪电放电特征
- 青藏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了其雷电活动的特殊性。由于青藏高原的雷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地闪的梯级先导前都具有持续时间较长的云内放电过程,为了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于2003年7~8月利用高速摄像系统(成像率100...
- 孔祥贞郄秀书张广庶张彤董万胜陈成品张义军王怀斌
- 关键词:地闪电荷结构
- 文献传递
- 雷暴云动力与电结构耦合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介绍了在三维冰雹云模式中增加了电参量的环境下强对流雷暴云发展演变的动力结构与雷暴云电结构耦合的关系,及微物理电机制的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
- 张鸿发孙安平言穆弘陈成品
- 关键词:雷暴云动力结构数值模拟
- 青藏铁路沿线区域闪电分布和闪电气候被引量:10
- 2005年
- 用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TRMM卫星探测到的25~38°N,75~100°E闪电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年、季、日发生闪电频数和随经纬度变化,闪电密度分布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区域年均日发生闪电数约7 600次,白天占到66.47%,夜间占到33.53%,昼夜比为2.0,明显高于中国其它区域昼夜闪电比1.2。日闪电频数的年变化是多峰值,闪电主要发生在4~9月,占年总闪电的94.75%。5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为次峰值,主峰值在夏季6~8月占到年总闪电70.23%,最高出现在7月占到年总闪电25.19%。10月到次年3月发生闪电很少,仅占年总闪电的5.25%,特别是11月到次年2月只占总闪电0.83%。青藏高原发生闪电的日变化以单峰值为主,年均达到346.75次/h左右,傍晚18时达到最高峰值,占到日出现闪电的12.1%,19~21时每小时达到日闪电值的9%以上,21~22时为快速下降时段,午夜24~01时出现维持时段,每小时达到日闪电值的3%,凌晨4~5时有小起伏,每小时达到日闪电值的1%,上午8~11时达到日变化的最低谷,4 h仅占日出现闪电的1.3%,闪电峰值是低谷的100倍以上,说明青藏高原区域闪电高发时间主要在傍晚。4个季节发生闪电峰值的日变化时间表明,不同季节出现闪电峰值的日时段不同,春季主要在晚间,夏季主要在傍晚。
- 张鸿发程国栋董万胜赵阳陈成品张彤郭三刚普次侯正俊
- 关键词:青藏铁路沿线闪电密度
- 球形空中电场仪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形空中电场仪,其基准座中心通过其外的轴架设有中轴,在中轴的两端均设有动片,在动片的平行正对位置的支撑平板上设有通过绝缘柱与其固联的定片;支撑平板与基准座上的外盖相联;在中轴上还设有与动片相似的同步片;...
- 肖正华陈成品惠世德
- 文献传递
- 利用无线电窄带干涉仪定位系统对地闪全过程的观测与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利用VHF无线电窄带干涉仪定位系统对一次包含有19次回击的地闪全过程产生的甚高频辐射源进行了定位研究,该系统基于双基线正交5天线阵列,采用直接高频放大检相,降低了采用变频电路时带来的系统误差,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精度;系统采用交互式的图像分析程序来处理干涉仪本身存在的条纹模糊问题,以1μs的时间分辨率连续确定闪电辐射源发生的二维位置(仰角和方位角),直观地再现了闪电放电随时空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利用窄带干涉仪系统并结合同步观测的VHF辐射强度和快电场变化资料,对一次负极性地闪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研究发现,负地闪预击穿过程起始于负电荷区,先向下后向上发展;梯级先导辐射强且连续,且首次回击开始若干毫秒内辐射强度更大;直窜先导辐射相对离散且强度弱,由于通道电离程度的变化,梯级先导和直窜先导可以相互转化;初始梯级先导速度约为105m/s,直窜先导的平均速度约为4.1×106m/s,梯级—直窜先导的平均速度约为6.0×106m/s;M过程伴随有活跃的爆发式辐射,产生勾状电场变化,击穿发展最终沿着导电性良好的主放电通道迅速到地,其平均速度约为7×107m/s,大于直窜先导和梯级直窜先导平均速度;K变化和企图先导与先导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没有到达地面而引发回击.
- 张广庶赵玉祥郄秀书张彤王彦辉陈成品
- 关键词:闪电
- 闪电多参量同步高速即时记录系统被引量:12
- 2003年
- 阐述了如何实时快速捕获闪电放电时亚微秒变化的快慢电场波形数据及等间隔点分段压缩显示电场波形曲线,并同时连续记录显示大气平均电场数据。在Win2000平台上用VC++编程实现了多任务、多通道大容量(8MB)快速处理显示记录的自动化。记录速度比以往的记录设备提高了20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记录闪电辐射的脉冲绝对时间精度达到0.1μs,野外同步观测获得了大批资料,证实了系统的可靠性,为长时间多站同步观测积累高精度闪电资料提供了新的记录手段。
- 张广庶郄秀书王怀斌张彤陈成品张义军
- 关键词:多参量
- 闪电同步记录触发装置被引量:4
- 2003年
- 通过捕获闪电放电的瞬态模拟信号,经预置触发电平窗口控制,形成一个宽度为100μs,上升沿为10ns的固定幅度的脉冲指挥信号,同时触发各观测闪电的记录设备及GPS同步的高精度时钟,开始记录点定标在闪电发生时域的信号波形上,记录的绝对精度时间由高精度时钟标记,实现了同一闪电不同参量记录尺度开始记录点的一致性,为对比分析闪电不同参量精细结构及多站计算闪电到达时差提供了精确的基准点。
- 张广庶张彤郄秀书陈成品
- 关键词:基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