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书琪
- 作品数:22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附27例报告)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提高肾皮质化脓性感染的诊治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皮质化脓性感染2 7例 ,其中急性细菌性肾炎 16例 ,肾皮质脓肿 11例。 结果 14例急性细菌性肾炎及 7例肾皮质脓肿经抗炎治疗治愈 ;4例肾皮质脓肿 (直径 >5cm)经手术引流治愈 ;2例急性细菌性肾炎行肾切除术。 结论 此两种疾病可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试验性治疗诊断 ,CT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很大价值。两者均有肿块表现 ,故需与肾癌鉴别。急性细菌性肾炎及直径 <5cm的肾皮质脓肿可保守治疗 ,>
- 都书琪孔垂泽刘同才孙志熙张铭铮
- 关键词: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影像学检查
- VEGF及PD-ECGF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 6 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VEGF、PD ECGF的表达情况 ,检测CD34以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膀胱癌中VEGF表达率为 6 1.76 % (42 / 6 8) ;PD ECGF表达率为 5 4 .4 1% (37/ 6 8) ;二者共同阳性表达率为 38.2 4 % (2 6 / 6 8)。VEGF、PD ECGF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和预后相关 ,并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5 )。此外二者之间也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VEGF、PD ECGF能共同调节膀胱癌的血管形成 。
- 都书琪杨春明孔垂泽王平孙志熙
- 关键词:膀胱肿瘤微血管密度
- 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CT检查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CT检查特点及其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4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02例,女39例。年龄30~86岁。肿瘤位于左侧73例,右侧68例。肿瘤大小1.6~12.7 cm。临床分期T1a期50例,T1b期67例,≥T2期24例。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核分级将患者分为高级别组(Ⅲ~Ⅳ级)和低级别组(Ⅰ~Ⅱ级),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T检查结果(肿瘤大小、包膜情况、CT值、肿瘤有无分叶及出血坏死)、术后生存情况。
结果本研究141例的CT检查示109例肿瘤包膜完整,85例肿瘤可见分叶,102例肿瘤可见出血坏死;平扫CT值为10~72 HU,平均35.4 HU;增强扫描CT值32~308 HU,平均102.1 HU。术后病理检查核分级为高级别组66例,低级别组75例。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的CT检查肿瘤包膜完整例数[44例(33.3%)与65例(13.3%)]和平扫CT值[(38.9±1.1)HU与(32.3±1.1)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级别组T1期和≥T2期患者例数分别为46例和20例,低级别组分别为71例和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141例术后随访2~58个月,平均26.4个月。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4%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中T1a、T1b、≥T2期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9%和100.0%、94.3%和100.0%、90.0%和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的CT检查可见肿瘤包膜多不完整,平扫CT值较高。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核分级可以提示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高低与预后密切相关。
- 苗淼孔垂泽都书琪曾几剑何李健王星星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影像学预后因素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 2003年
- 都书琪孔垂泽杨春明孙志熙韩毅马岩
-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病理学
- 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的应用
- 2002年
- 目的:研究尿动力学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 Laborie检查仪对临床诊断为BPH者45例行尿动力学捡查。结果: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41例(91.11%),LinPURRⅢ-Ⅵ级各7,12,15,7例,其中10例顺应性下降(22.22%);逼尿肌活动低下9例(20.0%),其中4例不伴有膀胱出口梗阻(8.89%);逼尿肌不稳定13例(28.89%);急迫性尿失禁3例(6.67%),充盈性尿失禁2例(4.4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BPH的诊断,还能了解逼尿肌功能,并对症状提出病理生理学解释,提高手术疗效。
- 都书琪杨春明王平孔垂泽孙志熙孟一曼
- 关键词:尿动力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血压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提高血压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正常血压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资料。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既往均无高血压病史和高血压临床表现,入院时血压90~130/60~90mmHg(1mmHg-0.133kPa),平均113/72mmHg。其中无症状体检B超发现肾上腺肿瘤7例,腰腹部疼痛不适12例,乏力4例,发热2例,头晕、心悸1例。B超及CT检查见肾上腺轮廓较清晰的囊实性肿物,中央有液化坏死区,周边实性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升高19%(14/21)、尿儿茶酚胺升高28%(5/18)、香草基扁桃酸升高22%(4/18)。术前拟诊为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3例、腹膜后肿瘤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8例。术前予扩容治疗7例,其中同时给予哌唑嗪治疗2例。结果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出现血压波动17例,给予盐酸乌拉地尔、酚妥拉明等控制血压,输血补液、去甲肾上腺素处理低血压。7例经术前扩容治疗患者术中出现血压明显波动1例,15例术前未经扩容患者术中出现血压明显波动11例。21例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探查仅取活检1例。2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21例随访1个月~7年,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均无复发,血压正常平稳。结论血压正常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较低,定性诊断困难,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有较大帮助;血压正常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也应常规应用α受体阻滞剂和扩容治疗,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 毕建斌宫大鑫孔垂泽李泽良杨绍波王毅李振华杨春明刘贤奎都书琪赵伟孙长成姜元军刘涛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血压正常围手术期医护
- 异位血管压迫所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解剖分型与诊治分析
- 都书琪
- 人正常及扩张输尿管中毒蕈碱胆碱能受体和烟碱样受体的分布研究
- 都书琪
-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8月62例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4岁。单发56例,多发6例。肉眼血尿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在输尿管5例,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左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发生于输尿管合并膀胱1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膀胱52例,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尿道4例,1例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3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结果6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伴发尿路上皮癌7例。49例随访3个月~12年。2例分别于术后7和79个月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18个月、2年和6年发现尿路上皮癌。结论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需与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膀胱镜及随访。
- 于健孙志熙孔垂泽都书琪
-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乳头状瘤泌尿外科手术
- 肾盏憩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 2011年
- 肾盏憩室是临床少见病,但常合并结石。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原因,在肾盏憩室及结石的外科治疗上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开放式手术、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以及腹腔镜手术等方法。本文对肾盏憩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吴伟力都书琪
- 关键词:肾盏憩室体外震波碎石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