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党
- 作品数:58 被引量:49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国际评价——基于G20国家的比较被引量:6
- 2013年
- 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依据2001-2011年相关的平均数据,以G20国家为比较对象,从低碳环境、低碳产业、低碳效率和低碳创新四个层面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比较,发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仅低于G20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从四个要素层面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四低"特点,即低碳环境水平低、低碳产业水平低、低碳效率水平低和低碳创新水平低。要实现我国低碳经济水平的跨越发展,应从提高森林质量和效应、调整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健全外商投资准入机制、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
- 蓝庆新郑学党
- 关键词:评价指标
-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基于2010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5
- 2012年
- 本文根据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结合IMD和WEF竞争力理论和评价体系,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产业关联、企业发展、政府行为和贸易行为层面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当前只是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文化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较弱,处在所有参评国家的中下等位置,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文化产业存在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居民消费层次低、文化企业价值链宽度不够、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和高层次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创造和实现能力。因此,需要从资源和要素整合、打造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优化政策与法律环境、人才培养以及推进"走出去"等方面采取策略。
- 蓝庆新郑学党
-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 中印双边贸易增长因素研究——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中国和印度贸易在双方经济交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本文选取2000-2011年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印双边总体贸易及细分产品贸易分解双边贸易增长因素。结果显示:第一,规模效应始终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第二,中国对印度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表现在工业制成品或半成品,初级产品的竞争效应愈加显著;第三,反观印度,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则更多是在初级产品,竞争制约效应凸显;工业制成品的竞争促进作用提升。调整贸易结构、适应双方进口需求变化是提升出口产品竞争质量、扩大双边贸易发展规模的重要手段。此外,中印FTA战略应提上日程,积极构建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
- 郑学党
- 关键词:中印贸易CMS模型
- 中国在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中的FTA利用率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研究显示,CAFTA、CEPA和ECFA利用率与国际上一些重要的FTA利用率相比尚存一定差距,这不仅受企业认知水平、原产地证书申领成本和税率差额等一般因素的影响,而且与东亚生产模式和原产地规则等特殊因素密切相关。为提高中国周边FTA利用率,应该重点在加强宣传,提高企业认知水平;简便手续,降低原产地证书申领成本;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区域内生产网络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 华晓红汪霞郑学党
- 关键词:CAFTACEPAECFA
- 港澳台—中国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被引量:4
- 2012年
- 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举世瞩目。作为对外开放的典型标志,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排名第二、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最多的经济体。中国对外开放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港澳台地区功不可没,甚至可言,如果没有同文同种的新型工业化经济体港澳台与中国内地的密切经贸往来,中国对外开放将经历较长的探索阶段。港澳台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投资者,是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推动者,也是中国进军国际市场的最重要中介与平台。无论是珠三角经济带还是长三角经济带,港澳台企业都是重要的支柱力量。中国最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是与香港和澳门签署的,今后中国的自贸区战略,港澳台地区将成为核心。
- 华晓红郑学党
- 关键词:港澳台贸易投资中华经济圈
- 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及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三个层面构建了制造业价值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基于2009—2014年相关平均数据,对中国七大区域的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价值创造对价值竞争力贡献较高,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则相对较低。华东和华中地区制造业价值竞争力最强,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次之,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弱。从制造业价值竞争力类型看,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型,西南、华北、华中和华东地区属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型,华南地区属于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型,各区域内部省区市间制造业价值竞争力差异十分明显。要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价值竞争力提升是关键。
- 郑学党
- 关键词:制造业
- 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金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的血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源的强有力支持和高质量服务,金融机构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好金融供给领域错配、供给期限错配、供给对象错配、供给阶段错配和供给方式错配等问题。
- 郑学党
- 关键词:金融
- 美日TPP战略与中国的应对被引量:11
- 2012年
- TPP因美国参与而备受瞩目,并增加了未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的不确定性。作为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三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和日本对TPP的立场和态度有所不同。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试图主导这一制定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借此构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日本将TPP视为进一步开拓亚太市场,提升FTA战略实施水平,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并提升亚太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对TPP谈判持开放心态,做好相关政策调整。
- 范黎波郑伟郑学党
- 关键词:竞合机制
- 全球价值链、东亚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引量:9
- 2017年
- 经济全球化带来国际生产分工的细化和生产环节的全球分解,进而形成全球价值链,促使国际贸易由传统货物贸易向任务贸易转变。国际资本追逐效率和市场的天性,进一步加速了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和复杂化,推动任务贸易和世界制造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互为因果关系,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贸易的传统统计方法也逐渐受到挑战。中国处在东亚生产网络的核心位置,若要在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从长期看应重点推动价值链升级,从中短期看应鼓励企业参与国际供应链,主动回应减少供应链壁垒的国际倡议并提出中国主张。
- 郑学党华晓红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东亚生产网络区域经济一体化
-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两岸产业合作升级路径与策略选择被引量:11
- 2017年
- 两岸产业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产物,是国际生产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东亚生产网络的关键环节,两岸产业合作共同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产业转移造成的产业结构差距和国外大规模对技术转移的封锁,使得两岸产业合作在东亚生产网络中位居产业链末端位置,缺乏对价值链的控制能力和有效的终端市场。当前,两岸产业合作不仅面临着大陆深化改革开放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内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挑战。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两岸应不断通过提高内部合作层次来构建拥有自我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供应链以及通过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根植于当地供应链,这是两岸产业合作升级的两条主要路径,不同的升级路径又有不同的合作策略。
- 郑学党华晓红
- 关键词:两岸产业合作全球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