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守山

作品数:20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腰椎
  • 7篇椎间盘
  • 6篇内固定
  • 6篇结核
  • 6篇脊柱
  • 5篇植骨
  • 4篇胸腰椎
  • 4篇退变
  • 4篇钛网
  • 4篇内固定治疗
  • 4篇病灶清除
  • 3篇血栓
  • 3篇腰椎间盘
  • 3篇植入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外科
  • 3篇静脉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机构

  • 20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唐海县医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20篇谷守山
  • 17篇李永民
  • 15篇王旭
  • 11篇曹恒聪
  • 9篇原野
  • 6篇张洪斌
  • 6篇曹秦辉
  • 5篇李颉
  • 4篇部一
  • 4篇刘英
  • 3篇赵静
  • 2篇李国华
  • 2篇黄玉国
  • 1篇卢丽萍
  • 1篇张淑红
  • 1篇杨佐明
  • 1篇郑淑梅
  • 1篇赵杰
  • 1篇杨海霞
  • 1篇张强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二届全国骨...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7年7月收治脊柱结核患者51例,其中胸椎10例、胸腰段16例、腰椎25例。胸椎、胸腰段结核采用I期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腰椎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年零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2个月切口破溃,换药2个月愈合。2例多发结核复发,分别行保守和手术治愈,其余病例无复发现象。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I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永民王旭黄玉国谷守山曹恒聪
关键词:脊柱结核脊柱融合术脊柱内固定术
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肺栓塞(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30例行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人,发生有症状PE 9例,DVT 32例。其中干预组760例,发生DVT 10例,PE 2例;对照组570例,发生DVT 22例,PE 7例,两组比较发生率;两组随机选取行脊柱外科4种手术者各50例,记录手术出血量和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χ2和t检验。结果干预组DVT和PE发生率由3.86%和1.23%分别降至1.32%和0.26%,差别有显著性(DVTχ2=8.976,P=0.003;PEχ2=4.512,P=0.034)。手术出血量方面,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方面,干预组大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差别无显著性(χ2=0.042,P=0.838)。结论对于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规范化血栓监测和预防性治疗是安全和必要的。
张洪斌杨佐明李永民王旭曹恒聪谷守山原野
关键词: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
腰椎间盘正常和退变组织中p-P38MAPK、NF-κB的比较研究
李永民原野王玉赵静李珊王旭谷守山曹恒聪朱海燕赵杰
课题研究密切结合脊柱外科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实际和学科前沿方向,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人腰椎间盘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分子病理学技术、免疫病理学技术进行腰椎间盘退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比较研究,探讨p-P38...
关键词: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免疫病理学
钛网及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23例随访验证被引量:6
2010年
背景: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容易出现植骨块滑移、骨折、吸收或突入椎管引起神经症状,从而导致脊柱不稳。钛网为强度非常高的圆桶状,其边缘以锯齿状与椎体接触,具有显著防滑移作用。目的:探讨钛网植入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3~55岁。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前和/或后路椎弓根系统置入内固定,钛网及同种异体骨联合应用植入治疗,术后观察伤口愈合、结核中毒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固定融合及复发情况。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获得1~3年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折断、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固定融合情况良好,无结核复发迹象,6~12周带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证实脊柱结核病灶一期清除后,应用钛网及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内固定置入治疗能使脊柱获得即刻及远期的稳定,纠正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是目前治疗脊柱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谷守山李永民王旭李颉
关键词:脊柱结核钛网同种异体骨硬组织植入物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40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患者40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X线、CT检查椎管受压或狭窄均消失,伤椎部位脊柱曲度恢复正常,无高度丢失现象,无假关节形成,B级8例进入E级4例,D级3例;C级12例进入E级8例,D级3例;D级20例完全恢复至E级。结论 AF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截瘫的比好内固定系统,手术中需要注意早期手术、减压方法、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
曹秦辉张强谷守山
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2
2011年
背景:对于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炎症递质、蛋白质酶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比较正常腰椎间盘组织及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唐山市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手术切除退变椎间盘组织68例(病变组),腰椎爆裂骨折正常椎间盘组织10例(对照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纤维环和髓核结构,腰椎间盘髓核的软骨细胞表现为不规则的软骨陷窝,病变组细胞增殖明显,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髓核细胞胞质呈空泡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病变组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病变组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具有正相关性(r=0.6430,P<0.01)。
原野赵静李永民王旭谷守山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基质金属蛋白酶3
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1
2010年
目的:介绍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方面的应用和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或"vertebralpediclescrew,thoracolumbarfracture,internalfix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分析、临床应用及优缺点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31篇文献。结果:经椎弓根内固定器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及生理弧度,使移位的骨块回复原解剖结构并加以固定,从而使神经管得以持久有效的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可以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三维位置,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近年来各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后路技术种类繁多,但椎弓根固定技术是多种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路技术的基础。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胸腰椎内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腰椎不稳,特别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王旭李永民谷守山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硬组织植入物
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骨质切除范围的测量
2008年
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56例,应用椎间盘镜手术76例,传统开窗手术80例。统计手术中髓核摘除量;比较手术前后X线正位片,测量手术所开骨窗的窗宽、窗高;测量手术中上、下关节突切除范围。发现椎间盘镜组无论是骨窗的窗宽、窗高,还是上、下关节突切除量都小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的髓核摘除量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椎间盘镜手术骨质切除少,对腰椎结构影响小,应作为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
张洪斌李永民王旭曹恒聪原野谷守山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微创技术
脊髓室管膜下瘤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5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脊柱一科收治的8例脊髓室管膜下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疗效及随访结果,探讨脊髓室管膜下瘤临床特征及理想治疗方案。结果 8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均以四肢麻木无力起病。颈部为多发节段,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颈段4例,位于颈胸段4例;位于髓内6例,位于髓外2例。MR检查示大多数瘤体呈偏心性生长,脊髓左侧3例,右侧4例,中心部位1例;T1加权像瘤体呈低信号5例,呈等信号3例;T2加权像8例瘤体均呈高信号,强化MR瘤体未见明显增强。4例患者行完全切除术后症状消失;4例患者行次全切除术后肢体麻木程度减轻;1例因复发行二次手术之后未再复发。全部患者均存活。结论脊髓室管膜下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MR可为诊断提供依据。手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完全切除效果优于次全切除,不建议行术后放疗。对于复发患者可以再次行手术切除治疗。
李颉曹恒聪刘英曹秦辉部一李国华谷守山
原发性脊柱肿瘤临床治疗和预后研究
李颉李永民曹恒聪刘英曹秦辉部一李国华王晓强谷守山
原发性脊柱肿瘤较为少见,且种类较多,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没有理想的治疗策略。该项目通过回顾性分析各种原发性脊柱肿瘤病例,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总结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和预后,探讨治疗原...
关键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