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婷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信仰
  • 1篇战争
  • 1篇善良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视阈
  • 1篇欺骗
  • 1篇欺骗行为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建构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促进
  • 1篇相关电位
  • 1篇两委
  • 1篇履职
  • 1篇履职能力
  • 1篇甲午战争
  • 1篇佛教
  • 1篇佛教信仰
  • 1篇干部
  • 1篇感情

机构

  • 4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郭婷
  • 1篇孙俊才
  • 1篇石荣

传媒

  • 1篇宗教心理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感情可抑制欺骗吗?ERPs的证据
欺骗行为是指意图培养他人的错误信念,以使他人产生错误或进入误区的行为。与诚实行为相比,欺骗行为涉及几个心理过程:隐瞒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构建欺骗反应的相关信息、实施欺骗行为。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点与欺骗行为存在相关。本文将...
郭婷
关键词:善良欺骗行为事件相关电位
城镇化视阈下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研究--以临沂市兰山区Z镇为例
针对我国农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亟需提高的困境,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Z镇为例,采用单案例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背景下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情况进行了研究,尝试揭示我国农村基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的存在的...
郭婷
关键词:村干部履职能力城镇化进程
文献传递
佛教文化促进心智健康的自我建构机制
2018年
佛教文化从因缘法的视角阐释了自我的生成、存有与解脱,因缘的无常性,规定了自我不仅是五蕴合和的幻象,而且是烦恼的载体。如何了生死,得解脱,大乘佛教以破"我执"为切入点,在"无我"层面上思考自我的成长与完善,构造了完全不同于个体性自我思考框架的心智健康模式。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加工过程上注重"正知正见";在情绪体验的追求上表现为"慈悲喜舍";在日常行动的着力用心上表现为"功德圆满";在人我不二的关系上表现为"同修共度"。以这个理论分析为基础,本研究进一步编制了佛教信仰的心理功用问卷,测评了338名佛教信徒,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符合预期设想。通过理论分析和心理测验两个方面的研究,本研究认为自我建构逻辑原则在佛教因果框架下的系统性改变,是佛教文化促进心理功能优化的核心机制之一。
孙俊才石荣丁珂如郭婷陈永强
关键词:佛教信仰自我建构
甲午战争与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成败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的早期现代化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正式启动。而甲午战争的胜负,则又决定了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成败。 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后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出现了内忧...
郭婷
关键词:甲午战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