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 作品数:37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浊”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从"浊"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虚劳、水肿、关格"等疾病范畴,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浊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疾病加重及反复发作的病理因素,故在健脾益肾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化湿泄浊治疗,可以使得病情得以缓解。结论:提出了"化浊、驱浊、散浊、泄浊"之治浊四法,通过辨证施以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 郭玲栗睿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化浊
- 益气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泄浊法治疗浊毒内蕴、肾气衰惫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利水消肿、纠正电解质失衡、控制心率血压、低盐低脂饮食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泄浊汤口服。治疗周期为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SCr)、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Ⅳ-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主证评分、SCr、TGF-β、HGF、Ⅳ-C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泄浊汤治疗浊毒内蕴、肾气衰惫型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抑制肾纤维化形成,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卞蓉郭玲
- 关键词:浊毒内蕴慢性肾衰竭
-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析膜性肾病慢病管理模式被引量:1
- 2023年
-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发病机制不明,病情复杂,病程绵长,愈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未病”理论与西医慢病管理理论思维模式相似,将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对患者进行规范化、个性化管理。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础,从四时调护、体质调理、情绪调控、膳食调养、起居安排、运动指导及中医特色疗法教学等方面共同着手,探析出针对MN患者开展的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为临床治疗开阔思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防止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马文琦郭玲
- 关键词:膜性肾病治未病中医慢病管理
- 益肾排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益肾排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4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使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对症治疗,注意休息,禁用肾毒性药物等。益肾排毒汤(黄芪30g,当归、菟丝子、生地黄各15g,白术20g,茯苓15g,枸杞子、何首乌各15g,炙甘草10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鹿角霜15g,大黄10g,苍术15g,半夏10g;兼湿热加黄连10g,土茯苓15g,半枝莲15g,滑石10g;兼血瘀加红花15g,赤芍15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肾功能(BUN、Scr、Ccr)、血红蛋白(HGB)、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0%。BUN、Scr、Ccr治疗前后均有明显降低/升高(P<0.01),HGB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肾排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栗睿郭玲杨秀炜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BUNSCRCCRHGB
- 基于痰的理论探析膜性肾病被引量:3
- 2020年
-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为难治性肾脏疾病,病程长且容易发作,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等为其主要症状表现。中医认为此病病因复杂,以本虚为主,虚与实相互夹杂共同致病。本病病位在肾,与脾肺关系紧密,且致病因素广泛。文章从痰论治膜性肾病,并从痰湿,痰浊,痰瘀辨证论治该病,从病例分析总结治疗经验。
- 张敬停郭玲
- 关键词:膜性肾病痰湿痰瘀
- 郭恩绵教授以湿浊毒邪论治虚劳水气病
- 2024年
-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晚期转归,也是高血压肾损害及糖尿病肾损害的最终结局。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多见慢性虚弱综合征,可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在此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延缓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郭恩绵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诊疗五十余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具有深刻体会,郭恩绵教授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及脏腑虚损证候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命名为虚劳水气病,提出该病病机为“正虚毒蕴”,以脾肾亏虚为本,邪毒内蕴为标。临床以湿浊毒邪为其致病因素,且此湿浊毒邪具有毒剧、根深、内伏之特性,致此病难愈,并基于此提出解毒泄浊之法,采用多途径治疗、多脏腑同治,自拟肾衰方口服、降氮煎灌肠等方法,对虚劳水气病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治疗方案,对于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及缓解患者不适症状起到一定疗效。
- 包帅郭玲
- 关键词:肾衰方名家经验
- “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慢病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慢病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慢病管理,2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评分)、水盐控制情况、营养不良-炎症(MIS)评分、生活质量及护理后遵医行为。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健康知识、总分及躯体生理功能、疾病因素、心理状态、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生活满意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液体摄入量、食盐摄入量、尿量、PD超滤量及MI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依从性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慢病管理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控制水盐摄入,改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干预依从性。
- 王姣丹郭玲
- 关键词:腹膜透析慢病管理治未病自护能力
- 郭恩绵芳香化浊法治疗虚劳水气病经验被引量:4
- 2021年
- 郭恩绵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虚劳水气病范畴,该病以湿、浊、痰、瘀等标实为主要病因,其中湿浊最为重要,应该以泄湿化浊为其治疗大法,其用自拟肾衰饮(广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菟丝子、白术、黄芪、太子参)治疗该病,方中多用芳香化浊类药物,并随症加减,病证结合,疗效显著。
- 刘文信郭玲
- 关键词:芳香化浊法慢性肾衰竭名医经验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郭玲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
- 2024年
- 目的:为深入探索并总结郭玲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用药组方规律与学术思想,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5)对相关医案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广泛收集郭玲教授治疗CKD的有效病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运用先进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收集到的医案进行深入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揭示郭教授的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结果:共筛选55首处方,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丹参、山茱萸、牡丹皮、菟丝子、佩兰、藿香、茯苓、陈皮、大黄、黄芪、白术、熟地黄、山药、半夏、太子参、砂仁。药物功效分类中,补虚药占据主导地位,其次依次为化湿药、活血化瘀药以及收涩药。根据四气理论进行分析,这些药物以温性为主,其次则为平性和寒性。在五味方面,甘味、辛味和苦味为主要特征。这些药物主要归入脾经,占25.41%,其次依次为肺经、肝经和肾经。核心药物组合为丹参-陈皮-牡丹皮-菟丝子-山茱萸-佩兰-广藿香-茯苓。用药频次居前4位的药对依次为山茱萸-牡丹皮,山茱萸-菟丝子,丹参-佩兰,广藿香-佩兰。经过聚类分析,获得3个新处方。结论:郭玲教授提出,脾肾亏虚是CKD发病的核心因素,应以“健脾益肾法”作为基本治疗原则,其核心药物组合为丹参-陈皮-牡丹皮-菟丝子-山茱萸-佩兰-广藿香-茯苓,同时本着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原则,补脾肾以固本,化瘀毒以治标,兼顾未受邪脏腑的理论体系,提供CKD辨证诊疗思路。
- 朱昱霖郭玲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补脾益肾
-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8
- 2015年
-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机复杂,病情严重,治疗棘手,故临床多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CRF,以提高临床疗效。外治法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CRF的治疗过程之中。
- 栗睿郭玲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