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涛
- 作品数:3 被引量:8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东北地区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 本文收集1961-2000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106个气象站的资料,选取典型站利用逐级订正模型和AEZ模型模拟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玉米、水稻的生产潜力,比较不同模型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为例,结合农业经济投入,...
- 蔺涛
- 关键词:粮食生产经济产量
-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被引量:56
- 2008年
- 收集1986~2000年黑龙江省79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30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EOF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5年问全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但降水变化不显著,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的变化未对粮食产量产生实质影响。15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增大,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1986~1993年北部和西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大于东北部和东南部;1993~2000年东北部和东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超过北部和西南部。
- 蔺涛谢云刘刚陈德亮段兴武
- 关键词:气候变化粮食产量
-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分析被引量:31
- 2008年
- 将敏感性指数定义为气候产量与气候生产力之比、适应性指数定义为趋势产量与气候生产力之比、两者的比值定义为脆弱性指数,利用黑龙江省70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21个气象台站1986-2000年的日气象资料,计算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结果显示,从多年平均来看,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适应性指数整体都比较高,并且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大兴安岭山区和嫩江平原区的敏感性指数较高;脆弱性指数的空间布局与敏感性指数相似;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在研究时段内三个指数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敏感性指数的增强幅度最大,脆弱性指数的增加幅度减小。研究结果对定量评价该省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该方法简便可行,为此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段兴武谢云刘刚蔺涛
- 关键词:粮食生产气候变化敏感性适应性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