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临床应用(8)——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心房颤动被引量:7
- 2015年
-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在日常心电图检查中非常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人群可达10%。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治,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有时难免可能诱发心房颤动。此时对检查过程中心房颤动的快速正确判断及积极处理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现通过部分病例介绍,认识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心房颤动现象。
- 陈丽丽蔡卫勋李忠杰
- 关键词: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
- 《思考心电图之108》
- 2010年
- 患者男性,70岁。反复胸痛、胸闷待查。心电图于胸闷时记录,该心电图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
- 蔡卫勋
- 关键词:心电图心律失常胸闷
- 双腔起搏器对自身心房事件的几种模式比较
- 2010年
- 双腔起搏器均有房室同步顺序收缩的功能,但工作模式可以不同。DDD起搏器可以设置为VAT、VDD、DVI、DDI、DDD及DDDR模式,各种模式根据需要可自动转换。只有当自身心房率低于起搏器所设置的低限频率,而P—R间期又大于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时,才呈现房室顺序起搏。当出现自身心室事件时,除了VAT模式外,双腔起搏器的其它模式均表现为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重整起搏频率。
- 刘晓健蔡卫勋
-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DDD起搏器房事房室顺序起搏起搏频率房室同步
- 心电图伪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在日常心电图检查中常会遇到一些由于各种干扰而造成心电图伪差图形,动态心电图中尤为常见,如肌肉颤抖波、交流电干扰、患者自身疾病、机器故障等。若不仔细观察分析,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心电图诊断。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例患者的心电图,根据其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旨在避免伪差所造成心电图误诊并探讨防范对策。
- 刘晓健蔡卫勋
- 关键词:心电图检查伪差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诊断自身疾病
- 《思考心电图之121》
- 2012年
- 患者男性,46岁,临床诊断:心悸待查。该图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
- 蔡卫勋
- 关键词:心电图心律失常
- 《思考心电图之153》
- 2017年
- 蔡卫勋
-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
- 起搏器特殊功能的心电图表现被引量:5
- 2012年
- 自1958年第一台起搏器植入以来,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近几年起搏器已由单纯刺激心脏使其激动,避免心脏停搏发展为诊断、预防和治疗缓慢性及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治疗其它非心律失常疾病(如心力衰竭、减轻流出道梗阻等)的先进手段。由于起搏器新功能的不断出现,
- 蔡卫勋刘晓健赵力
-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心电图表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停搏流出道梗阻缓慢性
- 介入疗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房室缺损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房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房室缺损患儿20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患儿进行导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术后情况、手术成功率、室间隔缺损直径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新发瓣膜反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室间隔缺损直径小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及新发瓣膜反流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房室缺损治疗中,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丽琳傅国平徐海燕蔡卫勋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 《思考心电图之134》
- 2014年
- 患者女性,35岁,反复发作性心动过速10年余。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发放两次S1S1刺激(EB为双极食管导联),该图的诊断是什么?并请明确心动过速的性质。
- 蔡卫勋
- 关键词:心电图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
-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工作原理及心电图表现
- 对于起搏器依赖的患者而言,起搏器正常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心室起搏。众所周知,心室的正常起搏需要一个稳定的起搏阈值。早年植入起搏器后,为了确保心脏持续有效地被起搏,通常需将起搏器输出电压设定为起搏阈值的2~3倍,这将消...
- 蔡卫勋刘晓健孙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