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志林

作品数:18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慢性
  • 5篇中医
  • 5篇慢性乙型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子午流注
  • 4篇流注
  • 4篇肝硬化
  • 3篇针法
  • 3篇脂肪
  • 3篇中医药
  • 3篇子午流注针法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
  • 2篇血清

机构

  • 15篇黄石市中医院
  • 3篇黄石市传染病...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作者

  • 18篇邵志林
  • 8篇费新应
  • 7篇陈炎生
  • 4篇沈震
  • 4篇刘文涛
  • 4篇李华成
  • 3篇刘文涛
  • 2篇张炳煌
  • 2篇张锦华
  • 2篇姜兰
  • 2篇江跃
  • 1篇丰平
  • 1篇沈震
  • 1篇沈震
  • 1篇范恒
  • 1篇赵荷英
  • 1篇程燕莉
  • 1篇黄廷荣
  • 1篇刘会智
  • 1篇李新华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湖北省中医中...
  • 2篇湖北中医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抗感染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邵志林柯文炳
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9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a1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胸腺肽a1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检查,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Child-Pugh评分下降,HCV-RNA载量下降,肝纤维化指标下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康Ⅲ号方联合胸腺肽a1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较好,而且安全性良好。
刘文涛费新应陈炎生邵志林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疗法胸腺肽
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轻、中度患者 90例 ,平均分为 3组 ,分别采用针灸、胸腺肽肌肉注射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结果 :子午流注组与针灸组、药物组治疗后比较 ,患者体内所含IFN α、IL 2、CD3+、CD4 +、CD8+、CD4 +/CD8+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能显著提高患者体内的免疫水平。
张锦华邵志林费新应江跃严双岚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针灸CD3^+CD4^+/CD8^+
子午流注针法对减少慢性乙型肝炎HBV-YMDD变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针法对减少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治疗组132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治疗24个月,分阶段观察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及治疗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YMDD变异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治疗24个月时YMDD变异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针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良好的作用,并可减少病毒YMDD变异。
邵志林费新应陈炎生沈震张炳煌
关键词:针灸疗法子午流注纳甲法YMDD变异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92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每天服用ETV 0.5 mg,苦参素片0.6 g;对照组44例,每天服用ETV 0.5 mg。分别观察服药12、24、48周时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12、24、48周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29.55%、40.91%、63.64%和43.75%、58.33%、83.33%,2组比较在12、2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在12、24周时分别为36.37%、43.75%和50.00%、64.59%,2组比较P>0.05,而在48周时分别为59.09%和81.25%(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2、24周时分别为29.55%、37.50%和40.91%、52.09%,2组比较P>0.05,而在48周时分别为47.73%和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V联合苦参素治疗CHB可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邵志林张炳煌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恩替卡韦苦参素
膈下逐瘀汤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06年
费新应黄廷荣沈震邵志林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药疗法膈下逐瘀汤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不同分期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肠组65例与常规治疗组62例,并根据肝衰竭分期分为早、中期和晚期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0.9%氯化钠100ml+乳果糖5ml灌肠,中药灌肠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中药保留灌肠。观察治疗2组肝功能生化、细胞因子及内毒素的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早、中期及晚期组TBIL、AST、ALT、CHE、P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灌肠组早、中期组TBIL、AST、ALT、CHE水平更低、PTA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TBIL、AST、ALT、CHE、PT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早、中期及晚期组TNFα、IL-6、IFNγ及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灌肠组早、中期TNFα、IL-6、IFNγ及内毒素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TNFα、IL-6、IFNγ及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中药灌肠组早、中期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中药灌肠联合人工肝能够显著提高早、中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76.19%vs91.83%),可能与能够降低患者TNFα、IL-6、IFNγ及内毒素水平有关。
罗海燕沈震范恒邵志林徐丽萍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
老中医冯文忠治疗黄疸的经验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大于17.1umol/L,使人体皮肤、粘膜、体液及其它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主要特征。老中医冯文忠主任医师,湖北中医...
邵志林
关键词:黄疸中医药疗法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干扰素a-2b联合苦参素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a-2b联合苦参素治疗YMDD变异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干扰素a-2b,500万u,肌注,隔日一次,井口服苦参素胶囊,0.2g,每日三次.共六个月。对照组在一般治疗...
刘文涛邵志林陈炎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苦参素
文献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S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6例NAFLD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SF和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查,分析并评价SF在NAFLD患者的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NAFL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者血清铁蛋白(SF)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与ALT、AST、γ-GT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G、TC无相关(P<0.05)。结论:血清SF水平与NAFLD患者肝功能水平相关,联合相关指标检测有助于判断NAFLD患者肝损伤的进展。
李华成邵志林刘文涛姜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清铁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