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豪
作品数:
4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医学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袁维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国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智会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中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蛋白
2篇
慢传输便秘
2篇
慢传输型
2篇
慢传输型便秘
2篇
结肠
2篇
便秘
1篇
动物
1篇
动物模型
1篇
新辅助治疗
1篇
直肠
1篇
直肠癌
1篇
水通道
1篇
水通道蛋白
1篇
水通道蛋白1
1篇
通道蛋白
1篇
中晚期
1篇
中晚期直肠癌
1篇
黏膜
1篇
晚期
1篇
晚期直肠癌
机构
4篇
郑州大学第一...
1篇
中山大学
1篇
医学部
作者
4篇
郑豪
3篇
袁维堂
2篇
李震
2篇
智会
2篇
李国宾
1篇
沈雁冰
1篇
王家祥
1篇
闫泽晨
1篇
魏金星
1篇
宋军民
1篇
刘中阳
传媒
1篇
中华胃肠外科...
1篇
中华实验外科...
1篇
医学与哲学(...
1篇
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1篇
2015
3篇
2013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膀胱癌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2015年
膀胱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肿瘤,其预后较差。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膀胱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能够提高该病早期诊断、治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可以此靶标来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方法,并为最终攻克膀胱癌这一顽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膀胱癌相关基因,笔者复习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旨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中阳
闫泽晨
郑豪
沈雁冰
王家祥
魏金星
关键词:
膀胱癌
基因
中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评价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估新辅助治疗对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66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新辅助治疗组和未接受新辅助治疗(首选手术)组各33例,新辅助治疗组患者中,接受全身化疗FOLFOX6方案者20例,FOLFOX6方案化疗加分割方案放疗方案(5×5Gy/次,5次/周,有效生物计量≥30Gy)者10例,单纯行分割放疗者2例,5一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1例。通过CT、MRI或超声内镜及手术切除肿瘤的病理检查评价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以术后并发痘发生率及术后排气、进食、住院时间评价新辅助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在新辅助治疗组中,术后病理完全缓解l例,影像学显示肿瘤缩小且术后病理发现部分肿瘤组织坏死或纤维化15例,影像学未见肿瘤缩小但病理发现部分肿瘤细胞坏死或纤维化12例,总有效率为84.85%(28/33),其中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降期幅度大由Miles手术改为行Dixon手术;5例患者肿瘤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新辅助治疗组腹部切口感染l例,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病理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增加保肛率,对手术及患者术后恢复并无影响。
袁维堂
郑豪
宋军民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中晚期直肠癌
水通道蛋白1在大鼠慢传输便秘模型结肠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观察STC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的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变化,探讨其与STC的关系。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STC组(n=16),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慢传输便秘模型成功后,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STC组及对照组大鼠升降结肠黏膜的AQP1mRNA表达。结果STC组大鼠日均粪便质量[(1_279±0.745)g/100g]比对照组[(1.571±0.783)g/100g]明显减少(P〈0.05);大鼠消化道传输速度检测STC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461.6±150.8)min,较对照组大鼠[(351.3±119.9)min]显著延长(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升结肠AQP1灰度比平均值分别是0.281±0.212和0.502±0.239(P〈0.05)、降结肠AQP1灰度比平均值分别是0.429±0.309和0.509±0.308(P〉0.05)。结论AQP1在STC组升结肠黏膜表达下调,可能对ST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李震
郑豪
李国宾
智会
袁维堂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慢传输型便秘
Cajal间质细胞在大鼠慢传输便秘模型结肠中的变化
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研究Cajal间质细胞(ICC)与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关系。方法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慢传输便秘模型(STC组),Westernblot法测定STC组与对照组大鼠升结肠和降结肠组织ICC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变化情况,利用其与对应的内参B—actin灰度值的比值作为各组c—kit蛋白相对含量。结果STC组大鼠日均粪便量为(1.3±0.7)g/100g,比对照组的(1.6±0.9)g/100g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8,P〈0.05)。STC组首粒黑粪排出时间为(461.6±150.8)min,较对照组大鼠的(351.3±119.9)min显著延长(t=2.291,P〈0.05)。STC组与对照组升结肠c—kit灰度比平均值分别为0.277±0.077和0.576±0.081(t=10.719,P〈0.05);降结肠c—kit灰度比平均值分别为0.280±0.075和0.571±0.079(t=10.700,P〈0.05);c.kit在STC组升结肠和降结肠的表达均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C在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减少可能对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作用。
李震
郑豪
李国宾
智会
袁维堂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动物模型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