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孔长

作品数:45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2篇肺动脉
  • 9篇慢性
  • 8篇肺动脉高压
  • 7篇心肌
  • 7篇心室
  • 7篇右心
  • 6篇心病
  • 6篇右心室
  • 6篇肺心病
  • 6篇高二氧化碳
  • 5篇血流
  • 4篇动脉压
  • 4篇心肌收缩
  • 4篇心源性
  • 4篇心源性晕厥
  • 4篇源性
  • 4篇晕厥
  • 4篇侵入性
  • 4篇缺氧

机构

  • 30篇温州医学院
  • 14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聊城市人民医...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温州大学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45篇蔡孔长
  • 30篇蒋仲荪
  • 15篇徐正惠
  • 7篇徐正衸
  • 6篇陈少贤
  • 6篇杨鹏麟
  • 6篇刘树芳
  • 6篇施陈刚
  • 5篇徐力辛
  • 4篇姚恒臣
  • 4篇周筱云
  • 4篇喻华芝
  • 3篇孔祥泉
  • 3篇陈成水
  • 3篇龚永生
  • 3篇吴兰豹
  • 3篇蔡国平
  • 2篇唐疾飞
  • 2篇王良兴
  • 2篇周敏

传媒

  • 24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第四届国际心...
  • 1篇第四届心房颤...
  • 1篇2004年浙...

年份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 4篇1991
  • 11篇1990
  • 8篇198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芎嗪和青霉胺对大鼠慢性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并用川芎嗪和青霉胺进行预防用药。结果表明,二种药物均能缓解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张宇蔡孔长蒋仲荪徐正惠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川芎嗪青霉胺
肺气肿豚鼠的右室收缩功能及左右室相互影响
1991年
实验性急性缩窄主动脉时,对照组(C组)、豚鼠肺气肿1月组(E_1组)和豚鼠肺气肿3月组(E_3组)的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之变化率(ΔLV+dp/dt max)与右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之变化率(ΔRV+dp/dt max)均为正值,且均呈显著直线相关;C组回归曲线的斜率明显大于E_1组和E_3组。急性缩窄肺动脉时,三组的ΔRV+dp/dt max均为正值,而ΔLV+dp/dt max均为负值,但均无负相关关系。表明右室具有收缩性;左、右心室相互之间可通过心肌直接影响,也可通过循环间接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左、右室各自的功能水平与负荷状态。
徐正衸刘树芳蔡孔长蒋仲荪林佐献
关键词:肺气肿右室收缩功能
肺泡压升高对狗右心室灌注压差的影响
1990年
当肺泡压升高时,狗右心室压力信号正负微分(RV±dp/dt),右冠脉收缩期、舒张期的灌注压差(LVSP-RVSP、MAP-RAP)均进行性下降。当肺泡压升到2.5kPa时,RV+dp/dt、RV-dp/dt、LVSP-RVSP和MAP-RAP分别下降了62.3%、51.0%、66%和56%。RV+dp/dt与LVSP-RVSP和MAP-RAP的相关性极佳(r=0.8420,r=0.8103,P<0.01),RV-dp/dt与LVSP-RVSP,MAP-RAP的相关性也很好(r=0.8241,r=0.7820,P<0.01)。提示肺泡压升高对冠脉灌注压差,右心室收缩、舒张性能有明显影响,右心室收缩、舒张性能变化与冠脉灌注压差的变化有关。
杨鹏麟徐力辛蔡孔长蒋仲荪
关键词:右心室肺心病
高频振荡通气对狗的氧合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1990年
在相同的平均气道压(MAP)下,对比观察了高频振荡通气(HFO)和常规通气对正常及油酸型肺损伤狗的氧合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肺在HFO时的氧合效果及心率、股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Ppa)、心输出量(CO)均与间歇正压通气时相同。损伤肺在MAP为1.6~2.0kPa时,HFO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间差异无显著意义;MAP较低(0.8~1.2kPa)时,除HFO的Ppa较PEEP明显升高外,其它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HFO对正常肺和损伤肺均有良好的氧合效果,而无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恶化现象。另外,HFO与PEEP一样,氧合、Ppa与CO直接受MAP的影响。
龚永生周筱云蒋仲荪蔡孔长
关键词:高频通气肺水肿氧合血液动力学
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被引量:4
1999年
为研究高二氧化碳对大鼠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建立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及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模型,测定大鼠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力和心脏重量,分析肺血管肌化程度:结果提示缺氧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力升高,右心室肥厚、肺血管肌化增强、红细胞压积增高。缺氧合并高二氧化碳引起肺血管肌化及右心室肥厚更明显,并出现左心室肥厚,但肺动脉压与缺氧组相似,而红细胞压积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研究说明,高二氧化碳加重大鼠缺氧引起的心脏肥厚和肺血管肌化程度。在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陈成水蔡孔长蒋仲荪徐正惠
关键词:缺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
腺苷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观察腺苷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氨茶碱的拮抗作用。方法 从大鼠肺动脉内注入腺苷溶液。氨茶碱组大鼠预先注入氨茶碱进行处理。结果  2 5 μg·kg-1·min-1组 (T组 ) ,5 0 μg·kg-1·min-1组 (F组) ,10 0 μg·kg-1·min-1组 (H组 )用药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降低 18 5 %± 9 9% ,2 7 1%± 4 5 % ,37 2 %± 7 2 % ,明显低于用药前 (P均 <0 0 1) ,而NO水平则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P <0 0 1)。T组 ,F组用药后mPAP/mSAP(平均体循环压 )明显低于用药前 (P <0 0 1,P<0 0 5 ) ,H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氨茶碱组用药后mPAP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腺苷剂量依赖性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高压 ,其机制可能部分依赖于内皮细胞NO的释放。小剂量腺苷对肺循环具有良好选择性。氨茶碱能拮抗腺苷舒张肺血管的作用。
陈彦凡陈少贤蒋仲荪蔡孔长徐正介
关键词:腺苷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
慢性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变化及意义
1997年
应用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了不同低O2高CO2时间血浆内皮素含量(ET)、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重量(RV/100gBW、RV/TV)的变化。结果显示,随低O2高CO2时间的延长,mPAP与ET均逐渐升高,二者呈良好正相关(r=0.742,P<0.001)。各实验组的RV/100gBW和RV/TV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01)。血浆ET浓度与RV/100gBW呈良好正相关(r=0.586,P<0.001)。表明慢性常压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浓度增加,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右心室肥大有关。
武宗寅徐正蒋仲荪蔡孔长徐正惠陈少贤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内皮素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了2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血浆血栓索B2、von Willebrand因子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对上述各指标与正常人群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血栓素B2、von Willebrand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增强。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被激活,功能增强,血小板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病理过程。
杨中苏陈少贤蔡孔长蒋仲荪徐正阶徐正惠龚永生吴兰豹
关键词:支气管类癌哮喘
压容负荷时右室收缩功能及左右心相互影响
1989年
压力负荷时右室的收缩压峰值(RVSP)及右室压力—阶导数(dp/dtlmax-R)显著升高,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及左室压力—阶导数(dp/dtlmax-L)显著降低,但左右室间上述指标不相关。右室容量负荷时两室压力峰值R—阶导数最大,最小值均增加,但RVSP与LVSP不相关,说明右室依赖其自身收缩的加强克服压、容负荷。压、容负荷时右室舒张末压RVEDP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相关,说明右室对左室影响发生在舒张期。左室压力负荷使两室压力峰值及其—阶导数最大、最小值均增大,两室上述指标间显著相关,表明左室收缩参与右室压力形成。
刘树芳徐正衸蔡孔长蒋仲荪林佐献
关键词:左室功能右室功能
硝酸甘油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004年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及硝酸甘油对其影响。方法:观察了2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静滴硝酸甘油前、后血小板膜蛋白GMP-140、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功能、血浆血栓素B2、von Willebrand因子(vWF)、D-二聚体等的变化,并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用药前的上述各指标与正常人群作了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增强,用药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0.001,0.01,0.05,0.001,0.01)。同时MP-140的降低与用药剂量相关(P<0.05),血小板粘附功能的降低与vWF的降低相关(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病理过程,硝酸甘油能明显抑制增强的血小板功能。
杨中苏陈少贤蔡孔长蒋仲荪徐正阶徐正惠龚永生吴兰豹
关键词:硝酸甘油慢性肺心病血小板功能WILLEBRAND因子D-二聚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