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锡婷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猿叶虫卵的颜色与其后代滞育率和繁殖力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卵的颜色有浅黄色和深红色2种类型。调查卵的颜色与其后代滞育的发生和繁殖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28℃,不同光周期L∶D(11∶13,12∶12,13∶11和15∶9)下,浅黄色卵和深红色卵的后代滞育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L14∶D10下,浅黄色卵的后代滞育率(25℃为58.6%;28℃为33.9%)显著高于深色卵的后代(25℃为45.4%;28℃为11.2%)。卵的颜色与其后代成虫的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没有显著相关,但浅黄色卵后代的平均产卵量和平均日产卵量(1663粒和58.6粒)均显著高于深红色卵的后代(1176粒和45.1粒)。
- 孙莉肖海军赖锡婷薛芳森
- 关键词:大猿叶虫繁殖力
- 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龙南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探明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龙南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系统研究该虫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该虫的光周期反应为典型的短日照类型,光周期反应高度依赖于温度。所有的成虫在温度≤18℃时无论光周期如何均进入滞育。高温能强烈地抑制长日照诱导的滞育,短日照的滞育抑制作用仅在高温(≥18℃)下才能表达。将幼虫在长日照条件下处理不同天数后转到短日照条件或反相进行,结果显示该虫的光敏感阶段出现在幼虫期,并且一个长光照的滞育诱导效应要强于一个短光照的滞育诱导效应。该虫的温度敏感阶段包括整个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 赖锡婷周昱晨周昱晨何海敏
- 关键词:大猿叶虫光周期温度滞育诱导
- 大猿叶虫龙南种群春季世代与秋季世代成虫产卵量的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在龙南县大猿叶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田间,该虫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本试验在25℃、LD12︰12条件下,详细比较了大猿叶虫龙南种群春季世代和秋季世代成虫产卵量。结果显示:秋季世代雌虫每雌总产卵量和平均产卵量均高于春季世代,早期产卵量接近,但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由雌虫产卵曲线可知春季世代雌虫每日产卵量明显低于秋季世代,差异显著。
- 唐仁新赖锡婷薛芳森
- 关键词:大猿叶虫产卵量
- 昆虫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因子及其对滞育后生物学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8年
- 滞育持续时间(diapause duration)是昆虫的一种生理特性,它主要由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滞育强度或滞育发育速率来决定,滞育强度或滞育发育速率通常以将滞育状态的昆虫转移至解除滞育的条件(如低温处理、光周期的转换)后,滞育消除所需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文章系统综述昆虫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因子及其对滞育后生物学的影响。
- 赖锡婷肖海军薛芳森
- 关键词:滞育生物学
- 大猿叶虫龙南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 2009年
- 系统研究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江西龙南(24°9′N,114°8′E)种群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虫仅在春季和秋季发生为害,以成虫在土中越冬和越夏。由于成虫滞育期的差异,该虫显示出生活史多样性,有些个体隔年繁殖;有些个体是一化性,仅在春季或秋季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二化性,在春季和秋季各繁殖1代;有些个体是多化性的,春季1代,秋季2~3代,因此,在田间1年可发生1~4代。春季,滞育成虫于2月中旬至4月初陆续出土繁殖,羽化的成虫于4月上旬至5月中旬陆续入土越夏;秋季,滞育成虫于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陆续出土,羽化的成虫于9月中旬至12月中旬陆续入土越冬。成虫一生能多次交配,在25℃下,春季世代雌虫产卵期为8~29d,平均产卵量为776粒;秋季世代雌虫产卵期为9~39d,平均产卵量为1003粒。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18~28℃间,卵为8.66~3.85d,幼虫为19.37~7.92d,蛹为8.57~3.41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11.5和11.9℃。滞育成虫的寿命为5~28个月。
- 赖锡婷唐仁新杨东薛芳森
- 关键词:大猿叶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