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敏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昏迷急诊患者1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昏迷急诊患者的病因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措施。方法对172例老年昏迷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昏迷的主要病因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其次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好转139例,死亡33例。结论老年昏迷急诊患者恰当紧急救护,早期明确病因诊断,及时针对病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刘捷安钟敏华林维茂蓝光明
- 关键词:急诊老年昏迷
- 垂体后叶素与肾上腺素联用在心肺复苏中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和肾上腺素联用在心肺复苏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1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治疗,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垂体后叶素和肾上腺素联用较单独应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存活率。
- 钟敏华
- 关键词:心肺复苏垂体后叶素肾上腺素疗效观察
- 心肺复苏术中阿托品对复苏后动脉血气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阿托品对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者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将40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3)及对照组(n=206),观察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使用阿托品,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比较复苏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6、19例患者恢复自主循环,24、15例患者分别恢复自主呼吸。两组患者的循环及呼吸恢复率和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及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与正常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复苏后1h以上指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PO2、PaO2及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复苏成功患者的24h存活率均为100%,且两组患者的出院率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阿托品可降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SPO2及氧分压,因此建议避免使用;阿托品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 钟敏华
-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阿托品血气分析
- 老年休克型肺炎23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休克型肺炎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23例老年人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休克型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难度较大,23例老年休克型肺炎抢救成功17例,死亡6例,死亡率26.09%。结论老年休克型肺炎症状不典型,特征性表现少,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钟敏华
- 关键词:老年人休克型肺炎临床诊治
- 老年昏迷急诊患者172例临床分析
- 目的提高急诊医生对老年昏迷急诊患者的病因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水平。方法对172例老年昏迷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昏迷的主要病因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其次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好转139例,死亡33例。结论老年...
- 刘捷安钟敏华林维茂
- 文献传递
- 降钙素原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2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院后第1、3、5、7 d测定PCT,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23)和存活组(n=59),比较两组PCT清除率。结果两组基础疾病构成比例类似,死亡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比例较高。第3、5、7 d PCT清除率(PCTc-3、PCTc-5、PCTc-7)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提示PCTc-7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明显高于PCTc-3、PCTc-5。结论 PCTc-7可作为评估脓毒症预后的重要指标,其截值≥40%可作为预后有利的预测指标。
- 罗永军蓝光明钟敏华陈洁
-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预后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5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建立人工气道,并给予机械通气;动态监测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1、24、72h及脱机前动脉血气,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机械通气1h后所有患者低氧血症均有所改善,通气24h后51例患者低氧血症明显改善,通气72h后48例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通气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气治疗结束后治愈51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91.07%。结论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病因的同时,早期有效的机械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钟敏华
-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急性中毒
- HFMEA在严重创伤紧急手术患者术前工作流程中的运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急诊严重创伤紧急手术患者术前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2022年4-9月应用HFMEA模式,优化急诊科严重创伤紧急手术患者术前工作流程,以2021年4月至9月52例患者为改善前,2022年4月至9月52例患者为改善后。根据HFMEA方法,评估影响严重创伤患者尽快手术的各项风险环节,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危害,并获取针对性的优化整改措施。结果:与改善前比较,改善后严重创伤紧急手术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入室至CT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5);改善后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改善前(9.6%vs 25.0%,P<0.05)。结论:HFMEA能科学有效地优化严重创伤紧急手术患者术前工作流程,并提升救治成功率。
- 蔡桂容刘群李剑强游俊廷刘捷安罗永军钟敏华
- 关键词: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严重创伤紧急手术
- 第一小时补液因素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青年患者酮体含量及预后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比较在第一个小时内口服结合静脉补液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fDKA)青年患者血糖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T1DM并发DKA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抢救开始的第一个小时内给予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液体1000ml,同时补充快递静脉补液1000ml,并给予微泵控制胰岛素注射速度;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1500ml。比较抢救前及补液1小时后的血糖、血酮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血酮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抢救前改变俨〈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酮、pH及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胃扩张;对照组1例血压升高、呼吸困难,1例心律失常。结论在第一个小时内口服温开水结合静脉补液,有助于降低T1DM并发DKA的青年患者的血糖及血酮,更加有效地纠正酸中毒。
- 钟敏华
- 关键词: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血气分析
- 肝损伤型毒蕈中毒的救治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救治要点。方法对同批5例肝损伤型毒蕈中毒患者于中毒3 d入院后的临床特点、氨基转移酶(ALT)、凝血功能(PT)、血小板数(PLT)和胆红素(TBIL)等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毒后第4天所有患者ALT、TBIL已明显升高,其中重症者ALT于第4天已达到高峰,随后快速下降,而TBIL进行性升高,于第7天后维持在高峰状态(TBIL>350μmol,ALT<300 U/L),呈现"酶-胆分离"现象;中毒后第4天重症者PT活性显著降低(PT<20%),PLT随病情发展快速降低(PLT<50×10~9/L),并维持在低水平;重症者约中毒4天后进入肝性昏迷,10 d内死亡。结论尽早全肠灌洗、预见性血液灌流或早期血浆置换等是救治肝损伤型毒蕈中毒的关键。
- 蓝光明龚丽娅钟敏华叶泽辉
- 关键词:毒蕈肝损伤血液灌流血浆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