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真菌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纳入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真菌尿路感染作用的横断面或对照研究。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研究,853例患者,荟萃(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后24h和>5d,真菌清除率分别为0.81[0.75,0.87]和0.71[0.63,0.79],具有统计学意义。冲洗后24h真菌清除率结果:持续冲洗的真菌清除率为0.83[0.75,0.91],间断冲洗的真菌清除率为0.78[0.68,0.88]。冲洗后>5d真菌清除率结果:持续冲洗的真菌清除率为0.74[0.65,0.84],而间断冲洗的真菌清除率为0.60[0.44,0.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与氟康唑相比,在冲洗后24h真菌清除率和冲洗后>5d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27[1.07,1.50]和0.92[0.78,1.10]。安全性方面有血尿的报道。结论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具有真菌清除作用,持续冲洗方式优于间断冲洗。具有与全身使用氟康唑相同的真菌清除效果,可以作为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案。但由于受纳入文献的数质量的限制,仍然需要大规模、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去进一步验证其效果。
目的采用欧洲医药保键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PCNE)分类系统对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s,DRPs)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为药师对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19年在呼吸科住院且年龄≥65岁,服用5种药物以上的老年患者,对发生的药物相关问题的类型、原因、干预、干预接受程度及DRPs解决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发现DRPs共300个。平均年龄77.3岁,每人合并疾病的平均种类数3.4个,其中DRPs发生的次数1.97次/人。治疗安全性是主要问题,表现为药物不良事件,占54%。主要原因为药物相互作用,占39.7%。DRPs的干预类型中,针对医生方面占84%。DRPs问题最终解决65%。结论通过PCNE分类能及时发现和解决DRPs,同时有助于对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药学监护记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患者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