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巍
- 作品数:56 被引量:67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叶绿体中Calvin循环多酶复合体
- 2008年
- 从Calvin循环、多酶复合体分离及其特性、可溶性酶组合成多酶复合体的优势及其与类囊体膜的结合对Calvin循环多酶复合体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 李瑞陆巍周玮
- 关键词:多酶复合体
-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土壤氮素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DB-SR)是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方式,能够形成特殊的"秸秆层"结构。通过研究秸秆层及其界面土壤的氮素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期阐明秸秆层对土壤氮素分布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秸秆沟埋还田深度为20 cm、40 cm以及对照(秸秆不还田)3个处理,测定秸秆层及其界面土层(±5 cm)的NH^+_4-N与NO^-_3-N含量,分析微生物量碳(MBC)及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秸秆层"对氮素具有滞留作用,并能够持续60个月。在20 cm埋深下,秸秆层提高了其界面上下土层的MBC,但对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在40 cm埋深下,水稻秸秆层界面土壤MBC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小麦秸秆层界面土壤MBC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表明,秸秆层微生物能很好地利用各类碳源,其界面土壤的微生物代谢活性也比CK处理有所提高。对应分析表明,小麦秸秆在20 cm埋深下,NH^+_4-N、NO^-_3-N与界面土层微生物群落具有相关性,MBC与秸秆层微生物群落显著相关;在40 cm埋深下,NH^+_4-N、NO^-_3-N和MBC与秸秆层微生物群落变异显著相关。综上可知,"秸秆层"能有效滞留氮素,减少土壤氮素淋失,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 许明敏冯金侠陈卫平杨海水刘建卞新民陆巍
- 关键词:氮素分布土壤微生物
-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的包埋脱水法超低温保存被引量:3
- 2009年
- 用包埋脱水法冷冻保存水稻胚性悬浮细胞。整个过程包括:胚性悬浮细胞预培养、细胞包埋、二次预培养、包埋细胞脱水、液氮冰冻、细胞解冻和冷冻细胞恢复培养。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分含量为25.17%和蔗糖浓度依次递增以及第2次预培养3~4d的存活率最好。在培养基中加2.5g·L-1活性炭有利于细胞的恢复生长。细胞恢复培养后,能再产生愈伤组织,但生长变慢,有约5d的滞后期。
- 曾博雅王智张云峰杨清陆巍
- 关键词:水稻悬浮细胞系
- 植物细胞外信号分子eATP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细胞外ATP(extracellular ATP,eATP)是目前公认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环境刺激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防御反应。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eATP具有双重功能,其作用主要取决于细胞外基质中eATP的浓度。eATP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细胞死亡,适度水平的eATP则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细胞外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Apyrase)严格控制细胞外基质中eATP的水平,因此有助于调控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和防御反应。该文总结了植物中eATP的发现、产生和清除以及受体和信号转导等研究进展,重点论述eATP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功能,并对植物eATP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 霍垲陆巍李霞陈平波
- 关键词:钙信号细胞外ATP一氧化氮活性氧
- 水稻光合功能相关性状QTL分析被引量:25
- 2005年
- 利用粳稻Kinmaze/籼稻DV85杂交后代单粒传衍生的81个F11家系所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s)群体,研究水稻光合功能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在水稻抽穗后7d测定叶片全氮含量(TLN)、叶绿素a/b比值(Chl.a∶b)和叶绿素含量(Chl)。共检测到6个QTL,各QTL的LOD值为2.66~4.81,贡献率为11.2%~29.6%,其中,在第1、2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与全氮含量相关的QTL,相应贡献率为17.3%、15.3%、13.7%;在第3和4染色体检测到2个与叶绿素a/b比值相关的QTL,贡献率为13.8%和29.6%;在第1染色体检测到1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贡献率为11.2%。4个QTL为本研究新检测的基因座。有趣的是,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CC1位于第1染色体上RFLP标记C122附近,与已报道的NADH谷氨酸合成酶基因位置一致,而叶绿素合成始于谷氨酸,暗示该基因座与水稻光合功能关系极为密切。然而,对抽穗后30d叶绿素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未检测到与其相关的QTL,表明控制叶绿素含量qCC1效应随水稻叶片的衰老而降低。
- 胡茂龙王春明杨权海翟虎渠陆巍张荣铣万建民
- 关键词:光合功能全氮
- 低氮水平下H_2S对小麦硝态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探讨硫化氢(H2S)作为潜在的新型氮肥增效剂的可能性,通过水培实验,以扬麦16为材料,以NaHS为H2S供体(浓度0.01mmol·L-1),研究了外源低浓度H2S对低氮(2.5mmol·L-1)、中氮(7.5)和高氮(15mmol·L-1)条件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硝态氮吸收和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低浓度H2S促进了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及对硝态氮的吸收,使低氮条件下植株干物质重增加15.5%,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及叶绿素含量。外源H2S处理后,低氮和中氮水平下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以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有所增加,尤其是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显著,但在高氮水平下NR与GS活性分别下降22%和13%,GDH活性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外源低浓度H2S可提高小麦幼苗对低氮的适应性,促进其生长及对氮素吸收与同化。
- 杨菲陆巍
- 关键词:小麦硫化氢光合作用硝态氮
- 干旱胁迫下调节ATP的含量对提高转玉米C_4型pepc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为了分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是否是限制高表达转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C4-pepc)水稻光合速率提高的限制因素,本文以高表达的转玉米 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水稻(PC)及其原种‘Kitaake’(WT)作为试验材料,喷施蒸馏水(对照)、2 mmol·L^-1亚硫酸氢钠溶液、100μmol·L^-1 N′-(3,4-二氯苯基)-N,N-二甲基脲[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μrea, DCMU]和10μmol·L-1寡霉素(oligomycin)溶液过夜处理5~6叶期水稻幼苗,在20%(m/v)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ATP含量、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光系统Ⅱ(photosynthemⅡ,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in the light,ΦPS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亚硫酸氢钠溶液提高了PC和WT在水培条件下叶片的Pn, DCMU和寡霉素溶液处理则降低了PC和WT叶片的Pn。喷施亚硫酸氢钠溶液增加了WT叶片Gs和Ci,但降低了PC叶片Gs和Ci。喷施DCMU溶液增加了PC和WT叶片Ci,但降低了叶片Gs。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后,亚硫酸氢钠、DCMU和寡霉素溶液处理的水稻叶片 Pn均下降,喷施亚硫酸氢钠溶液处理可以减缓Pn下降的趋势,喷施DCMU和寡霉素溶液加速了叶片Pn的下降。在20%PEG-6000处理8 h后, PC在喷施不同试剂处理下Gs差异不大,但其Pn变化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处理下叶片中ATP含量、PEPC活性以及ΦPSⅡ出现显著变化, DCMU处理引起ATP含量、PEPC活性和ΦPSⅡ快速下降,亚硫酸氢钠溶液处理能够减缓这些参数的下降,喷施寡霉素降低了叶片中的 ATP含量,但是对ΦPSⅡ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PEPC的高表达能够维持较高的PSⅡ活性,与原种相比,也产生较高含
- 霍垲陆巍李霞
- 关键词:水稻光合速率三磷酸腺苷
- 水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培养条件对生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在附加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水稻‘中花11’的愈伤组织,并用AA培养基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改变AA培养基中氮源、肌醇及2,4-D浓度的结果表明,5mg·L-12,4-D、100mg·L-1肌醇和150%AAN(AAN为AA培养基中的氮源浓度)悬浮细胞系的生物产量最高。
- 徐林林芦笛陆巍张荣铣杨清
- 关键词:水稻细胞悬浮细胞系生物产量培养基
- 水稻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1年
-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最小。结果还表明 ,剑叶叶源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利用这种遗传差异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叶源量大的品种是可行的。品种内叶源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变异系数为 6 19%~ 17 34 % 。
- 陆巍曹树青翟虎渠杨图南张荣铣
- 关键词:水稻叶源量剑叶产量性状单穗重每穗实粒数
- 自然条件下杂交水稻优129的光抑制及其恢复特性被引量:2
- 2003年
- 通过测定田间高产杂交籼稻 优 12 9与对照汕优 6 3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探讨了 优 12 9剑叶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特性及其对强光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田间自然条件下杂交水稻叶片发生光抑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热耗散的增加 ,尤其是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的增加 ,而不涉及光合机构的破坏。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 优 12 9比对照汕优 6 3耐光抑制 ,其原因主要是 优 12 9具有较高的饱和光强、最大光合速率和叶黄素循环活力 ,遭受光抑制伤害后的恢复能力较强。
- 许晓明陆巍唐运来邓志瑞戴新宾张荣铣匡廷云
- 关键词:水稻光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