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荣恒

作品数:8 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染病
  • 2篇公共卫生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毒蕈
  • 1篇毒蕈中毒
  • 1篇学校传染病
  • 1篇疫情
  • 1篇中毒
  • 1篇生活变动事件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中毒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突发公共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机构

  • 6篇贵阳市疾病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作者

  • 7篇谢荣恒
  • 2篇梁永奎
  • 2篇邓冰
  • 2篇丁凡
  • 2篇杨金芝
  • 2篇马会来
  • 2篇李娜
  • 2篇王锐
  • 1篇李群
  • 1篇姚光海
  • 1篇刘波
  • 1篇张倩
  • 1篇李昱
  • 1篇周蕾
  • 1篇刘凤凤
  • 1篇唐光鹏
  • 1篇李湉湉
  • 1篇胡伟江
  • 1篇夏志贵
  • 1篇施国庆

传媒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6-2012年全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我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指区别于生产场所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事件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还包括炭火取暖、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人工煤气泄漏、汽车尾气等.2006年我国...
谢荣恒高永军马会来施国庆王锐丁凡王霄晔李群
2013年8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2013年8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既往监测显示,8月是全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最低的月份之一;2013年1-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趋势和往年类似,各月事件数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7月报告事件数比6月下降。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等)和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已进入流行季节。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虽然不足以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中东地区新发病例持续发生。7月我国多地持续发生高温天气且造成较多的中暑病例和死亡,气象部门预测8月部分地区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期有地震、台风、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可能导致的次生公共卫生风险。结论预计2013年8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类似,处于较低水平;需重点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
涂文校丁凡谢荣恒周升常昭瑞李昱刘凤凤闫梅英周蕾刘波任婧寰夏志贵胡伟江李湉湉孟玲洪志恒金连梅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中国2004—2011年毒蕈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70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国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毒蕈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全国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444起,累计报告中毒病例2 856例,死亡606例。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是毒蕈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是毒蕈中毒的高发省份。通过监测报告发现的毒蕈种类有22种,其中导致毒蕈中毒事件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为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致命白毒伞、毒鹅膏菌、角鳞灰鹅膏菌等6种毒蕈。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5.1%。误将野生毒蕈当做可食用蕈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占事件总数的96.8%。结论毒蕈中毒引起的死亡是造成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对高发季节和高发省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王锐高永军丁凡谢荣恒王霄晔李群
关键词:毒蕈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2008~2010年贵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分析2008~2010年贵州省贵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做好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对象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0年贵州省贵阳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结果 2008~2010年贵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7383例,发病率从2008年的66.4439/10万上升到2009年的163.9276/10万,再上升到2010年的471.5515/10万(P<0.01)。2010年死亡率为0.1026/10万,较2009年的0.2821/10万明显降低(P<0.05)。发病高峰位于每年4~6月。发病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以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最大。2009年检出病原体以人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2010年以柯萨奇病毒A(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 2008~2010年贵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死亡率逐年降低;发病季节明显;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主要致病菌为EV71、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
梁永奎李娜杨金芝邓冰谢荣恒舒莎李学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儿童
贵阳市2007-2011年学校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贵阳市2007-2011年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为学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阳市2007-2011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贵阳市共报告学生传染病病例46 420例,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及水痘;全市5 a累计共发生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379起,其中7起诱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市5 a内共发生8例学生传染病死亡病例,死亡病种包括狂犬病、流脑及艾滋病。结论学校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与社会总体态势一致,学校内传染病流行的种类与规模对社会构成的态势起决定性作用。开展必要的免疫接种,加强教育系统与疾控系统的联防联控是预防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有效方法。
梁永奎李娜邓冰谢荣恒杨金芝
关键词:传染病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
贵州省戊型肝炎报告病例增加原因的调查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分析贵州省戊型肝炎(戊肝)报告病例增加的原因,探讨医疗机构在戊肝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监测系统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7-2011年贵州省报告病例数较多且2011年报告病例数突然增高的6家医院,通过查阅住院病历、检验科检测结果、访谈医生等,对报告病例进行核实调查。结果 共核实2007-2011年戊肝报告病例354例,136例符合戊肝诊断标准,符合率为38.42%。不同年度、医院及报告科室戊肝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医院报告戊肝病例符合率较低(27.66%),6家医院符合率最低者分别为0和18.18%;非传染科报告的戊肝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1.30%,且符合率(8.29%)显著低于传染科(86.13%)。2011年医院检验科戊肝检测阳性数和阳性率均较往年增高。结论 贵州省戊肝报告病例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医院提高了戊肝检测数量,但诊断符合率较低。建议相关医疗机构加强戊肝诊断和病例报告的培训。
张倩唐光鹏刘慧慧邹志霆姚光海肖洁华谢荣恒马会来
关键词:戊型肝炎疾病报告疾病监测
全国2006-2012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系统报告情况分析
目的 描述和分析2006-2012年我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系统报告情况及报告卡特点,为完善监测系统的报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下载2006-2012年空气污染...
谢荣恒高永军王锐马会来丁凡王霄晔李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