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鸣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乳腺
  • 5篇腺癌
  • 4篇乳腺癌
  • 4篇淋巴
  • 3篇蛋白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转移
  • 3篇病理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腋窝
  • 2篇腋窝淋巴结
  • 2篇腋窝淋巴结转...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受体
  • 2篇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机构

  • 12篇惠州市第一人...
  • 6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钟鸣
  • 8篇赵文丽
  • 8篇刘英霞
  • 7篇黄卓雅
  • 5篇翁剑华
  • 2篇彭晓峰
  • 1篇沈琴
  • 1篇温祥
  • 1篇赵文丽
  • 1篇翁清江
  • 1篇易智君
  • 1篇袁士成
  • 1篇眭文妍
  • 1篇陈思
  • 1篇王晓冰
  • 1篇廖瑜玲
  • 1篇黄卓雅
  • 1篇王秀平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IF4E与HER-2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eIF4E与HER-2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乳腺良性增生及乳腺癌患者标本各50例进行研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采用RT-PCR检测eIF4E,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ER-2。比较两组的eIF4E、HER-2,对eIF4E与HER-2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恶性组eIF4E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32.00%、26.00%,均分别高于良性组的0.00%、0.00%(P<0.05);恶性组HER-2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30.00%、24.00%,均分别高于良性组的0.00%、0.00%(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乳腺癌干细胞中,eIF4E与HE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21,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eIF4E与HER-2均在其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
刘英霞陈明铨张梅燕钟鸣赵文丽
关键词:乳腺癌EIF4EHER-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1、CyclinD1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Pin1和CyclinD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切片中Pin1和CyclinD1蛋白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l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微弱表达时胞核少许轻微着色,过表达时胞核和胞质均着色。Pinl蛋白在55.6%(60/10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Pin1蛋白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CyclinD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CyclinD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65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0.2%。CyclinD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1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24,P<0.05)。结论 Pin1和CyclinD1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
钟鸣刘英霞翁剑华赵文丽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YCLIND1蛋白
ER、AR、PR、MMP-2、COX-2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8年
前列腺腺癌是前列腺最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95%以上。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MP-2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够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黄卓雅黄卓雅陈思钟鸣谢骐同易智君易智君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2环氧化酶-2
Pin1和Her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Pin1和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为乳腺肿瘤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3月到2015年5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226例确诊的乳腺癌标本和50例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这些石蜡切片中Pin1和Her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1蛋白和Her2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均远远高于正常乳腺(P<0.05)。Pin1的过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P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Her2蛋白过表达与临床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病理类型、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1和Her2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in1与Her2的过表达水平密切相关;Pin1和Her2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Pin1可能成为Her2阳性的乳腺癌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钟鸣刘英霞黄卓雅翁剑华赵文丽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IN1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本质,为正确的病理诊断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9年12月诊断原发性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共1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其神经内分泌标记物表达特征并进行随访。病理切片由3位病理医生独立评估。结果:10例患者年龄33~78岁,中位年龄47岁,平均年龄(50.1±15.1)岁。9例小细胞型,1例大细胞型;8例单纯性,2例混合性。1例液基细胞学提示阳性结果。1例二代测序检测出携带体细胞突变。免疫组化染色癌细胞CK阳性率100%(9/9),Ki67增殖指数60%~90%。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NSE、CD56阳性率分别为90.0%(9/10)、55.6%(5/9)、83.3%(5/6)、85.7%(6/7),癌细胞CK阳性率最高。获得随访资料3例患者均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胰腺、肝脏。结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类型以单纯性小细胞型最常见,正确诊断基于HE及免疫组化染色,液基细胞学检查可有阳性发现但诊断价值有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组罕见而高度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常见,预后差,除放化疗外还需更加个体化的靶向精准治疗。
黄卓雅刘英霞王秀平廖鹏娟钟鸣苏桂晓王晓冰赵文丽
关键词: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宫颈癌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差异性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宫颈癌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差异性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此为临床提供科学的理论作为参考。方法纳入8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的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进行分析,并予以比较,同时了解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分期ⅠA、ⅠB、ⅡA、ⅡB期符合率分别为66.67%、62.50%、57.14%、53.33%,临床分期总符合率为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分期、有无化疗、肌层浸润深度、宫旁组织浸润、肿瘤直径各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有化疗、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有宫旁组织浸润、肿瘤直径≥4cm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在宫颈癌的分期中,临床分期相较于病理分期符合率偏低,临床分期、是否化疗、肌层浸润深度、宫旁组织浸润、肿瘤直径等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刘英霞黄卓雅钟鸣陈明铨赵文丽
关键词:宫颈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TNF-α及FoxM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叉头框M1基因(FoxM1)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获取癌灶组织与癌旁健康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方式对癌灶组织与癌旁健康组织TNF-α及FoxM1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灶组织中TNF-α及FoxM1阳性率均高于癌旁健康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结直肠癌分化程度低、突破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NF-α及FoxM1阳性率高于分化程度高+中、未突破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例晚期结直肠癌灶组织中,TNF-α和FoxM1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416,P<0.01)。结论:在晚期结直肠癌灶组织中,TNF-α及FoxM1表达水平高,两者呈正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对两者具有促进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病变性质的判断提供参考,为晚期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范晓慧眭文妍陈丽红赵文丽钟鸣彭晓峰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坏死因子-Α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多个分子标记物、临床病理特征(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分子亚型是否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观察198名原发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R2)、雄激素受体(A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并根据ER,PR,HER2这三个指标的表达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分子亚型,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能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和多个分子学标记物在单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均是ALN发生转移的重要指标,但仅有肿瘤大小、Bcl-2、EGFR、HER2是ALN发生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与Luminal A型相比,HER2过表达、Luminal B型和三阴乳腺癌转移的风险分别增加6.87,6.32和3.58倍。结论肿物大小,Bcl-2,EGFR,HER2的表达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重要的危险因素。
钟鸣刘英霞翁剑华黄卓雅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BCL-2EGFR
Survivin、EGFR、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检测存活素(Surviv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7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绝经情况、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癌灶大小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EGFR、Her2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EGFR、Her2表达的相关性;χ^(2)检验分析Survivin、EGFR、Her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EGFR、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21%、39.47%、52.63%,均高于癌旁组织的6.58%、9.2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6、18.897、54.286,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与EGFR、Survivin与Her2、EGFR与Her2表达均成显著正相关(r=0.506、0.660、0.550,P均<0.05)。Survivin、EGFR、Her2在不同年龄、绝经情况、TNM分期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78、1.844、0.378;0.707、0.034、0.707;1.973、0.059、1.839,P均>0.05),Survivin、EGFR、Her2在不同病理分型、癌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00、27.306、31.901、24.945,12.944、15.797、7.165、21.170,15.271、35.496、25.451、36.067,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EGFR、Her2表达明显升高,且三者之间成正相关;Survivin、EGFR、Her2在浸润性癌、癌灶>2 cm、组织学Ⅲ级、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中高表达。
黄卓雅廖鹏娟翁剑华刘英霞蔡敏仪黄楚楚钟鸣张旻
关键词:乳腺癌存活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FOXC1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C1,FOXC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并评估其在患者预后判断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诊断的33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FOXC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收集患者的随访信息,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GEPIA2数据库分析FOXC1在DLBCL中表达情况及其与BCL-2的相关性;利用UCSC数据库进行FOXC1在泛癌中的生存分析;利用HPA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分析与FOXC1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33例DLBCL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17例(51.5%),12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RH)中FOXC1阳性表达0例(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DLBCL中,FOX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Ann Arbor临床分期和BCL-2的表达情况有关(P<0.01)。同时,FOXC1蛋白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1)。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FOXC1在DLBCL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FOXC1与BCL-2表达正相关(P<0.01,R=0.36)。UCSC数据库分析显示,FOXC1在包括DLBCL的4种肿瘤中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DLBCL中FOXC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提示FOXC1有可能成为DLBCL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
詹雪冰舒准刘英霞刘泽标陈明铨黄海杰钟鸣赵文丽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