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卫忠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渐进镜与近视的控制被引量:2
- 2007年
- 渐进镜自20世纪50年代始应用于老视的矫治。近年来随着近视“离焦”学说的提出以及近视患者调节明显滞后现象的发现,佩戴渐进镜因能减少调节刺激、提高调节准确度而可能成为延缓近视发展的方法。尽管近几年有关渐进镜控制近视的研究较多,但其临床效果说法不一。就近视的发病机制、渐进镜的作用机制以及几个主要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 蓝卫忠杨智宽
- 关键词:近视渐进镜
- 近视眼发病环境因素的研究何去何从?
- 关于近视眼环境致病因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之前,而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又以视近活动的研究最多,可是,视近活动与近视眼的具体关系至今仍模棱两可。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调查问卷)无法对视近活动进行全...
- 蓝卫忠
- 全光谱光照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多巴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 探索不同光谱组成的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多巴胺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在细胞培养箱内建立光照系统后,将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分别放置于无光照(对照组)、全光谱低强度光照、红绿蓝(RGB)光谱低强度光照、全光谱高强度光照、RGB光谱高强度光照环境中进行培养,连续光照24、48 h后进行检测.利用WST-1法检测各处理组之间RPE 细胞增殖率的改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多巴胺分泌水平.用one-way ANOVA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WST-1检测结果显示:连续光照24h后,低强度光照下的全光谱光照与RGB 光谱光照对RPE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强度光照下,全光谱光照组的RPE细胞增殖率低于RGB光谱光照组(P<0.05).连续光照48 h后,无论在哪种光照强度下,全光谱光照比RGB光谱光照更能抑制RPE细胞的增殖(P均<0.01).HPLC检测结果显示:连续光照24 h后,低强度光照下的全光谱光照与RGB光谱光照相比,对RPE细胞分泌多巴胺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强度光照下,全光谱光照组的RPE细胞分泌多巴胺的水平高于RGB光谱光照组(P<0.01).连续光照48 h后,同一光照强度下,全光谱光照组RPE细胞分泌多巴胺的水平高于RGB光谱光照组(P均<0.05).结论 光的光谱组成也是调控RPE细胞分泌多巴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调控作用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密切相关.在评估光延缓近视发生发展的作用时应该考虑光的光谱组成.
- 陈灿蓝卫忠林丽霞王延东付东杨智宽
- 关键词:多巴胺光谱色素上皮近视户外活动
- 个体化视近下加的确立策略
- 目的 本课题探讨在不同视近下加条件下,调节滞后的改变与隐斜变化的关系并且构建三者数学模型,得出最适的视近下加使调节滞后与隐斜同时最小.方法 测量110名单纯性低度近视的内隐斜青少年足度配镜后注视5m、50cm、33cm三...
- 王冬梅蓝卫忠杨智宽朱晓伟李振赵峰
- 关键词:近视
- 广州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及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况及视力发育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不同行政区的10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视力进行检查.使用1%环戊酮麻痹睫状肌后,进行电脑验光检查,并用带状光检影复查;48 h后使用EDTRS视力表行主觉验光,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最后按年龄分组,对屈光及视力资料进行one-way ANOVA及Bonferroni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480名儿童完成检查,其中,3岁组男201例,女172例;4岁组男434例,女384例;5岁组男437例,女410例;6岁组男238例,女204例.各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3.3±2.8)个月、(53.8±3.3)个月、(65.5±3.4)个月及(75.1±2.6)个月.各年龄组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1.66±0.70)D、(1.67±0.80)D、(1.59±0.81)D及(1.48±0.72)D,4组之间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2.39.P=0.000);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除3岁组与4岁组以及3岁组与5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岁组、4岁组、5岁组及6岁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26±0.14、0.18±0.10、0.13±0.08及0.10±0.08,4组之间视力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06.2,P=0.000);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对于3~6岁学龄前儿童,眼球屈光度向远视减小方向发展符合正视化过程的规律,他们的生理性远视的等效球镜度相差不大,都接近+1.50 D;同时,视力随年龄增加而逐步提高,提示在弱视诊断时,应该将正常视力发育状况作为参考.
- 赵峰李振杨智宽蓝卫忠曾骏文刘雯陈林兴刘文彦卢金华郑德慧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
- 正视儿童视近条件下对显示终端不同颜色光线的调节反应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研究正视儿童在视近条件下(50 cm)对显示器终端不同波长光线的调节反应.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正视儿童14例,注视50 cm处显示屏上动态呈现的不同颜色字体/背景组合的视标,视标颜色组合根据字体颜色及背景颜色的不同,分为背景颜色对比组合(黑字/白底、白字/红底、白字/绿底、白字/蓝底)和字体颜色对比组合(黑字/白底、红字/白底、绿字/白底、蓝字/白底),应用shinnipon NK-5001R红外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7种不同颜色文字/背景组合的调节反应(AR)、调节滞后量(LA)及红、绿、蓝三种颜色校正的调节滞后量(CLA),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14名正视儿童符合纳入条件并完成检测,黑字/白底、白字/红底、白字/绿底、白字/蓝底、红字/白底、绿字/白底、蓝字/白底7种组合间调节反应均值(F=0.282,P=0.946)及调节滞后均值(F=0.281,P=0.9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拟合轴向色差的因素后,矫正调节滞后均值分别为(0.77±0.21)D、(0.98±0.26)D、(0.34±0.23)D、(-0.26±0.25)D、(0.96±0.27)D、(0.30±0.28)D、(-0.23±0.26)D,两两比较发现除黑字/白底、红字/白底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任意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视儿童正常阅读条件下对显示器终端长波长光产生较大的调节滞后量,视近调节滞后量随着波长的缩短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蓝光时甚至表现为调节超前.
- 朱晓伟付东蓝卫忠王冬梅赵峰杨智宽
- 关键词:轴向色差
- 青少年近视机理和防控的系列研究及应用
- 葛坚曾骏文杨智宽陈翔钟兴武余敏斌刘泉余克明杨晓蓝卫忠崔冬梅林智李劲嵘
- 近视作为一个全球普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防控手段短缺。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紧紧围绕近视眼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委等多项研究基金资助下,从近视眼发病机理和防治两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瞩目...
- 关键词:
- 关键词:发病机理动物实验
- 云夹,开创近视防控的新纪元
- 业已证实 ,视近工作与户外活动等行为在近视眼的疾病转归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些环境因素的“暴露模式”(Temporal Pattern)比“暴露总量”(Total Dose)更重要。传统的方法(主要依赖调...
- 蓝卫忠
- 棱镜组合式透镜对近视发展影响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 研究棱镜组合式透镜的安全性、适应性以及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作用。方法招募171名7~13岁广州市近视儿童分为单光镜组89名.棱镜1组(下加+1.5D)40名、棱镜2组(下加+2.0D)42名3组。所有实验对象在配戴初、配戴6个月与配戴12个月后进行电脑验光、散瞳检影、A超眼轴长度测定及眼位测量。结果共有76.6%(131名)完成1年随访。3组人远隐斜改变量依次为(0.23±1.17)△、(0.28±2.35)△、(-0.06±2.24)△(P组间=0.1359,P时间=0.4518)近隐斜改变量依次为(-3.87±4.76)△、(-4.32±5.51)△(-4.47±6.08)△(P时间=0.36,P组1〈0.01)。3组病人屈光度增长数值依次为(-0.75±0.41)D、(-0.64±0.42)D、(-0.48±0.40)D(P〈0.01),组别(P<0.01)与年龄(P=0.01)是具有统计意义的影响因素。眼轴总长增长值依次为(0.48±0.34)mm、(0.22±0.20)mm、(0.15±0.20)mm(P〈0.01),组别(P<0.01)是具有统计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与单光镜相比,下加+2.00D的棱镜组合式透镜在控制近视患者负球镜增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眼轴长度相关。下加+1.5D、+2.0D棱镜组合式透镜对近视患者远近隐斜无明显影响,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单光镜差,棱镜组合式透镜的更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刘雯蓝卫忠杨智宽陈林兴陈翔卢金华
- 关键词:棱镜近视眼
- 一款新型主客观验光一体化设备的临床评估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拟对新型验光设备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器(VAO)的主观与客观验光的可靠性以及检查效率进行评估。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10─11月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视光门诊患者。先由资深验光师采用传统方法为受检者分别进行双眼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其中客观验光采用尼德克电脑验光仪(ARK-1)、主觉验光采用综合验光仪;然后再由一名技术员利用VAO设备对所有受检者再次进行客观和主觉验光。最后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配对t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式结果的一致性以及检查耗时。结果:受检者共计70例(140眼),年龄(13.2±2.2)岁,其中男38例(54%)。2种检查方式在客观验光球镜度、J0、J45的ICC分别为0.897、0.907、0.732;在主觉验光球镜度、J0、J45的ICC分别为0.937,0.891,0.543。2种检查方式客观验光的平均球镜度差异为0.46[95%可信区间(CI):0.36,0.55]D(t=9.663,P<0.001),主觉验光的平均球镜度差异为0.32(95%CI:0.25,0.39)D(t=9.087,P<0.001),均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下降(r=-0.261,P<0.001),当受检者为中高度近视时(球镜度<-3.00 D),球镜度差异[95%CI]则降低为0.22(95%CI:0.14,0.32)D(t=4.987,P<0.001);2种检查方式主觉验光的柱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检查耗时而言,VAO方式优于传统方法[(5.9±1.9)min vs.(7.2±0.7)min,t=6.100,P<0.001]。结论:作为一个集合了客观验光与主觉验光功能的新仪器,VAO与传统验光方法的临床差异不大,而且差异随着被检者的近视度数增加而减少,其检查效率高于传统验光方法。
- 林政桦陈兆高文钰陈灿蓝卫忠蓝卫忠
- 关键词:自适应光学近视验光