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军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十七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胃癌
  • 2篇癌组织
  • 1篇胆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乳杆菌
  • 1篇嗜酸乳杆菌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双歧杆菌
  • 1篇酸乳
  • 1篇肿瘤
  • 1篇组织化学
  • 1篇胃癌术
  • 1篇胃癌术后
  • 1篇胃癌组织
  • 1篇消化系
  • 1篇消化系统肿瘤
  • 1篇消化系肿瘤
  • 1篇免疫

机构

  • 3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马鞍山十七冶...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十七冶医院

作者

  • 5篇邢军
  • 3篇李国华
  • 1篇陈江
  • 1篇吕农华
  • 1篇徐萍
  • 1篇曾晟
  • 1篇廖旺娣
  • 1篇卢林明
  • 1篇陈杰锋
  • 1篇张莲
  • 1篇王健
  • 1篇李宝莲

传媒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p8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8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17例正常胃窦黏膜组织(对照组)中p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8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vs23.5%,P<0.05);且胃癌组织中p8表达强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化低胃腺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的p8表达强度分别强于高-中分化胃腺癌组织、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但胃癌组织中p8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大于60岁、病变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8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邢军李国华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术后并发胆漏、肠梗阻1例
2013年
患者男性,58岁,退休工人,因右上腹痛、畏寒发热伴恶心呕吐10h余于2011年3月20日入院。患者近半年来反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体重无明显减轻;4周前住院诊疗,行胃镜检查示胃角溃疡,取活检后病理提示:腺癌Ⅱ级;全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胸部摄片检查无异常;糖耐量试验确诊2型糖尿病,乙肝五项检查示小三阳;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正常;既往有血糖偏高病史1年。
麻继锋邢军陈杰锋
关键词:胃癌术后胆漏
MBP-1 C-myc及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MYC启动子结合蛋白1(MB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MBP-1蛋白和C-my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大肠癌组织和40例大肠腺瘤组织中MBP-1、C-myc、MMP-9的表达情况,并从84例大肠癌患者中取4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BP-1阴性表达率高于腺瘤组织和癌旁对照组织(P<0.05),表达强度也低于腺瘤组织和癌旁对照组织(P<0.05);腺瘤组织中MBP-1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癌旁对照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大肠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58.3%)高于癌旁对照组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1表达和C-myc表达呈负相关,与MMP-9表达无相关性。TNM分期低、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MBP-1表达强度低于TNM分期高、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0.05)。结论 MBP-1、C-myc和MMP-9可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邢军麻继锋张莲范进满卢林明
关键词:肠癌C-MYC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i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2007年
邢军李国华
关键词:消化系肿瘤RNA干扰基因沉默
口服双歧、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溃疡性结肠炎8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3±s7)a;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平均(42±6)a。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mo后病人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的炎症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的炎症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mo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均有明显减轻(P<0.01),但试验组临床症状、结肠黏膜炎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2组共5例出现白细胞下降,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安全,有效的。
邢军李国华陈江曾晟吕农华廖旺娣李宝莲徐萍王健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