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娜 作品数:27 被引量:114 H指数:7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肺腺癌相关tsRNA的筛选和验证 2025年 目的通过分析tsRNA在肺腺癌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一步筛选并验证肺腺癌相关tsRNA,以了解其在肺腺癌发生和进展中的相关机制。方法基于计算医学中心数据库筛选出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tsRNA;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tsRNA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基于TRFtarget2.0和tRFTar数据库预测靶基因;基于DAVID、KOBA KEGG在线网站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基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门户(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CANcer data analysis Portal,UALCAN)分析靶基因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增殖实验、迁移实验、侵袭实验验证tRF-19-69M8LOJX在肺腺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tRF-19-69M8LOJX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log2FC=4.28,FDR<0.05)。高表达水平的tRF-19-69M8LOJX预示着更短的无进展生存期(HR=1.565,95%CI=1.142~2.145,P=0.005);过表达tRF-19-69M8LOJX促进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P<0.001)和侵袭(P=0.009);COL1A1(P=0.002)和VCAN(P=0.022)在tRF-19-69M8LOJX过表达细胞模型中显著上调。结论tRF-19-69M8LOJX在肺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陆春利 单亦凡 谢薇佳 夏婷婷 向颖 邬娜 吴龙 白莉 李亚斐关键词:肺腺癌 预后 外周血SNORD55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索外周血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及卒中结局的关联,并评估其对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33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收集基线信息,检测血浆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外周血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与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的关联。分析在CHA2DS2-VASc评分基础上添加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后,与原评分相比对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预测能力是否改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区分度,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 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ndex, IDI)评估重分类能力的改善情况。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比较临床净收益的变化情况。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外周血中高表达的SNORD55是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添加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后的CHA2DS2-VASc评分相较原评分有更高的AUC[分别为0.67(95%CI:0.53~0.81)和0.80(95%CI:0.67~0.93),P<0.05]。加入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后的CHA2DS2-VASc评分,在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中,其NRI和IDI都有一定的增加[NRI分别为31.9(95%CI:2.8~47.5)、54.3(95%CI:10.6~61.9),IDI分别为7.9(95%CI:0.5~14.8)、16.1(95%CI:2.4~27.0),P<0.05]。DCA结果显示,添加SNORD55相对表达水平后的CHA2DS2-VASc评分和国外ABC评分,在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中都较原评分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外周血SNORD55水平是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和卒中结局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王煜 邬娜 杨岚清 袁志权 李成英 吴龙 曾雨虹 杨蕾 陈彦秀 陈兴华 钟理 杨敬源 李亚斐关键词:心房颤动 风险评估 预后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波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构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波动的轨迹模型,并分析不同类别血糖波动轨迹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769例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加入社区随访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ling,GBTM)来识别、构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波动轨迹,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平均验后分组概率(average posterior probability,AvePP)等评价指标选择最佳亚组数的轨迹,比较不同类别轨迹在人口学特征、个人健康状况、疾病史、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波动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运用GBTM分析,将社区769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个不同波动轨迹亚组,分别为“低水平平稳组”、“高水平下降组”和“中水平上升组”。以低水平平稳组为对照,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未服药患者被归为“高水平下降组”的可能性较低,即这些患者的血糖从高水平逐渐下降的可能性较低(OR=0.50,95%CI:0.28~0.90,P=0.021;OR=0.13,95%CI:0.03~0.56,P=0.006)。但是偶尔或不锻炼、饮酒或已戒酒的患者更倾向于被归为“高水平下降组”(OR=2.02,95%CI:1.15~3.55,P=0.014;OR=2.32,95%CI:1.16~4.63,P=0.017)。与规律服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间断服药的糖尿病患者更倾向于被归为“中水平上升组”(OR=6.02,95%CI:2.86~12.66,P<0.001)。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轨迹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高血压史、服药依从性、锻炼频率和饮酒可能影响患者出现不同血糖波动轨迹。 许月瑶 焦惠艳 聂朦 袁志权 邬娜 李成英 吴龙 伍永红 钟理 李亚斐 杨敬源关键词: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影响因素 SD大鼠房颤模型的构建及其外周血IL-17A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短的房颤小动物模型,并探讨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房颤发生中的变化。方法 20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房颤组和阴性对照组,房颤组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后,观察房颤诱发的情况,并记录房颤诱发前后心电图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IL-17A、CRP的浓度,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的改变。结果房颤组大鼠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后,均造模成功,总诱发率为96%,持续时间为(45.52±60.88)s。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大鼠心率显著加快,QRS间期及QT间期均显著延长(P<0.05)。房颤组血浆中IL-17A、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随房颤发生次数的增多浓度有上升趋势,房颤组心房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严重,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方法构建房颤大鼠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周期性短,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之一;IL-17A、CRP可能在房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李阅历 钟理 杨攀 陈兴华 邬娜 李亚斐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房起搏 长链非编码RNA MUC5B-AS1在人肺腺癌细胞系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lncRNA MUC5B-AS1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肺腺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qRT-PCR检测肺腺癌细胞系中MUC5B-AS1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MUC5B-AS1过表达载体,通过转染构建MUC5B-AS1过表达细胞系;采用CCK-8检测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MUC5B-AS1过表达对肺腺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检测了MUC5B-AS1在4株肺腺癌细胞系(A549、SPCA1、H1975和H1299)和1株肺正常上皮细胞系(HBE)中的表达情况,发现MUC5B-AS1在H1299细胞系中表达最低,同时A549细胞系表达最高;通过转染构建MUC5B-AS1过表达H1299、A549细胞系,利用qRT-PCR检测细胞系中MUC5B-AS1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UC5B-AS1基因在H1299、A549细胞系均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CK-8检测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MUC5B-AS1对H1299、A549细胞生长并无影响(P>0.05);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MUC5B-AS1过表达对肺腺癌细胞系迁移和侵袭,过表达MUC5B-AS1促进H1299、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5B-AS1可能在肺癌的迁移和侵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王贵露 袁帅 胡泽曜 刘庆云 向颖 吴龙 邬娜 李成英 余祖滨 白莉 杨敬源 李亚斐关键词:肺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检测LINC00324在65对配对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4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SPCA1、H460和H1299; 1株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LINC00324基因的表达;构建LINC00324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LINC00324过表达细胞系;采用CCK-8、Transwell、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LINC00324基因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LINC00324在肺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P <0. 05);以HBE作为对照,LINC00324在A549和H460细胞系中相对低表达(P <0. 05),在H1299和SPCA1细胞系中相对高表达(P <0. 05);成功构建LINC00324过表达A549和H460细胞系,LINC00324基因在A549和H460过表达细胞系中表达均升高(P <0. 05); CCK-8实验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能够抑制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P <0. 05); 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较空质粒对照组能够显著降低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 <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较空质粒对照组能够显著增加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凋亡(P <0. 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可能通过调节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抑癌基因作用。 周征宇 向颖 袁帅 吴龙 邬娜 谢薇佳 许斌 李成英 张耀 马翔宇 蔡同建 余祖滨 白莉 李亚斐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多因素分析时的变量选择方法 2024年 变量选择是多因素分析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控制混杂因素或者使模型达到高预测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变量筛选方法主要分为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两大类别,不同的变量筛选方法在识别混杂因素的作用、适用条件方面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临床流行病学中常用的变量筛选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优势和局限性,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基于“知识驱动”的变量筛选方法在因果推断的临床研究中识别混杂变量的重要性,是当前国际上提高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因果推断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也指出了国内研究者采用的变量筛选方法和国际上高质量研究的差别,并对不同临床研究情况下的变量筛选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旨在帮助临床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变量筛选方法,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 聂朦 邬娜 袁志权 夏婷婷 向颖 李亚斐关键词:有向无环图 噬菌体gp17基因2种重组产物的抗菌效应比较 2014年 通过重组技术获得大肠埃希菌噬菌体内溶素纯化蛋白和表面展示噬菌体,并观察产物的生物效应。将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8401噬菌体LSB-1内溶素基因gp17构建到质粒pET300中,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通过Ni柱纯化系统纯化产物;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T7-LSB-gp17重组噬菌体,通过双层琼脂法纯化噬菌体,并观察2种产物的抗菌效应。2 139 bp的gp17基因通过重组技术表达出78.3 ku的可溶性蛋白,纯化后浓度为2.38 mg/mL,其对EIEC8401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但对其他试验菌无抗性;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的重组噬菌体T7-LSB-gp17通过SDS-PAGE电泳显示在78 ku处有表达增强,对EIEC8401无感染、裂解作用,但对EIEC8401及其他试验菌有明显溶菌作用,宿主谱增加。通过重组技术获得的噬菌体LSB-1内溶素基因gp17的产物对LSB-1噬菌体原宿主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其中gp17表达的纯化蛋白具有明显的宿主专一性,重组噬菌体悬液有较宽种类的抗菌作用。这可能是因为gp17蛋白与噬菌体表面复杂空间结构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生物效应。 王太武 柴雅明 林辉 黄国荣 向颖 吴龙 邬娜 熊鸿燕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 生物效应 GPC5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和突变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GPC5基因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差异表达和突变情况。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两个数据集分析肿瘤组织和相匹配正常组织GPC5表达量,对GPC5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分析。运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公共数据库初步分析GPC5突变和拷贝数变异情况。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9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样本中GPC5基因的表达,对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我们对GEO数据库中的两个数据集进行分析发现肺腺癌肿瘤组织中GPC5表达量明显低于配对的正常组织(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证实了GPC5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相匹配的正常组织(P<0.01),而且与Ⅰ期肿瘤组织相比,Ⅱ期+Ⅲa期的肿瘤组织中GPC5表达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 GPC5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广泛存在,杂合子缺失可能是导致GPC5表达水平降低的原因。 饶文 余祖滨 向颖 吴龙 邬娜 吴亚楠 白莉 李亚斐关键词:肺腺癌 突变 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的设计类型和选择 2024年 诊断试验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将诊断试验引入临床实践之前,要经由科学设计的准确性研究进行严格评价,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决策的合理性。本文介绍了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的设计类型及其特点,包括单组设计、诊断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单组配对设计以及平行组设计,并根据研究问题所处阶段、诊断试验在临床诊断路径中的作用和实际临床应用场景推荐合适的设计类型,为进一步规范当前临床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设计提出建议。本文旨在帮助临床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设计类型,以期提高诊断试验准确性研究的质量。 刘晓龙 邬娜 李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