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虞桂芳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型心
  • 1篇蛋白
  • 1篇典型心房扑动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氧分压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电图特征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房
  • 1篇心房扑动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室
  • 1篇心室率
  • 1篇型心绞痛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机构

  • 6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虞桂芳
  • 1篇李瑞东
  • 1篇徐敏芝
  • 1篇伍勇
  • 1篇胡锋
  • 1篇张传永

传媒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2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动态心电图对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ACVD)者的动态心电图(DCG)改变。方法应用DCG仪对46例ACVD者行24h动态观察,并将其急性期和恢复期的DCG进行对照。结果前后2次DCG检查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VD者在急性期其DCG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
虞桂芳佘以勇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急性脑血管病
HES200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对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200/0.5(HES200)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HES200、羟乙基淀粉40溶液(HES40)、乳酸林格液(RL)复苏大鼠,观察复苏后1、2、4 h动脉氧分压(PaO2)、血清TNF-α、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结果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各生物学指标HES200组较其它液体复苏组低,肺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羟乙基淀粉200溶液通过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炎症反应从而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虞桂芳张传永李瑞东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肺损伤羟乙基淀粉溶液动脉氧分压
不同温度门诊男青年早期复极的心电图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温度下门诊青年男性早期复极的发生率及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3580例门诊青年男性人群的基本信息及心电图资料,分别统计出不同室温下早期复极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室温为20-30℃时,早期复极检出率2.33%;室温为10-20℃时,早期复极检出率为4.93%;室温为0-10℃时,早期复极检出率最高,达到13.03%;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J波型早期复极的比重逐渐上升,其中当环境温度为0-10℃时J波型占早期复极中的比重最高,达到64.24%(p〈0.05);不同环境温度下,早期复极改变的导联分布类型以Ⅱ型最多,Ⅰ型次之,Ⅲ型最少。结论门诊青年男性人群中早期复极并不少见,环境温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其检出率;低温环境下早期复极检出率的提高可能与J波的出现增加有关。
伍勇徐敏芝虞桂芳胡锋
关键词:早期复极J波
酷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房扑动2:1下传在洋地黄作用下转为4:1下传1例
2009年
虞桂芳佘以勇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左侧肢体无力
Cx43在前列腺癌组织和PC-3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前列腺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Cx43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中的表达,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本实验在mRNA水平上证实PC-3细胞有Cx43 mRNA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证实PC-3细胞和前列腺癌组织均有Cx43的表达,但其表达较正常者减弱,蛋白异常定位于胞浆中而非胞膜上。而且Cx4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呈负相关。结论Cx43降低可能影响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
虞桂芳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前列腺癌PC-3细胞株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1例),均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首次给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mg口服,继之75mg口服。治疗期间记录两组心绞痛的发作情况、12导联心电图变化及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结果 UAP患者中、高危险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联合氯吡格雷使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提高26.2%和25.1%;治疗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11.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P疗效满意,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效果。
虞桂芳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