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假单胞菌(PsP1)代谢产物对实验性宫颈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 单胞菌中选育出对实验性宫颈癌有抵制作用的代谢产物,我们采用超滤法纯化假单胞菌代谢产物,利用微量细胞培养四氮唑实验方法时行实验性宫颈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对实验性运动物体内肿瘤作用的观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细胞存活率分...
- 肖艳群赵林徐利平胡桂珍周银平万小荣
- 关键词:宫颈癌假单胞菌代谢产物
- 重组小鼠干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高效基因转染CD41^+、UT7、U937和MDA-MB-435细胞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重组小鼠干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 ,探索一条高效基因转染的途径 ,为重组小鼠干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EC1- 4 (repeats 1- 4ofcadherin - 5extracellulardomains)基因克隆产物和mutant(Ser2 2 2A)MEK 1基因克隆产物 ,Bg1Ⅱ和EcoR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后 ,克隆进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MSCV。②CD4 1+ 细胞的获取和细胞培养 :从脐带血分离的CD34+ 细胞通过TPO诱导表达CD4 1,FACS分离CD4 1+ 细胞。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NIH 3T3和MDA -MB - 4 35细胞 ,U937细胞培养在RPMI- 16 4 0培养液 ,UT7细胞是细胞因子依赖性细胞株 ,Iscove’smodifiedDulbeco’s培养液中加入GM -CSF。③测定病毒滴度 :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包装细胞 2 93,36h后收集病毒上清液 ,感染NIH3T3细胞 ,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滴度。④Westernblot:基因转染CD4 1+ 、UT7、U937和MDA -MB - 4 35细胞 ,Westernblot检测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2 93细胞产生高滴度MEK1pMSCV病毒 :3 1× 10 7,高滴度EC1- 4pMSCV病毒 :1 0×10 8。用稀释 8倍的病毒转染基因 ,重组逆转录病毒MEK1pMSCV转染白血病细胞株UT7和U973,GFP阳性细胞 (转染阳性细胞 )分别是 6 0 73%、
- 石小玉李文林梁朝张际青赵林李红
- 关键词:基因转染U937细胞
- 关于携带3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鲍氏不动杆菌质粒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了解携带3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鲍氏不动杆菌质粒的可传递性。方法选取从烧伤创面分离出的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供体菌),将之与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受体菌)进行耐药质粒接合、药物敏感试验,并采用PCR分析接合子及其子代的耐药基因型、传代稳定性。结果鲍氏不动杆菌通过接合将其携带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博肟、头孢呋辛、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质粒及3种耐药基因传递给受体菌(例如经接合,使受体菌对磺胺甲恶唑的最低抑菌浓度〉2mg/L),且可稳定传代。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质粒上携带可接合传递并稳定传代的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1、blaPER-1、blaOXA-23),是烧伤感染后其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 李蓉李文林石小玉曾元临徐小文赵林
- 关键词:烧伤Β内酰胺类鲍氏不动杆菌质粒
- RNA干扰抑制DLL4基因表达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Delta-like4(DLL4)是近年新发现的血管生长调控因子,研究表明抑制DLL4可导致过度无效的血管生成。目的:研究RNA干扰抑制DLL4基因表达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于2007-07/2008-09在南昌大学医学院和江西省医学生物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由上海细胞生物和生物化学研究所提供。方法:设计和化学合成靶向DLL4基因的siRNA序列,lepofectamineTM2000介导DLL4siRNA转染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琼脂糖电泳检测DLL4mRNA。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DLL4siRNA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4组:①85nmol/LDLL4siRNA-duplex组。②85nmol/LDLL4siRNA-scrambled阴性对照组。③lepofectamine组。④未经处理组。主要观察指标:RNA干扰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DLL4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及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录DLL4和表达DLL4蛋白;85nmol/LDLL4siRNA完全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DLL4转录和DLL4蛋白的表达。DLL4siRNA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DLL4表达的有效浓度为85nmol/L。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结果显示,85nmol/L DLL4 siRNA-duplex组的细胞增殖率为190.00%,未经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为110.00%。结论: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DLL4,DLL4siRNA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DLL4并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DLL4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 李文林石小玉刘弘晟周莹熊丽霞赵林
- 关键词:DLL4RNA干扰细胞增殖
- 大肠杆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载体的构建和生物活性检测
- PNP/MePdR(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6-甲基嘌呤-2′-脱氧核采用PCR扩增大肠杆菌K12的PNP基因,T4连接酶将PNP连接入pMSCV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
- 石小玉李克强饶泽昌李文林赵林
- 关键词:基因载体大肠杆菌生物活性检测胰腺癌细胞
- IL-13和乙醇对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乙醇和(或)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培养HFL-1,通过MTT法检测乙醇和(或)IL-13对HFL-1增殖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25、50、100、200 mmol.L-1乙醇对HFL-1的增殖无影响(P>0.05)。②10、20、50μg.L-1的IL-13对乙醇有促增殖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P<0.05)。③不同浓度的乙醇(25、50、100、200 mmol.L-1)和1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与1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50 mmol.L-1外,其余浓度的乙醇(25、100和200 mmol.L-1)和2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高于2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P<0.05);不同浓度的乙醇(25、50、100和200 mmol.L-1)和5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明显高于5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单独低浓度乙醇(25、50、100和200 mmol.L-1)不会影响HFL-1的增殖,但与一定浓度IL-13共同作用下将对HFL-1的增殖有显著影响。
- 熊莺孙午熊丽霞石小玉赵林李文林
- 关键词:乙醇MTTIL-13人肺成纤维细胞
- 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ESBLs基因及其多重耐药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分析产TEM-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序列。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TEM-1型耐药基因,用克隆测序方法分析质粒上TEM-1型ESBLs基因。结果15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中,TEM-1型ESBLs阳性菌株有12株,TA克隆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560328.1)blaTEM-1基因序列99%同源。结论质粒上带产TEM-1型ESBLs的鲍曼不动杆菌,blaTEM-1基因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密切相关。
- 李文林李蓉石小玉梁朝赵林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 鲍曼不动杆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方法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常用抗菌药的M IC50;对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结果15株产ESBL s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2株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PCR产物纯化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 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高,其编码基因为blaOXA-23。
- 李蓉李文林石小玉梁朝徐小文赵林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
- 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性、质粒谱及耐药基因型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了解并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耐药特点及质粒图谱,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先后用nitrocefin纸棒、最低抑菌浓度(M IC)初筛法和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产ESBLs菌株,用凝胶电泳分析其质粒图谱,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产ESBLs基因进行分型。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47株(79.66%),中度敏感12株(20.34%);产ESBLs菌株有16株,占17.20%。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磺胺甲唑、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保留的15株产ESBLs菌具有4种质粒谱,主要为Ⅰ型和Ⅲ型;它们均携带1~2种TEM型或SH V型或PER型β-内酰胺酶基因,且80%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常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与产ESBLs密切相关;同一克隆株在同一病房有流行趋势;本院流行株均携带2~3种耐药基因型,主要为TEM型、PER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 李蓉李文林石小玉梁朝赵林廖晚珍徐小文崔伟光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质粒图谱
- 错配修复基因hMSH2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细胞中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h MSH2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机制的分析,探讨h MSH2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进展的联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0例对照,27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例,进展期8例,急变期10例)骨髓中4个MMR基因(h MSH2、h MSH6、h MLHl、h PMS2)m RNA的表达;用MSP方法检测MM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MMR蛋白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CML患者的h MSH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表达随疾病恶化而下降,依次为急变期<加速期<慢性期,而h MLHl、h PMS2、h MSH6的表达却未见异常;27例CML患者中出现3例h MSH2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结论:CML患者的h MSH2表达水平比正常人显著降低,且随着疾病恶化其表达水平逐下降,提示h MSH2可能与CML疾病进展相关。
- 王志刚吕小林戴革袁利亚赵林胡银英黄艳琴袁铿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错配修复基因HMS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