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福平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单核细...
  • 2篇骨细胞
  • 2篇关节
  • 2篇核细胞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修复兔关节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软骨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许福平
  • 4篇邓廉夫
  • 3篇杨庆铭
  • 2篇齐进
  • 2篇朱雅萍
  • 1篇张月
  • 1篇王君
  • 1篇张凤华
  • 1篇杨旭
  • 1篇徐建强
  • 1篇魏立
  • 1篇崔论
  • 1篇杨旭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诱导破骨细胞样细胞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原代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体外转化为破骨细胞样细胞的条件 ,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功能情况。方法 分别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并在含1,2 5 (OH) 2 D3(10 -7mol/L) ,地塞米松 (10 -8mol/L)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 (2 5ng/ml)的条件液中共同培养 ,用相差显微镜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TRAP)观察破骨细胞样细胞生长情况 ,应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骨片陷窝以反映其功能。结果 共同培养中的单核细胞逐渐融合 ;TRAP染色阳性多核细胞在第 7天明显增多 ;骨片陷窝呈现多种形态。结论 人原代成骨细胞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可以诱导出破骨细胞样细胞 。
杨旭杨庆铭邓廉夫许福平
关键词:成骨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破骨细胞样细胞
低氧对小鼠成骨细胞Cyr61/CCN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对小鼠成骨细胞富含半胱氨酸61(Cyr61/CCN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氧浓度和去铁敏诱导的低氧环境下培养小鼠成骨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于不同时间点检测成骨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yr61/CC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分别敲除小鼠成骨细胞中HIF-1α和VHL基因,检测细胞Cyr61/CCN1的表达。结果两种低氧环境下,小鼠成骨细胞HIF-1α通路被激活,Cyr61/CC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HIF-1α基因敲除小鼠成骨细胞Cyr61/CC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VHL基因敲除成骨细胞Cyr61/CC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低氧环境通过激活HIF-1α通路来上调小鼠成骨细胞Cyr61/CCN1的表达。
崔论王君齐进朱雅萍许福平魏立张凤华邓廉夫
关键词:低氧低氧诱导因子-1Α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钛合金颗粒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RANK基因表达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钛合金颗粒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RANK基因表达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将钛合金颗粒制成0.002%、0.01%、0.05%(v/v)三种实验浓度颗粒悬浮液,分别干预单核细胞8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采用RT-PCR半定量法和免疫组化结合共聚焦显微镜半定量法分别检测单核细胞RANK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0.01%浓度颗粒作用后,单核细胞RANK基因mRNA在8小时表达增强(P<0.05),24小时达到最高值(P<0.01),而且颗粒作用表现为浓度依赖效应关系;0.002%、0.01%浓度颗粒能够延缓举核细胞RANK蛋白在体外递减的变化趋势。结论:钛合金颗粒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影响人外周血单核细胞RANK基因表达。
杨旭杨庆铭邓廉夫许福平
关键词:钛合金颗粒假体松动单核细胞界膜人工关节松动骨溶解
诱导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采用经诱导的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组织进行修复,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取新西兰兔髂棘骨髓,分离基质细胞,以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25 ng/ml)及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 1,2 ng/ml)的无血清培养液作诱导培养。采用明胶海绵为载体,实验组用诱导培养后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兔自体股骨髁关节面的缺损;对照组仅进行单纯明胶海绵移植。结果诱导后的骨髓基质细胞,通过 RT- PCR检测证实有Ⅱ型前胶原 mRNA表达。移植 24周后,肉眼下实验组移植物与正常软骨组织难以区分,表面光滑。而对照组移植物在 24周后为白色松软的组织。光镜下,实验组移植 4周后新生的软骨组织即充填于软骨缺损区,甲苯胺蓝异染性明显, 12周时修复组织逐渐塑形, 24周后修复组织塑形成类似周围正常的软骨组织结构;对照组关节缺损区在各阶段无明显关节软骨修复, 24周后关节缺损区被纤维软骨样组织充填,甲苯胺蓝异染性不明显。结论经诱导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可促进软骨缺损的快速修复,恢复软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徐建强杨庆铭邓廉夫许福平朱雅萍张月齐进
关键词:间质细胞关节软骨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